11月23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在大埔縣西湖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支持,大埔縣人民政府主辦,多位頂級大廚、美食專家、民間美食達人齊聚一堂,品鑒客家美食,探索長壽奧秘,共同探討大埔當地美食的發展路徑,推動大埔長壽事業與生態文明共同發。
國際自然醫學會中國總部主任王智墨,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榮譽副會長賈雲峰,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洪嶸,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樹良,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文化委員會會長、北京儒苑世紀餐飲管理公司總經理朱永鬆,國寶級大廚(享受將軍待遇)黃奇芳,著名創意美食家王婧等嘉賓以及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等領導出席。
此次千人長壽宴由大埔小吃文化城以羅秋航師傅為代表的大師工作室引領創新,聯合大埔縣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瑞錦職業培訓學校的學員共100名廚師同台展藝,采用大埔良好生態種養良好的食材為基礎,以傳統膳食“五味調和”“適時而食”“食治並舉”為原則,將傳統菜品以新穎的烹飪手法與創意的搭配風格呈現,演繹大埔飲食文化的獨特而多彩,為賓客呈現健康、美味的菜肴。
活動現場舉行了“中國首個客家菜研究培訓基地”頒發儀式,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授予大埔縣瑞錦酒店“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客家菜(大埔小吃)研究培訓基地”的榮譽稱號,創造了大埔縣美食界的新裏程碑。同時還舉行了“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以及瑞錦酒店10個“長壽客家名小吃”稱號授牌儀式。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洪嶸表示,當今的食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式,湧現出網紅店、網紅菜等受年輕人喜愛的美食。設立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客家菜(大埔小吃)研究培訓基地,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大埔美食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如何產業化、標準化、食品安全化,進一步做好技藝的傳承,美食的研究,讓大埔這個長壽美食品牌更響亮。
記者現場獲悉,大埔縣聘請國際自然醫學會中國總部主任王智墨博士為“中國·梅州大埔世界長壽鄉長壽事業發展總顧問”;聘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榮譽副會長賈雲峰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長壽事業發展總策劃師”;聘請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洪嶸會長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食文化總顧問師”;聘請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文化委員會朱永鬆會長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客家菜研究顧問師”;聘請國寶級大廚黃奇芳大師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客家菜研究顧問師”。
活動現場精彩紛呈,麵點絕技再現江湖、小熊媽媽愛心早餐、百名廚師同台展藝......此外,更有多項大埔民俗文化表演,讓嘉賓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節目,在弘揚大埔美食文化,彰顯大埔特色的同時,推動大埔旅遊資源的發展,打響大埔美食品牌,更為大埔美食發展提供了新元素。
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閆景軍致辭時表示,作為中國知名的長壽之鄉,梅州8個縣(市、區)中,蕉嶺、大埔是“世界長壽鄉”,豐順、梅縣是“中國長壽之鄉”。全市100周歲以上老人473人,99周歲以上老人854人,超過“世界長壽之都”認證標準。這些都離不開“兩大法寶”,一是梅州好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壤,二是群眾健康宜居的生活飲食。
大埔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中上遊,東和北緊靠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和龍岩市永定區,東南連接潮州市饒平縣,西依梅縣區、梅江區,南鄰豐順縣和潮州市潮安區。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大埔有“三區六鄉”(三區:中央蘇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六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世界長壽鄉、中國青花瓷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蜜柚之鄉)之稱。
“當前,大埔正按照省委‘1+1+9’和市委‘123456’工作部署,依托世界長壽鄉品牌,堅持長壽、美食、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致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縣,努力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在歡迎辭時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活動,開發一批名菜、扶貧一批家庭、就業一批青年、進駐一批企業、拉動一批產業,為大埔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助力加油。
大埔是中國小吃名縣,有200多種特色小吃,其中“中華名小吃”10種、“廣東省名小吃”15種。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美食文化的挖掘提升和宣傳推廣工作,堅持以小吃為載體,大力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打造了集展示、體驗、加工、銷售和小吃研究、檢驗於一體的“大埔小吃城”。並作為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定期開展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班,助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大埔“小吃”走向了富民興村大產業的康莊大道上。至目前,孵化基地累計進駐企業96家,創業帶動就業311人,掛牌“大埔小吃”品牌店8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