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廉大義》㉗“操行清介魏成漢”
發布時間:2021-05-13  來源:梅州市紀委監委  瀏覽次數:2290   字號:

人物小詞典

魏成漢(1704—1785),字雲倬,別字星垣,廣東五華縣橫陂鎮華閣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拔貢。曆任知縣、知府、道台等職,足跡遍曆楚、湘、蜀、滇、陝數省,仕宦時長三十八年,直到年老退休回鄉,享壽八十二。著有《易經要義》《五經傳說抄》《浮萍集》藏於家。

魏成漢,字雲倬,別字星垣,廣東五華縣橫陂鎮華閣村人。魏成漢十九歲時,補縣學弟子員。雍正十三年(1735)拔貢,廷試時為一等第一名。當時人稱“天下第一拔”。隨即以知縣身份分發湖北房縣任縣令,不久調任宜昌府通判。魏成漢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曆官大半個中國,在任上顯示其過人才幹、循吏風儀,為人稱道。

1. 品節詳明,識士造才

魏成漢以“天下第一拔”身份分發湖北,任房縣縣令,後調任宜昌府通判。因其才能出眾,不久便又改任湖南,署安鄉、衡陽二縣事。魏成漢在衡陽任上,曾有一寡婦家被盜,案犯逃匿無蹤,一時破不了案。有人勸說魏成漢把案件情節改易一下,改為“因寡婦勾引奸夫,而至奸夫竊財逃匿”,讓寡婦自己來承擔。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因案件久懸不決,辦案不力而受到牽連處分。然而,魏成漢卻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線。他認為,孔夫子要求人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做雖然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但卻傷害別人的名節。這是損人利己的行為,這樣的事情決不能做。魏成漢據實呈報了案情,不久盜賊也被捉拿歸案。

魏成漢終其一生,仕宦三十八年,不斷調動改任。其向來言出行隨,正人先正己。所到之處,帶領僚屬,察吏安民,勸農桑、興學校,政績一直被人傳頌。

在善化縣任上,他了解到縣裏有個解元叫郭峻,品學俱優。魏成漢就擇日專門到其家去拜謁請教,讓縣裏的人有榜樣效仿。

在新城縣任上,魏成漢振興文教,捐出自己的薪俸作辦學經費,使貧寒弟子能就學,學有成。有個叫杜義的士子,特別貧寒,就是靠魏成漢資助最後考中舉人的。

在昆明任上,魏成漢非常賞識孝廉周樽的品學,認為他日後當為國家人才,延請他來教習子弟,認為隻有好的老師才能帶出好的學生。

2. 革弊興利,造福百姓

魏成漢在湖南通道縣任上,適逢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災荒。朝廷派中丞範時綬去賑災。範中丞問魏成漢,是賑米還是賑穀對老百姓更為有利?魏成漢因了解民情,知道城鄉有別,立即回答說:“米利於城,穀利於鄉。因為城中商賈大多無暇事杵臼辦米,鄉村百姓則因穀有糠秕皆可用作飼料喂養牲畜。”範中丞覺得魏成漢說得在理,便采納了魏成漢的建議,賑米於城,賑穀於鄉,城鄉兩利。事情雖然非常簡單,但如果魏成漢不是生長於長樂鄉村,了解民間實際,也就不可能因人製宜,使百姓各得其所。老百姓認為他這樣做很好。

魏成漢曾因軍報過境,因雨遲延,遭受吏部建議降級使用的處分。皇帝要求出具考語送部引見,後來仍以知縣用,被分發河北延慶州蔚縣事,補新城縣令。新城地當要衝,賦役繁重。過去一直都雇用民間車馬來服役,但是衙役卻從中借機盤剝牟利,滋擾百姓。魏成漢了解情況後,便改委士紳經管此事,斷絕了衙役擾民、中飽私囊的渠道,於是其弊端便被清除。

魏成漢在升任為蒙化府知府時,兩府上司命令該地禁種煙草。而魏成漢卻認為,蒙化山多田少、地狹土沃,種煙的收益比其他作物增收一半。如果禁止種煙,那麼就會造成百姓生計維艱。當政者應因地製宜,不如不禁,聽由百姓自行決定種植與否。經過魏成漢據理闡述,兩府上司認為有道理,便認可了這樣辦。老百姓為此深深感激魏成漢。

3. 移風易俗,崇實黜華

魏成漢在湖南曾任祁陽、平江、臨湘三縣事,接著補任善化縣縣令。善化縣有重男輕女的習俗,存在溺死女嬰的惡習。魏成漢認為這是“殘忍不仁,傷生壞俗”的陋習。為此,他首先按照《大清律例》的規定,對溺殺女嬰者,比照祖父母、父母故意殺害子孫的條例,“杖七十,徒一年半”,製定了嚴厲禁止溺殺女嬰的法令,對溺女嬰者嚴加懲處,不僅按照殺子孫條例治罪,還對家長、鄰居、保長實行連坐。魏成漢當然知道這種嚴厲的懲罰也不能完全遏止溺女嬰的風氣,必須相應製定具體的紓解辦法。因此,魏成漢帶頭捐出養廉銀,鼓勵當地士紳集資建立育嬰堂,收養父母因生計困難無力撫養的貧家女嬰。等女嬰長大後,父母願意認領回去的,可以領回去;無人領回去的,則為她尋找婚配對象。這樣威恩並施,善化縣的男女結構比例有了明顯改善,風俗為之大變。當時,有撫軍楊錫紱謂魏成漢實心愛民,品端才裕,有古循吏風,想保奏魏成漢升遷。不巧的是,不久楊撫軍離任而去。

魏成漢署永平縣事一段時間後,補任雲南昆明縣令。昆明是相對繁華的都市區,風俗崇尚華靡。魏成漢針對這一特點,援禮曉諭,崇尚實際,去掉浮華。他發出告示,要求婚喪喜慶應根據家庭經濟能力大小來操辦,不能互相攀比奢靡。短短數年間,對五千餘家移棺於宗祠或寺院空屋內停柩待葬的死者進行了安葬;三千餘戶的婚嫁人家都依禮從簡,不再大事攀比排場。由於嚴厲推行法令,奢靡風俗大變。魏成漢在任數年,老百姓安居樂業,訴訟案件也越來越少。老百姓都說:“我們不能用不良行為來玷汙魏老爺的政績呀。”

4. 剛方憨直,操行清介

魏成漢果決明敏,由於視野開闊,閱曆豐富,凡事都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故而碰到各種事情,他都能預測在前,應對自如,所任的上司都非常倚重他,期以大用。然而宦途多蹇,有識之士都為他惋惜。魏成漢又是一個生平謙退的人,他評價自己說:“官至大夫,位非甚卑。矧各有職守,但能於所當為得為者無不為,即已不負所學。幹於分外,則必歉於分內。君子深以為戒。怨悔所以不至於身也。”由此,同情他的人更從內心折服他。魏成漢還是一個至性孝親的人。他事親能得歡心,居喪盡哀盡禮。春秋祭祀,念雞黍之不逮存,常涕泣焉。

魏成漢退休返鄉家居,以教誨後進為事,收集先賢的法言作為座右銘,以程子“主敬”二字教育子弟。他沒有什麼積蓄,但內心從容淡定。他曾經說:“人以立誌為先,範文正公作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程子年十五便以聖賢為己任。未有誌不立而冀有成者。”又雲:“人立品當如金玉,不可有些小缺陷處。”

47.webp.jpg

魏成漢享壽八十二歲,其墓葬在夏阜葉塘岡。福建人、曾任雲南昆明縣令的張甄陶和魏成漢有很深的交誼。他為已故友人撰寫行狀並為其《浮萍集》作序,高度評價魏成漢的人品和詩聲。認為魏“從政二十餘年矣,循聲著海內”,“其近體灑然自得,有光風霽月之意,酷類新會陳文恭公;古體則五嶽隱隱,時起方寸,高曠中時露精悍蒼勁之色,一如其鄉之葉侍郎夢熊副使”。清道光舉人溫訓在修纂縣誌時,看到魏成漢的《浮萍集》,曾為之作序雲:“先生由拔萃科,起家縣令,曆官數十年,止升郡丞,屢權守印。操行清介,政績卓然,蓋古之循吏也。性剛方憨直,雖有知己上台,終為異論齕。使先生稍涉詭隨,何難置身通顯,而安之若素?”在肯定魏成漢“操行清介,政績卓然”外,又不無為他未能更上層樓,置身通顯抱惋惜之意。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