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法規公文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

來源:本網 時間:2021-06-30 09:45:18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

管控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現將《梅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生態環境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0日



梅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

   

  為全麵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落實《廣東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現就我市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編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稱“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省委“1+1+9”工作部署,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進一步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機遇,深化實施“123456”思路舉措,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建成高水平的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為建設美麗梅州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先決條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持續優化發展格局,推動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分區施策,分類準入。強化空間引導和分區施策,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推動城市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與“五星爭輝”相適應的生態環境空間格局。針對不同環境管控單元特征,實行差異化環境準入。

  統籌實施,動態管理。依據國家和省頂層設計,落實地方實施主體責任,完善部門、上下聯動機製,強化信息共享,推動“三線一單”有效落地實施。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定期評估、動態更新調整。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係,全市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其中:

  ——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1]。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麵積4305.28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27.13%。一般生態空間麵積2779.59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17.52%。

  ——環境質量底線[2]。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國控和省控斷麵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市、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大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指標達到省下達的目標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省下達的目標要求。

  ——資源利用上線[3]。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持續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土地資源、岸線資源、能源消耗、碳排放強度等均達到或優於國家和省下達的總量和強度控製目標,實現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利用。落實國家、省的要求加快實現碳達峰。

  到203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係鞏固完善,生態安全格局穩定,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基本建成美麗梅州。

  二、環境管控單元劃定

  環境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全市共劃定61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25個,麵積為7113.21平方公裏,占全市麵積的44.82%;重點管控單元28個,麵積為647.04平方公裏,占全市麵積的4.08%;一般管控單元8個,麵積為8108.89平方公裏,占全市麵積的51.10%。

  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分布在梅州北部的蕉平山地、西部的羅浮山係,中部的蓮花山係、南部的七目嶂以及東部的鳳凰山等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源涵養功能的區域;重點管控單元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區、區縣城區、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地等;其餘區域為一般管控單元。

  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一)全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⒈區域布局管控要求。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強化對蕉平山地、羅浮山係、蓮花山係、七目嶂、鳳凰山等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和水源涵養功能區域的保護,加強琴江、五華河、寧江等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綜合整治,係統推進廣東南嶺山區梅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重大工程,鞏固“三軸一帶一核多廊道”的生態安全格局。實施生態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進行管控;一般生態空間可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的活動,在不影響主導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還可開展國家和省規定不納入環評管理的項目建設,以及生態旅遊、畜禽養殖、基礎設施建設、村莊建設等人為活動;一般生態空間內的人工商品林允許依法進行撫育采伐和樹種更新等經營活動。

  按照“五星爭輝”發展格局,調整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集群發展協同匹配。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廣梅園以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為重點,五華縣、興寧盆地農產品主產區著力增強農業生產能力,興寧北部、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重點強化生態功能維護、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進煙草、電力、建材和礦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力發展與生態功能相適應的綠色產業新體係,推進電子信息、先進製造、互聯網、文旅、體育、大健康、現代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提升“5311”綠色產業規模和效益,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韓江及梅江幹流、一級支流、鄉鎮級以上飲用水水源沿岸一重山範圍內禁止礦產開采。嚴格控製礦山開發布局及規模,礦產資源規劃環評尚未通過審查的地區,不得審批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引導工業項目科學布局,新建項目原則上入園管理,推動現有工業項目集中進園。全麵實施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B級以下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改造,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積極促進用熱企業向園區集聚。禁燃區範圍內不得銷售、燃用高汙染燃料,不得新建、擴建燃用高汙染燃料的鍋爐、爐窯、爐灶等燃燒設施,逐步科學合理擴大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範圍。在市區、縣城及周邊等人口密集的大氣環境受體敏感重點管控區內禁止建設規劃外的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以及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焚燒等設施,規劃內建設的應與學校、醫院、居住區等環境敏感目標保持防護距離。

  ⒉能源資源利用要求。

  建立節約集約用能、用水、用地激勵和約束機製,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進“兩高”行業減汙降碳協同控製,嚴格控製“兩高”項目發展,新建、擴建“兩高”項目的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嚴格控製煤炭消費總量,積極推動能源、重點高耗能工業行業盡早實現碳排放峰值。根據國家和省相關要求,推動實現碳排放作為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約束指標,落實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等要求,完善有關行業環評審批規定,明確碳排放要求,充分發揮減汙降碳協同作用。

  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強對火力發電、水泥等高耗能產業和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推進節能示範企業(單位)建設。進一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優化火電發展,積極發展光伏發電,有序建設清潔火電、風電、抽水蓄能電站,因地製宜規劃和布局工業園區分布式能源站。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原則上不再新建小水電以及除國家和省規劃外的風電項目,對不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小水電進行清理整改。

  嚴格落實韓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保障主要河流基本生態流量。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大力實施節水行動,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對取、用水總量達到或超過控製指標的區域及水質嚴重超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用水效率要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節水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運。

  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嚴格執行土地出讓製度和用地標準、國家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製指標,控製土地開發強度與規模;加強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加快閑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加大“三舊”改造實施力度,推進低效產業用地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合理布局和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準入門檻,嚴格執行開采總量指標管控,加快淘汰落後采選工藝提高資源產出率。加快推進鐵山嶂、尖山、石燕坑和琴江流域4處重點治理區內礦山治理,全麵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生產礦山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方案實施治理工程。

  ⒊汙染物排放管控要求。

  實施重點汙染物[4]總量控製,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總量減排任務。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優先向重點工業園區、重點建設項目傾斜。新建“兩高”項目應根據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落實汙染物區域倍量或等量削減措施,騰出足夠的環境容量。

  嚴格控製水環境未達標地區內高耗水、高汙染行業發展,新建、改建、擴建涉水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汙染物和特征汙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替代。寧江興寧市區段(興寧汙水廠排口下遊5公裏)、大柘水平遠縣城段(平遠汙水廠排口下遊5公裏)、溪峰水蕉嶺縣城段(蕉嶺汙水廠排口以下段)、梅潭河大埔縣城段(大埔汙水廠排口下遊5公裏)、五華河五華縣城段(五華汙水廠排口以下段)等韓江流域主要排水通道應嚴格控製汙染物排放總量,汙染源達標排放,確保水質達到環境功能要求。地表水Ⅰ、Ⅱ類水域,以及Ⅲ類水域中的保護區、遊泳區,禁止新建排汙口,已建成的排汙口應當實行汙染物總量控製且不得增加汙染物排放量。停止審批向河流排放汞、鎘、六價鉻等一類水汙染物或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項目。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汙水有效收集處理,重點完善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加快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推動提升汙水處理設施進水水量和濃度,加強鎮級汙水處理廠日常管理及維護,充分發揮汙水處理設施治汙效能。加強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推動畜禽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汙分流、糞便汙水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強化水產養殖尾水治理。

  在可核查、可監管的基礎上,新建項目原則上實施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量替代。實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火電行業企業大氣汙染物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水泥行業企業大氣汙染物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鋼鐵行業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陶瓷行業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嚴格執行《陶瓷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DB44/2160-2019)。深入推進溶劑使用及揮發性有機液體儲運銷的揮發性有機物減排。

  新建、改建、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的項目應明確重金屬汙染物總量來源。重金屬汙染物排放企業清潔生產逐步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⒋環境風險防控要求。

  強化韓江流域上遊生態保護與水源涵養功能,建立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係,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韓江流域主要供水通道沿岸以及飲用水水源地、備用水源環境風險防控,強化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汙染風險協同防控。韓江幹流沿岸嚴格控製石油化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醫藥製造、化學纖維製造、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定期評估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環境、氣象和健康風險,落實防控措施,全麵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加快落實受汙染農用地的安全利用與嚴格管控措施,防範農產品重金屬含量超標風險。規範受汙染建設用地地塊再開發。加強尾礦庫的環境風險排查與防範。加強金屬礦采選、金屬冶煉企業的重金屬汙染風險防控,強化選礦廢水治理設施的升級改造,選礦廢水原則上回用不外排。加強與福建省(汀江)、揭陽市(榕江北河)、潮州市(韓江)的協調聯動,共同推進跨界河流汙染聯防聯控。

  (二)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環境管控單元在執行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市級準入清單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現狀及目標等特性,實施個性化準入清單。(詳見附件4梅州市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四、實施應用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三線一單”實施應用工作機製,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市生態環境局要充分發揮市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聯席會議作用,做好統籌協調,及時解決實施應用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在產業布局、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時,應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管控單元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重要依據,並在相關規劃、政策、計劃製定和項目實施中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準入要求。

  (二)強化技術支撐。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建長期穩定的技術團隊並落實工作經費,加強與省級技術團隊的聯動和對接,切實做好“三線一單”成果的實施、評估、更新調整、數據應用維護等技術保障工作。加強數據庫管理隊伍建設,將“三線一單”管控要求與生態環境日常管理工作結合,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環境執法、排汙許可證發放等提供支持。

  (三)建立動態調整機製。

  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做好“三線一單”動態更新工作。原則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5年規劃同步調整更新,5年內,因法律、法規、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以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三線一單”成果的,按省規定程序調整更新。市有關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能分工,及時更新“三線一單”相關數據信息。

  (四)完善數據管理及應用。

  積極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建立省“三線一單”成果數據平台,及時將梅州市“三線一單”成果數據納入平台,推動“三線一單”落地應用。

  本方案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

⒈梅州市生態空間劃定情況彙總表

⒉梅州市環境管控單元彙總表

⒊梅州市環境管控單元圖

⒋梅州市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1] 全市生態保護紅線暫采用2020年亚搏app下载安装 報送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的版本;一般生態空間後續與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進行銜接。

[2] 環境質量底線目標後續與“十四五”相關規劃銜接。

[3] 資源利用上線後續與“十四五”相關規劃目標和國土空間規劃目標銜接。

[4] 重點汙染物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


附件1.png

附件2.png

附件3.png


政策解讀:《梅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解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