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4-04-10

頁麵已歸檔

踏青,也叫春遊,是民間長期保持的一種清明習俗。清明時節,春回大地,滿眼綠色,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遊的好時光。
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天空之後,就把牽線剪斷,任憑風箏飛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除病消災,給人帶來好運。
拔河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流行於軍隊當中,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稱作“牽鉤”“鉤強”,唐朝時才開始叫“拔河”,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部分。
因為“柳”與“留”諧音,以此來表示挽留親友的意思。古人送行時折柳相送,也寓意親人此去他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夠很快地生根發芽,安定下來。
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農事鼻祖神農氏的。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強大,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在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因為在清明前後,春陽高照,春雨降臨,種植樹苗最容易存活,成長也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