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民俗節慶
盛大隆重的三聖公王廟會
來源:本網  時間:2016-09-07 09:55:58  瀏覽:-
字號:

  

[民俗]

  在大埔縣三河鎮有個名叫梓裏村的村莊,是原國民黨抗日名將範漢傑的家鄉。村裏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依山傍水,群山環抱,溪流曲繞,風光秀麗。村民住宅依山而建,居住條件優越,全村常住人口7000多人。

  每年農曆九月十一至九月十三,是該村傳統的盛大民俗節日,即“三聖公王廟會”。這天,全村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把屋裏屋外打掃得幹幹淨淨,殺雞殺鴨,有的還宰豬宰羊。全村村民、外出鄉賢,各家各戶的四門六親,不論身處何方都能及時趕回來參加這隆重熱烈的民俗節日。村裏各大姓,如:範、黃、陳、鄧、張、盧等,都很講究,很鄭重,不但供品多,祭器講究,而且還配有大鑼鼓、八音班。他們抬著豬羊五牲成群結隊地到“三聖公王宮”去祭祀。同時每年還重金聘請江西、福建等地著名的歌舞團前來助興,整個村莊都沉醉在節日氣氛中,成了歡樂的海洋。

  為此,村民及外出鄉賢一直以來各盡所能,捐資捐物,出錢出力,修建了規模宏偉的樓台亭閣“三聖公王宮”,在三聖公王宮四周栽上花草樹木,現在已經綠樹成蔭,古木參天了。在三聖公王宮旁邊還搭建了進行紀念活動的戲台、看台。鋪築了從村裏一直到三聖公王宮的水泥公路。三聖公王宮旁邊設有小商品店鋪、小吃店,並設有傳統民俗節三聖公王紀念活動的理事會,以便平時接收村民及外出鄉賢的捐資,管理維護三聖公王宮,主持每年九月十三民俗節紀念活動的有關事宜。

  當地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大埔三河梓裏村九月十三民俗節?據說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梓裏的“三聖公王”原籍不在梓裏,而在梓裏進去的源坑村,原來是源坑的“水口公王”。約在三百多年前,有一年農曆九月十二的午夜,在梓裏、源坑的上空,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霎時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洪水猛漲,漲到了源坑村內。這時水口公王宮成了堵水之物。洪水一被堵,村中受浸便更嚴重。此時,水口公王臨危不懼,決定犧牲自己,以保全村。這樣水口宮立刻被洪水衝走了。水口宮一崩潰,村裏的水馬上退了下來,村裏的房屋莊稼保住了,而公王的塑像則隨波逐流,一直漂到了梓裏村。說來也怪,這次山洪對當地沒有造成大的損害。這公王塑像到了梓裏下村的回水處,卻在那裏徘徊不走了。有善事者把它打撈上岸,通知源坑的村民出來抬回去。這時卻出現了怪事:原來隻有十多斤重的東西,等抬的時候卻似有數百斤重,新的繩索用斷了好幾根,還是抬不走。這時,人們意識到,公王可能想在此定居,梓裏、源坑共水源,保佑梓裏同樣可以保佑源坑。於是大家便決定,把公王留在梓裏,並建宮安置。這天是農曆九月十三。以後梓裏村人們把每年農曆九月十三定為三聖公王的祭祀日,並舉行盛大的相關紀念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因此,大埔縣三河鎮梓裏村農曆九月十三 “三聖公王廟會”,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當地人們慶祝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生活美好、幸福的象征。(劉如君 吳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