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評論丨年輕幹部要增強紀律定力
發布時間:2024-07-0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瀏覽次數:172   字號:

  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也是黨員、幹部約束自身行為的標準和遵循。年輕幹部作為幹部隊伍的生力軍,更應該深刻認識忽視黨紀、違反黨紀的嚴重危害性,認真投入黨紀學習教育,以學紀知紀明紀促進遵紀守紀執紀,不斷增強紀律定力、提高黨性修養。

  紀律定力,意味著對紀律始終如一的堅守、遵循和踐行。紀律定力以高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鮮明特征,是“檢身若不及”的自我約束,“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道德追求,更是“君子慎獨,不欺暗室”的精神境界。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從不搞特殊化,不許妻子用縣委食堂的一壺開水、不許兒子“看白戲”;“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克服種種困難三次進藏,因為“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最終獻身雪域高原;“草鞋書記”楊善洲一輩子堅持“一分錢的東西也不能要,這是原則問題”,連女兒收別人送的三根甘蔗都必須退回去;“花萼愚公”周永開將絕大部分離休工資獻給公益事業,踐行“我活著一天,就要為黨和人民工作一天,到死的時候也都要符合黨的標準和要求”的鏗鏘誓言……無數優秀的共產黨人用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實際行動,鮮活定義了紀律定力、生動闡釋了紀律自覺。

  心定,則萬事可成。年輕幹部要矢誌不渝踐行初心使命,成就一番事業,紀律定力至關重要。近年來,一些年輕幹部以令人痛惜的方式掉隊出列,往往始於違規逾矩而不自知、不收斂,進而破紀犯法、墮入泥潭。有的在入黨入職之初還對紀律規矩有所顧忌,但真正麵對誘惑時,卻開始搖擺不定、心存僥幸,以“被抓的都是倒黴蛋”麻痹自己。有的沾染不良習氣,認為吃吃飯、喝喝酒是人情世故,擔心一旦拒絕就“入不了局、融不進圈”,殊不知正是吃喝玩樂,將自己引向蛻化變質的歧路。還有的在順風順水時尚能遵規守紀,一旦遇到挫折、受點打擊,就牢騷滿腹、抱怨組織,甚至不惜以踩踏紀法紅線來自我找補。究其原因,年輕幹部受經曆和閱曆所限,政治定力和紀律定力不足,如果不經過嚴格的黨性錘煉、思想淬煉、政治曆練,麵對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就容易初心蒙塵、迷失方向。年輕幹部要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深刻認識到黨規黨紀既是約束行為、用權履職的“緊箍咒”,也是幹事創業、健康成長的“安全帶”“防火牆”。隻有在紀律的約束和保護下,方能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年輕幹部增強紀律定力,必須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對紀律的敬畏不會與生俱來、憑空而至,而是建立在學紀、知紀、明紀的基礎之上。年輕幹部要把黨章黨規黨紀刻印在心,不僅要認真學深入學,還要經常學反複學,搞清楚黨的紀律規矩是什麼,弄明白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為自己立起界線、劃出紅線。學紀才能知紀,明紀才能守紀。隻有學好黨紀、知其要義,才能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到知行合一、知行知止、令行禁止,把紀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培養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這是提高紀法意識、增強紀律定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正德固本、勤廉修身的內在要求。

  紀律定力需要在實踐中增強,在實踐中檢驗,關鍵是要做到慎獨慎微、慎始慎終。慎獨,是指在私底下、無人時,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正如劉少奇同誌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所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慎微,就是在細微處謹言慎行,以“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意識,“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守好小事小節,嚴防“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避免“小惡”發展成“大惡”。慎始,就是要有“欲病救萌、防微杜漸”的高度警覺,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自己,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第一道防線。慎終,就是要慎終如始、善始善終,把強黨性、嚴黨紀作為終身課題和永恒課題,堅決摒棄“船到碼頭車到站”的鬆懈思想,堅持活到老、嚴到老,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品格。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