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管好“公務卡” 謹防亂“揩油”
發布時間:2019-06-1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瀏覽次數:781   字號:
  近期,多個省區市均發生“公卡私用”典型案例。作為“四風”問題變種之一,其危害不可小覷,各地製定相關辦法管好“公務卡”,謹防亂“揩油”。

王鐸 繪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紀委監委通報2起私車公養典型問題案例——柳城縣市容管理行政執法局4名幹部、柳江區衛生健康局1名幹部分別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為私家車加油,受到黨紀政務處分,違紀款項上繳國庫。據統計,這5名違紀公職人員在3至4年間合計違規加油494次,共計12萬餘元。

作為“四風”問題的變種之一,“公卡私用”已成為一個突出現象。近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的五一端午期間“四風”問題中,便有6起私車公養典型案例涉及“公卡私用”。小小的公務加油卡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部分公職人員按捺不住,前赴後繼,肆意“揩油”?

“跑冒滴漏”的公務加油卡

近年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和公車改革的深入推進,“公車私用”等車輪上的“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製。然而,梳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出的通報不難發現,私車公養等隱形變異問題仍在不斷滋生。從各地曝光的案例來看,“公卡私用”已成為少數公職人員私車公養的主要手段。

2018年3月,遼寧省沈陽市紀委監委啟動對2015年以來全市範圍內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這一隱形“四風”問題專項整治,僅用3個月時間,就排查出問題加油卡9591張。2018年9月,江蘇省徐州市紀委監委通報5起私車公養典型問題,除1起是違規發放加油補貼外,其餘4起均涉及公卡私用。

2018年10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重慶璧山區某街道的一張公務加油卡,在一天內消費17次,消費金額高達6000多元;大足區某基層單位單次加油1148升,消費金額超過8000元……

推行公務加油卡的目的是加強對公車管理,防止出現違規違紀行為。然而,在某些公職人員手裏,這張卡片卻成了打開加油機的“鑰匙”,不單給自己及親屬、子女的私家車加油,還可以用於購買私人物品或服務,甚至直接套現。

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機關公務用車服務管理中心原主任孫慶亮利用管理公務用車的工作便利,多次用公務加油卡為其私家車加油,合計花費18813.32元;2次用公款為其私家車保養,合計花費525元;1次用公務加油卡套現20000元據為己有。2018年5月,孫慶亮受到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違紀所得被追繳。

“公務加油卡私用、私車公養本質上是‘四風’問題的反彈回潮。”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最高法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高波認為,一些人鑽製度空子,以權謀私,消解了公車改革的效果,同時也極大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

管理粗放助長了公卡私用

一方麵是紀檢監察機關通報不斷,不斷有公卡私用問題及相關人員被查處;另一方麵,卻是“蒼蠅”仍舊不斷冒出,“揩油”行為不見收斂。

在反腐高壓之下,為什麼還有人變著法鑽營,冒著風險從公家的油卡中攫取“一杯羹”?

“小便宜不占白不占,反正抓不到我頭上。”追溯公卡私用的源頭,是深入骨髓的“特權病”在作祟。曾經將使用公車當成自己特權的個別人在公車改革後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思想認識不到位,仍把公車公卡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哪怕是蠅頭小利也不放過。這部分人往往心存僥幸,自以為手段隱蔽,神不知鬼不覺,不容易被發現,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山市河裏鎮財政所所長龐福強因“揩油”被調查後悔恨地說:“其實這些錢對我來說不算什麼,自己完全可以付得起,但認為以公務為名不會有什麼問題……”不是付不起,隻是不想自己掏。何況就這麼一點錢,誰會知道呢?在這樣的心態下,他用公務加油卡違規為私家車加油,共計624.98元,並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貪小便宜吃大虧,此之謂也。

從現實角度來看,能夠“揩”到油的公職人員,必然對其單位公務加油卡擁有一定的使用權或管理權。公卡私用問題之所以發生,權力運行失範是主要原因。

自身監管缺失是導致公務加油卡管理混亂的直接因素。一些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未製定公務加油卡使用管理製度,或有製度但不規範不健全,或抓落實流於形式,導致個別公職人員“手握加油大權”,對單位公務加油卡可以任意支配,“揩油”也就“水到渠成”了。

山東東營職業學院要求各下屬單位將公車和加油卡交由學院辦公室統一管理,該學院基建處副處長董其國卻擅自決定讓基建處工作人員留下此前購買的2張加油卡,為自己的私家車加油。如此輕易地截留成功,部分單位對公務加油卡管理的粗放程度可見一斑。

一些地方的紀檢監察機關對於“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識別不準,對“車輪上的腐敗”新形式、新問題防範意識不強,監督檢查不夠深入、不夠到位,也助長了公卡私用、私車公養問題的滋生。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城管執法局三台子城管所原所長遲榮國想套取現金,聯合路加油站工作人員王某想完成非油品銷售業績,兩人於是一拍即合。遲榮國先後以單位名義在聯合路加油站辦了9張公務加油卡,將其中幾張交給王某保管,並讓王某用這些加油卡為其套取現金、購買香煙。通過一係列默契的內外配合,遲榮國套取公款共計16.3萬元。

對於此類有外部人員做掩護、具備較強隱蔽性的“揩油”行為,如果隻是例行公事、“淺嚐輒止”,缺乏有針對性的深入檢查,是難以發現其中貓膩的。

當前,許多單位公車用油都采取“充卡加油”的方式,多是用一次大額充值的發票報賬,但沒有具體明細加油次數、車輛、行程等內容,甚至公務加油卡的消費範圍、日消費額度也沒有嚴格限製,讓公務加油卡“變身”購物卡購買其他商品變得有機可乘。公務加油卡在功能設置方麵存在的缺陷也是導致監督監管難的重要原因,如未綁定專車使用、未設定單次最大合理加油量、加油數據無法直接調取等,為公卡私用的歪風留下了生存空間。

破解公卡私用需打組合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深刻指出,要把刹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範。

借權力“揩”公家油,加一次油看似不過百元,實則是對紀律的踐踏,不僅會加重公共財政的負擔,違背了公車改革節儉出行的初衷,也助長了公權私用的特權思想。

“杜絕加油卡公卡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首先要糾正某些幹部腦海中的損公肥私錯誤思想,使之深刻認識到公務加油卡姓‘公’不姓‘私’,必須完全用於公務行為,不能挪作他用。”福州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劉碧強表示,必須抓好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加強黨性修養,自覺抵製不良風氣侵蝕,使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有的違紀人員在被組織談話時,對於用公卡給私車加油還“理直氣壯”——開私車辦公事,相關費用“理應”由單位出。“這種論調看似合理,其實不然。”在雲南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幹部王民慧看來,公車改革後,公職人員每月領取的車補已經承擔了辦理公事的行車費用,以開私車辦公事為由使用公務加油卡是不合理的。

健全製度是基礎、落實製度是關鍵。要嚴格製定和落實公車使用時間、事由、地點、裏程、油耗、費用等信息登記和公示製度,提高公車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平,從源頭上防止公務加油卡使用亂象發生。沈陽市紀委監委督促各單位通過建立完善派車、加油登記和核算製度,進一步規範加油流程,嚴格執行車輛加油審批報備程序,對執法、公務用車實行“定點定時,對號加油”等規定,紮緊製度籠子,堵塞監管漏洞,讓“揩油”者無機可乘。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讓公務加油卡監管事半功倍。福建省三明市啟動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專項整治,市、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不僅通過實地走訪調查、查閱財務憑證等傳統方式核查各單位2013年來公務加油卡在冊、使用情況,還進行大數據信息比對,精準獲取問題線索,從嚴從快查處曝光。

北京市朝陽區紀委監委在實踐基礎上,從製度入手,總結提煉出發現公車管理問題“三查四看法”。據工作人員介紹,“三查”即查ETC記錄、查加油記錄、查行車軌跡;“四看”即看時間節點、看出行地點、看加油頻次、看加油品類。運用這一方法,能夠準確篩查出公車管理的問題,及時發現節假日加油、異地加油、一天內多次加油等異常情況。

糾治各種公務加油卡使用亂象,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主動靠前,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沙龍建言,一方麵要強化日常監督、暢通舉報渠道,加大察訪力度;另一方麵要嚴肅查處問責,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切實發揮震懾作用,使那些不收斂、不收手的公職人員警醒、知止、收手。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