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豐順縣紀委監委第一協作區辦案人員在研判案情
監督執紀力量薄弱怎麼辦——
攥指成拳,凝聚合力,探索搭建協作區
“我們室才2人,協作區工作機製出台前,根本滿足不了新形勢下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新要求。”豐順縣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林培海直言,隨著國家監察體製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監督對象大幅增加、群眾參與正風反腐的積極性不斷增強,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但與此同時,像諸如紀檢監察力量不足等問題使得基層監督執紀不同程度存在捉襟見肘的現象。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豐順縣紀委監委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在增加人員編製的基礎上,通過區域協作的方式,對紀檢監察室、鄉鎮紀委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力量進行優化整合、要素升級。
協作區怎麼搭建?
以豐順縣紀委監委第一協作區為例。該協作區由該縣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牽頭,整合豐順縣城周邊6個鄉鎮(湯坑鎮、湯西鎮、湯南鎮、埔寨鎮、北鬥鎮、八鄉山鎮)及豐順縣紀委監委駐縣委辦紀檢監察組、縣直屬機關紀工委力量,形成一個單元,劃分為協作區,改變過去紀檢監察室、鄉鎮紀委或派駐紀檢監察組單打獨鬥的辦案模式,科學巧妙地解決了人員緊缺的問題。
“協作區的建立緩解了我們派駐組人員少、效能不高的局麵。”豐順縣紀委監委駐財政局紀檢監察組長鄭春鈴介紹,2018年,該派駐紀檢監察組接到一條問題線索,但由於案件時間跨度長,證人分布各地,僅憑紀檢監察組的兩名紀檢監察幹部難以開展初核工作。“提請協作辦案後,今年我們集中力量,並在對接室的溝通協調和指導下,順利辦結了。”
量紀畸輕畸重、人情幹擾問題怎麼破——
統一出口、交叉檢查,確保線索處置質量
協作機製明確線索直接分配到對應的紀檢監察室,由紀檢監察室對線索進行研判,再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分發給紀檢監察室、鄉鎮紀委或派駐紀檢監察組承辦。
如疑難複雜的案件由紀檢監察室主辦,抽調鄉鎮紀委幹部參與辦案;簡單的線索分派給鄉鎮紀委或對應的派駐紀檢監察組辦,並由紀檢監察室負責對線索處置進行業務指導、督辦和把關,有效防止量紀畸輕畸重的現象發生,確保紀法貫通、法法銜接。
在基層,鄉鎮紀檢監察幹部還麵臨著“圈子小、熟人多”的考驗,“人情關”是紀檢監察幹部必須要突破的阻礙。
針對這一難題,豐順縣紀委監委統籌監督力量,發揮“聯動效應”,采取協作區內各鄉鎮紀委聯合辦案、交叉檢查等方式,有效解決基層“礙於情麵,有所顧慮,壓力較大,施展不開拳腳”的問題。
如豐順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在查辦某案件時,鑒於涉案人員多是該室辦案人員的親戚、朋友,便對該名辦案人員采用回避製度,調動其他鄉鎮紀委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力量,聯合辦案,推動案件順利辦結。
專幹不專、能力恐慌怎麼解——
建章立製、有序運行,推動工作規範化
這是協作區在培養人才方麵取得的實踐成效。
近年來,豐順縣紀委監委針對鄉鎮紀檢監察幹部和派駐紀檢監察幹部不同程度存在業務能力不強、工作規範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堅持靶向發力、綜合施策,通過定期培訓、案件討論會、以案帶訓等方式,著力提升協作區工作法治化、規範化、製度化水平,實現監督檢查形神合一、紀檢監察有效覆蓋。
“在以案帶訓方麵,我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掛鉤紀檢監察室的人下沉到鄉鎮,帶著鄉鎮紀檢監察幹部幹;另一種則是通過協作的方式,將鄉鎮紀委、派駐紀檢監察組幹部抽調到紀檢監察室,通過手把手教、一對一地帶,目前鄉鎮紀委、派駐紀檢監察組幹部整體辦案水平得到了提高。”豐順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彭展洋介紹。
此外,豐順縣紀委監委今年製定了《2020年縣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監督清單(試行)》,並正在起草《各鎮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及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在強化黨委管黨治黨責任意識的同時,倒逼派駐(出)機構、鄉鎮紀委對照責任清單履行監督職責。
“《2020年縣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監督清單》從6大方麵92項告訴我們要怎麼做,讓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豐順縣紀委監委駐政法委紀檢監察組組長範迎春說。
砂田鎮紀委書記彭展能也有同感,他說,“我們的編製在鄉鎮,但是又受上級紀委監委和鄉鎮黨委的雙重領導,有時難免造成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尷尬局麵。區域協作辦案後,不僅讓我們從‘圈外人’變成‘圈內人’,還為我們監督執紀指明了方向。”
針對鄉鎮紀檢監察幹部專幹不專的難題,豐順縣紀委監委正在起草的《各鎮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及年度考核工作方案》明確各鎮黨委要嚴格按照“三轉”要求,鎮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以及紀檢專幹不得兼任紀檢監察以外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