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互動交流 > 知識庫 > 社保服務
以人為本織牢社會保障網 (2013-02-03 09:18:10)

  為織好社會保障的 “安全網”,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去年,我市大力改善重點、熱點民生問題,積極推出係列惠民措施,破解多項民生難題。通過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及救助等社會保障體係,我市實現了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大病列入醫保、低保補貼提高等目標。目前,全市各級相關部門正紮實推進民生工作,努力織牢讓市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幫”的社會保障網。   52萬多老人受惠 全覆蓋目標達成   “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這是我市2012年提出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至去年底,該項工作順利完成,全市52.7萬人受惠。除此之外,我市出台建立梅州市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津)貼製度後,各縣(市、區)相繼落實。目前,梅江區、梅縣80至99歲困難老人每人每月發放20元,90至99歲非困難老人每人每年發放100元;其他各縣(市)8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每年發放100至200元高齡老人津貼,全市近12萬老人受益。同時,還啟動了“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和農村養老“幸福計劃”,逐步提高保障和福利服務水平。   去年,市級財政下撥補助資金156萬多元,為全市孤兒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將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調整為: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1000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方麵,至12月底,全市流浪乞討人員求助4823人次,實際救助4436人次 (其中未成年人66人次)。   430萬人參加醫保 大病保險列入醫保   去年,我市完成了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整合,出台了 《梅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參加2013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430萬人,參保率達100%。根據暫行辦法,我市實行的醫療保險除了原有的住院統籌、普通門診統籌之外,還將大病保險和特定病門診補助列為新增內容,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達到16萬元-18萬元,這對於患大病、重病的人群來說是一個福音,很大程度上將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事例發生。   此外,去年民政部門在醫療救助方麵支出2900多萬元。對特困居民以及符合救助條件的患先天性心髒病和白血病的農村兒童進行醫療救助,共救助先天性心髒病和白血病患者19人,救助金額13.29萬元。   26萬餘人獲低保 實現了應保盡保   去年,我市不斷擴大低保覆蓋麵,提高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全力推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現了低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至去年12月底,全市低保對象99328戶、263456人,低保資金支出3.66億元。民政和財政部門還製定出台了 《梅州市提高城鄉低保補貼五保供養標準工作方案》,從2012年起,各縣(市、區)政府每年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確定和調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目前,各縣(市、區)的五保供養標準已達標。   為緩解局部災情傷害,去年民政部門向各縣下撥了自然災害救助資金1601萬元和價值248萬元的救災物資,保障了災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全市投入400多萬元重建資金,幫助207戶全倒戶重建家園。在2012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暨教育資金募捐活動中,共接收捐款(含認捐)1.53億元。   此外,為幫助一些非常特殊的困難群體,我市新聞媒體積極主動履行媒體責任,共同在社會上營造“有困難、人人幫”的良好氛圍。去年,本報《民生》欄目報道了大量民生救助類新聞,獲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出資出力奉獻愛心,捐出的愛心款超過150萬元,使一大批特殊困難群體脫離了困境。(鍾智躍 楊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