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互動交流 > 知識庫 > 教育服務
要引才 能留才 用好才 (2012-05-03 11:02:05)

市委市政府製定出台《梅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旨在全麵提升我市人才資源新優勢,為加快綠色崛起、推進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日前,市委黨校教育長李誌春和嘉應學院政法學院公共管理副教授陶轈 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就《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相關的配套政策進行解讀,從專家的視角闡釋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第一,抓住發展的“牛鼻子” 記者:《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用4句話、32個字對我市人才發展的基本原則作了精確表述:“人才第一,優先發展;高端引領,引育並舉;以用為本,服務發展;創新機製,優化環境。”怎樣理解? 李誌春: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和區域競爭中,誰贏得人才,誰就贏得競爭、贏得未來。今後一段時期,是梅州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是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堅持人才第一、優先發展的原則,就抓住了 “全力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這一核心任務的“牛鼻子”。 “以用為本,服務發展”的提出,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著重要意義。以用為本,就是要充分認識到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引進人才,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要圍繞用好用活人才來培養人才、引進人才。 當務之急,改善創新人才體製機製 記者:根據我市目前的人才狀況和環境,結合要實現的目標,在健全人才發展機製上,我市當務之急要在哪些方麵作出改善提高,保證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李誌春:我市當務之急是要著力改善創新人才體製機製。一是在改進完善人才工作管理體製上,把人才工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科學考評體係。二是在創新人才工作機製上,特別要大力完善創新幹部選拔任用機製。就是要在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產業發展戰略,在創建廣東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等重大項目、重大任務、重大事件和急難險重工作中發現、識別幹部,變“伯樂相馬”為“市場賽馬”。三是在激勵扶持人才發展上,要重點健全人才優先投入、人才創業扶持、人才激勵保障等機製。優先保證人才投入,確保每年不低於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的資金用於人才發展工作。 “1+3”人才政策,有示範和深化作用 記者:隨《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的3個配套政策簡稱“1+3”人才政策。這對《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實和達到效果有哪些作用? 陶眳:對比廣東省其他各地市,我市出台的“1+3”人才政策屬全省創新之舉,體現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充分發揮人才辦的樞紐作用和人才專項資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分工負責、統分結合的人才工作機製,引進激勵對象明確、可操作性強,使其既有實施《綱要》的示範作用,又有深化《綱要》的作用。 結合梅州實際,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突出服務本市產業發展和企業技術創新,注重政策配套和銜接,構成相互聯係、相輔相成體係。 人才合理流動,化管理為服務的理念轉變 記者:《梅州市加快引進優秀人才的若幹規定》提到,要破除人才部門所有、地區所有等陳舊觀念,為人才合理流動創造寬鬆環境。優秀人才有去留的自由,對合理調進或調出的人才,有關部門應簡化辦事手續,提供便利。來去相對寬鬆的環境是否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 陶 :我們應該懂得,人才流動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必然產物,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有利於促進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人才流動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與其才能相適應的職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社會的承認和尊重。 讓人才來去自如、相對寬鬆,體現了人才流動的規律和我市對人才從管理轉為服務的理念,同時也是人才真正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的有效手段與保障。這就要求我市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網絡和人才信息庫, 及時搜集、整理、發布和傳遞人才供求信息,促進人才流動;建立創新人才保障機製,引導高科技人才創業,進而帶動高科技產業和整個經濟的高速運行。(記者 劉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