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一段時期,是梅州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是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近期,市委市政府製定出台 《梅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簡稱《人才規劃綱要》),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淑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人才規劃綱要》製定的背景、目標、特點和有關指標的測算依據進行解讀,揭示人才在梅州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中扮演的先導性、戰略性作用。 頒布實施《綱要》的背景 記者:當今世界,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加快人才開發,建設人才強市是贏得主動權的關鍵。我市出台 《梅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有何背景和針對性? 李淑芬:目前,我市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同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我市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人才總量嚴重不足,專業分布不均勻,高層次人才匱乏,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尤其緊缺;人才流失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教育、衛生領域人才相對比較集中,農業、文化、經濟管理及社會公共管理等其他領域人才較少,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農產品種植與精深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仍然比較缺乏。 編製《人才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目的是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導方針、重大舉措和基本途徑。實施《人才規劃綱要》,是在我市全麵確立“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第一優勢”的理念,科學推進人才戰略布局,努力打造人才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人才在梅州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中的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 振奮人心的戰略目標 記者:未來十年,我市人才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是:人才在總人口中占比達到16%,為加快綠色崛起、推進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具體的指標和人才類型是怎樣分布的? 李淑芬:全市的人才發展目標分三個階段製定。到2013年,全市人才總量達到57萬人;到2015年,全市人才總量達到65萬人;到2020年,全市人才總量達到80萬人。 上述目標,是必須完成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市主要圍繞省“兩個優先”的要求,根據我市“十二五”時期主要培育六大綠色現代產業的實際,把引進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重點產業領域人才作為人才優先開發培養的任務。一是優先培養引進綠色現代產業領域人才。二是積極培養引進文化教育領域人才。三是加強培養選拔擔當綠色崛起重任的黨政人才。四是注重培養引進社會建設服務管理人才。 為此,我市提出實施客都傑出人才工程、重大項目引才工程、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文化教育領域人才工程、技能人才培養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體育名將醫學名師培養工程、客都鄉賢回鄉創業工程等八項重大人才工程。特點: 結合實際適度超前 記者:《人才規劃綱要》的目標令人振奮和關注。它的特點和內容是什麼? 李淑芬:《人才規劃綱要》是我市編製的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其特點是結合梅州實際,適度超前,體現當今人才發展的新理念。主要表現在:一是與“十二五”規劃和“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階、十年大跨越”的目標要求相對應,提出人才發展的三大階段目標;二是與梅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精致高效農業、文化旅遊特色產業和打造特色宜居城鄉的需求相對接,提出重點建設四大領域人才隊伍的任務;三是與梅州人才改革的承受力度和發展空間相適應,提出實施八大人才重點工程和健全八大體製機製,最大限度為人才發展提供支撐力。 在製定《綱要》的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實施《綱要》,重點推進高層次人才建設,製訂出台《梅州市加快引進優秀人才的若幹規定》、《梅州市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實施辦法》及《梅州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暫行辦法》等三項配套政策,保障《綱要》實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健全人才創新機製 記者:《人才規劃綱要》在人才工作體製建設方麵有哪些新的突破? 李淑芬:圍繞用好用活人才,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把政策引導和建設機製統籌起來,按“培育、引進、使用、留住”的人才發展思路,提出了健全人才創新機製作為人才發展的保障。一是健全人才管理服務評價體製。二是健全人才培訓、創業扶持機製。三是健全人才使用、激勵保障機製。四是健全人才優先發展投入機製。同時,專門強調了黨委“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黨管人才領導機製,成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人才工作辦公室(簡稱“市人才辦”)為常設機構,負責全市人才統籌管理、人才綜合服務等日常工作,明確提出每年不低於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用於人才發展工作。(記者 劉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