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豐順縣潭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複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豐順縣潭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複
豐順縣人民政府:
《豐順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審批豐順縣潭江鎮等9個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請示》(豐府〔2025〕58號)收悉。現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豐順縣潭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指導豐順縣潭江鎮空間發展與可持續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請認真組織實施。《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支撐豐順縣潭江鎮打造為廣東省紅陶專業鎮、粵東佘族文化旅遊目的地、豐順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嚴守國土空間安全底線。到2035年,潭江鎮耕地保有量不低於5.56平方公裏(0.83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麵積不低於5.33平方公裏(0.80畝);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不低於30.34平方公裏(4.55萬畝);城鎮開發邊界麵積控製在0.30平方公裏(450畝)以內。落實藍線、綠線、黃線、紫線、曆史文化保護線以及洪澇風險控製線等防災減災底線,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嚴格實施空間管控。
三、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豐順縣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要求,明確城鄉、產業、交通等發展要素整體布局,構建“一心一帶,兩軸三片區四節點”的城鎮發展格局。
四、支撐鎮域高質量發展。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指引,優化鎮域產業發展格局,推進以茶文旅為引領,聯動“一二三產”融合賦能的產業發展模式,打造茶產業集群,引導紅陶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高山茶、佘族文化打造旅遊節點,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鎮域居住與住房保障、提升公共服務設施與市政公用設施標準、加強產業配套設施、提高環境基礎設施能級,滿足鎮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需要。
五、穩步推進鎮村規劃建設。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整合村莊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優化村莊建設用地布局。重點提升鎮區綜合服務功能,增強中心村服務設施配套及對周邊村莊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完善一般村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實施村莊分類發展策略,科學編製“多規合一”實用型村莊規劃或村莊管控方案,支撐鄉村振興發展。
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城鄉特色風貌塑造。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加強大勝村和官下村省級傳統村落、轉水外史第等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的保護利用力度,銜接落實曆史文化保護線範圍及其管控要求。維護潭江鎮現存曆史風貌、文物古跡、曆史環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曆史信息,延續客家民俗風情、佘族風情、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技藝,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依托韓江兩岸構建開敞空間與景觀廊道,充分利用邊角地整理、見縫插綠等方式,優化城鎮公園綠地布局、提升鄉村綠化空間品質。
七、夯實基礎設施保障。預留大豐華高速、省道S227線等重大區域交通設施空間,完善區域和城鄉綜合交通網絡布局。協同推進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保障城鎮生命線係統安全高效運行。統籌劃定防洪排澇、抗震防災等公共安全空間管控區域,加強人防、消防設施規劃銜接,全麵提升城鎮安全韌性。
八、提升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水平。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管控國土空間開發強度,深化土地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保護修複,強化河湖水域空間用途管製,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製度。加大鳳凰山等森林生態係統的維護和修複力度,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統籌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布局,協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長效機製,實現生態效益與資源價值雙提升。
九、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和組織保障。潭江鎮人民政府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多規合一”改革精神,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切實維護好《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規劃》。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製,完善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統籌編製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市自然資源局、豐順縣人民政府要會同有關方麵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監督和評估。《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