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梅州開新局

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閉幕

馬正勇講話 王暉出席 楊朝暉主持會議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2-26 10:11:45

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閉幕。(連誌城 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梅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於2月25日下午在市委禮堂閉幕。市委書記馬正勇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出席會議。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楊朝暉主持閉幕大會。



  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曾祥海,副主席韓小林、馬誌元、陳元星、李利平,黨組成員、副主席蔡雪嫦、曾碧玉,黨組成員陳誌寧、梁維,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健在主席台就座。

  馬正勇、王暉、陳文海、蔣萬軍、羅盛芬、曾永祥、崔毅、張運全、賈文進、周政、藍偉東、伍德鳳、張達宏、劉銳清、謝文威、詹星、陳伶俐、謝欽文、代偉、林秀雄、吳文誌、張炎華、陳懷宇、梁英浩等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嘉應學院、梅州軍分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紀委監委等領導同誌在主席台就座,祝賀大會圓滿閉幕。

  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應出席委員409人,實到332人,符合規定人數。

  會議通過了部分市政協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變動情況和辭職的請求,通過了《政協第八屆梅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議》。



  馬正勇代表中共梅州市委對大會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他說,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書記黃坤明、省長王偉中來梅調研指示要求,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積極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多項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團結拚搏、砥礪奮進的結果,也飽含著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汗水。

  馬正勇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黨的領導,牢記政協組織的政治屬性、委員的政治身份,強化政治自覺,扛起政治責任,珍惜榮譽、擔當作為,自覺踐行“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重要要求,聚焦主責主業、發揮政協所長,始終做到與黨委同心同向,積極開展參政議政,以高質量履職助力梅州高質量發展。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深刻認識“梅州不是天生落後,也不會永遠落後”,全麵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搶抓“百千萬工程”實施和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積極引導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增強發展的信心決心,形成堅定不移謀發展的共識。要堅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讓梅州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梅州最大的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堅持從“過日子思維”轉向“發展思維”,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把資源要素優先用在“打糧食”項目上,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擺脫路徑依賴,跟上時代潮流,以對梅州老百姓負責任的態度,改革創新、求實奮進,紮紮實實辦好梅州自己的事,讓梅州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楊朝暉強調,新的一年,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永葆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忠誠。始終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麵,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全市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要擦亮建諍言、獻良策的協商本色。自覺把黨政工作取向作為政協工作指向、把黨政工作重點作為政協履職重心,緊緊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聚焦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等市委中心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精準建言資政,協助黨委、政府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使政協工作更好地服務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要彙聚凝共識、集眾智的團結偉力。架好“連心橋”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等的經貿人文交流,推動更多項目、資源、技術、信息向梅州彙聚;當好“代言人”,進一步落實政協委員聯係界別群眾機製,真正通過協商出辦法、出共識、出感情、出團結;做好“協調者”,多做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要展現重實幹、勇擔當的政協風采。強化質效導向,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推動政協各項工作向高標準、高質量發力;廣大委員要增強責任擔當,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珍惜榮譽、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建其功,在政協工作中謀其位,用一線擔當、一線姿態當好服務梅州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

  會議號召,全市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梅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實幹為要,進一步開創我市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麵,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梅州實踐貢獻政協力量。

  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單位以及有關人民團體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閉幕。(記者 劉曉娟  羅誠浩  特約記者 辜昀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