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思想敢闖敢試奮勇爭先 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馬正勇王暉出席
10月27日,梅州市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在市委禮堂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敢闖敢試,奮勇爭先,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重要抓手,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走深走實,助力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市委書記馬正勇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主持會議。
馬正勇強調,土地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最基礎、最寶貴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國土空間規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途徑,是梅州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百千萬工程”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土地要素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集約,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馬正勇強調,市縣鎮村四級要聚焦重點、務實用力,以土地要素支撐保障高質量發展。要狠抓農用地規模化流轉,結合農村承包地確權不確地工作,瞄準3年內連片流轉100畝以上耕地占總量50%的要求,提高耕地質量和連片度,把小田變大田。要狠抓建設用地騰挪整理,建立激勵機製,一村一策、化零為整,分類整理騰挪,把碎片化的農村建設用地,整合用於圩鎮和工業園建設,最大限度盤活利用低效閑置和存量建設用地,推動空心村、調整類村莊優遷快聚,支持服務發展類村莊。要狠抓違法用地清理處置,認真對標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完成時限,找準堵點難點,主動破解用地“掛賬”問題,最大限度保增量、爭指標。
馬正勇強調,各地要敢入“無人區”,把改革視野放得更寬一些、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措施抓得更激進一些,鼓勵大膽闖、大膽試,真正拿出一批有突破性、牽引性的改革舉措,打造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梅州模式。要抓緊做好縣鎮村規劃工作,通過市場化手段,明確實施主體,創新經營模式,集中打造規劃平台、施工平台、融資平台、經營平台,統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要緊盯政策窗口期,圍繞目標績效,主動尋求合作,通過項目謀劃、項目包裝、項目推進,力爭拿到政策“大禮包”。
馬正勇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全市“一盤棋”,強化目標導向、用結果說話,密切配合、合力攻堅,縱深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要壓實責任閉環,成立市縣兩級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構建“市級指導、縣級統籌、鎮街推進、村社落實”四級聯動機製。要把握工作節奏,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因地製宜、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模式和路徑,防止工作“一刀切”。要強化實績考核,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重點改革事項、“百千萬工程”破題攻堅行動和主題教育整改任務,采取競標推薦、揭榜掛帥形式,選出示範鎮(街),鼓勵先進,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麵。要堅持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聽取農民意見,尊重農民意願,加強宣傳解讀,把政策講透、把思想做通,讓群眾願意幹、搶著幹,同時要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吸引更多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人人支持、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麵。
王暉強調,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完善政策、明確任務,強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各縣(市、區)作為主戰場要迅速行動起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務實過硬的工作舉措,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做出樣板,取得實效。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大力度推進落實,各鎮(街)和村(居)要切實履行具體實施主體責任,對照工作任務書,清單化項目化抓好落實。要壓實責任閉環,強化督查指導,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會上,副市長陳亮通報全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情況,與會人員觀看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關專題介紹片。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市已摸清110個鎮(街)2123條村的建設用地、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等基礎數據,製定了“1+3+N”係列政策文件,指導全市全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力爭到2027年,全市新增耕地13萬畝,整合農用地80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52萬畝,建設用地整理14萬畝。此外,我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共有1個國家試點(蕉嶺縣新鋪鎮)、2個省級試點(五華縣安流鎮和大埔縣三河鎮)。其中,蕉嶺縣新鋪鎮已連片集約流轉5570畝耕地,新增耕地麵積1000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895畝。五華縣安流鎮和大埔縣三河鎮的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會議以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平台直播形式開至各縣(市、區)、各鎮(街)。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同誌,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誌,各鎮(街)黨委主要負責同誌,梅州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指揮部成員,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誌在主會場參加會議。(記者羅誠浩 特約記者辜昀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