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梅州開新局

齊推縣鎮村 擘畫新圖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0-17 11:12:59

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風景如畫(林翔 攝)


BPW(梅州)車軸公司傳承“工匠精神”,持續發力智能製造。(連誌城 攝)


慶達科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生產逐漸從“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吳騰江 攝)



  壯大主導產業、改造老舊小區、發展鄉鎮產業、建好醫院、辦優學校……如今在梅州,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場景隨處可見。

  自“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啟動以來,梅州舉全市之力,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抓好美麗圩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梅州新路、展現梅州擔當。

  做強產業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在廣東慶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各類機器高速運轉,工人們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作為梅縣區智能家電產業的龍頭企業,我們以製造和產品智能化為主攻方向,推動企業生產從‘製造’到‘智造’。憑借技術及產品優勢,公司已和國內多家家電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慶達科技行政部經理廖竣說。

  距離慶達科技幾公裏內,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銅箔首期項目正式試產、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八期組裝物流中心一片繁忙……當前,梅縣區加快培育銅箔、裝備製造、智能家電“2+1”現代工業集群,做優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築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今年1月至8月,梅縣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9.1億元、比增23.5%,規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比增19.1%。

  按照省、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有關工作部署,梅州成立了縣域經濟專班,在產業有序轉移、財政、金融、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措,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縣域產業,通過強化園區平台建設、狠抓“四上”企業培育、精準開展招商引資等舉措,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梅州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通過改造老舊小區、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係、提升水環境質量等工作,不斷推動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基礎設施提級擴能,進一步提升縣城承載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三生融合” 促進鄉鎮美麗宜居

  在興寧市徑南鎮,美麗圩鎮、和美鄉村和富農產業並駕齊驅,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典範。

  漫步在徑南鎮濁水村,可以看到一座座茶坊散落在山間田畔,空氣裏不時茶香陣陣,令人心情愉悅。“徑南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聚焦‘茶果飄香·醉美徑南’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以濁水村茶酒產業社區建設為重點,通過成立徑南鎮濁水產業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規劃、建設指導、政策扶持,做強茶葉產業、做精李果產業、做優酒文化產業。”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同時串聯整合月形山、粵東雲山穀、珍珠紅誠意酒城3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濁水村千畝茶園、新洲村體驗館等旅遊資源做大農旅產業。

  “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梅州不斷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科學引導鄉鎮差異化發展,深入推進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聚力推動中心鎮做大做強,完善養老院、幼兒園、充電樁、快遞物流等公共服務,打造小城鎮產業、服務業,紮實建設“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美麗圩鎮。

  梅江區城北鎮全力打造粵閩贛邊區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三產融合示範鎮;大埔縣三河鎮充分發揮紅、古、綠“三色”資源,推進特色鎮建設;蕉嶺縣新鋪鎮將“六事”治理模式作為村級治理典型,提升鄉村善治能力……如今,各鎮正努力在高質量發展這個賽場大展拳腳、幹出成績。

  改革破題 激發農村發展動能

  驅車從平遠縣城出發到八尺鎮,再沿著358國道行駛至仁居鎮、差幹鎮,途中望向窗外,隨處可見修葺一新的客家民居,白牆黛瓦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一幅田園山水畫躍然紙上。

  這是平遠縣為抓好示範縣鎮村創建、推進省級農房建設試點打造的美麗鄉村風貌帶。為深入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平遠縣積極開展“赤膊房”美化行動,在前期摸排統計9842棟的基礎上,選取4個農房建設試點示範村打造無“赤膊房”村莊,分期分批推進。此外,製定政策文件,編製住宅改建方案示範圖集,明確新建農房外立麵的設計申報建設程序,有序規範全縣農村民居外立麵改造,並設立獎補措施,以資金激勵引導農民改造民居風貌。

  梅州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改革賦能鄉村振興,出台了《“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 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破題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從“探索建立空心村治理機製、推進鄉村產業社區建設、完善撂荒耕地長效機製、推進農村宅基地管理製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管理製度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製度改革”6個課題,推進全市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工作破題攻堅。

  一係列改革措施有效激發了農村發展動能,持續推動農業增效、農村變美、農民增收,如畫的村莊、如詩的生活正在廣袤的梅州鄉村沃野上演……

  客商故事

  典型案例

  梅縣區聚力打造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

  串點成線促進 城鄉融合發展

  推窗滿眼綠、出門皆是景,這是梅縣區雁洋鎮塘心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每逢周末、節假日,村裏會更加熱鬧,來自梅城、各縣(市、區)甚至外地的遊客踏青露營,在網紅打卡牆前拍照。而遊玩塘心村,正如牆上所寫“一麵牆一個景、一個點一合影”。

  塘心村是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上的一個節點。示範帶全長45公裏,覆蓋丙村、雁洋、鬆口3個鎮12個行政村,串聯葉劍英紀念園、雁南飛、雁山湖、靈光寺、鬆口古鎮、客都人家等景區,銜接石窟河康養文旅精品線路,可謂一村一景、一鎮一韻。

  梅縣區以示範帶建設推進強縣促鎮帶村、落實“百千萬工程”,並推動鄉村振興連點成線、由線及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建設過程中,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突出紅色引領,擦亮“葉帥家鄉·紅色雁上”紅色黨建品牌,廣泛推行“黨建+”模式,以紅色村建設帶動紅色資源開發;突出示範打造,深入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聚焦天際線、地平線、水岸線“三線”,抓好農房風貌管控提升、道路兩側環境提升、河道整治提升等工作;突出綠色發展,活化鄉村“紅色”“客色”文化,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打造“古色”鄉愁,促進產業融合;突出治理創新,推進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係,凝聚黨群合力、建設文明鄉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客商故事

  記者手記

  聚焦美麗宜居

  補齊短板弱項

  今年以來,梅州把“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奮進姿態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除了謀產業、促投資,梅州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美麗宜居這條主線,大膽試、大膽闖,以“百千萬工程”統籌縣鎮村的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因地製宜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弱項,提升縣城承載能力、推動鄉鎮美麗宜居、激發農村發展動能,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為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

  老小區改出新麵貌、“赤膊房”穿上“新衣裳”、圩鎮更加美麗、鄉村愈加宜居……在一刻不耽擱的埋頭苦幹下,梅州各縣鎮村的環境不斷優化、設施不斷“更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我們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幹群共同努力下,梅州將在“百千萬工程”中取得更多新進展、新突破,將一張張“施工圖”變成一幅幅“實景畫”。(記者 劉巧 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