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梅州開新局

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9-12 09:32:30

  8月24日下午,位於非洲東部印度洋上的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市,一場舞龍舞獅教學彙報表演在中國援建的體育館內舉行,精彩非常。表演結束,教練田海軍與孩子們用攥緊的拳頭相互輕擊,以“頂拳禮”慶祝為期12天的教學培訓活動和文化交流工作圓滿結束。

  田海軍,這位來自“世界客都”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學院體育學院的教練,近20年來一直堅持傳承發展龍獅文化。8月13日至25日期間,他遠赴塞舌爾開展舞龍舞獅培訓,既把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傳播到海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梅州故事,也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種子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梅州市與維多利亞市締結友城二十四周年,梅州受塞舌爾國家文化遺產和藝術署邀請,派員前往塞舌爾開展舞龍舞獅教學培訓,是促進兩地友好交流合作的有力舉措。8月28日,中國駐塞舌爾大使館特向梅州市政府發來感謝信,對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對梅州積極以文化搭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表示感謝。

  從“走出去”的實踐

  到“走進來”的意向

  紮馬步、高架獅、三拋獅、刷腿七星收、三拜獅,持龍慢曲線行進、快速跑圓場、原地八字舞龍……8歲的華裔男孩樂樂和其他19名學員一樣,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舞龍舞獅,跟著田海軍從基本功學起,如今練得有模有樣。

  樂樂在學員中年紀是最小的,卻與田海軍頗有淵源。樂樂的外祖母梁美蘭說,她和丈夫祖籍都是梅州,女兒曾就讀於廣東僑校暨南大學,所以也希望孫子能多學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樂樂在家人的感染下,自願報名參加舞龍舞獅培訓,在得知田海軍從梅州遠道而來的消息後,對龍獅文化更感興趣,學得更起勁了。

  龍獅,乃中華民族的圖騰。在客家地區,舞龍舞獅是迎新春、慶元宵的重要活動,從大年初—起至元宵節後,客家人都有龍(燈)、獅子走村串戶進行拜年的習俗,這也被視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起點。

  此次被選派到塞舌爾的田海軍,是梅州嘉應學院南獅隊的主教練。據了解,在他的帶領下,嘉應學院南獅隊多次參加國內大型比賽,曾在2016年和2019年全國大學生舞龍舞獅錦標賽獲得全國冠軍等獎項。

  “這次交流之旅推動舞龍舞獅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非洲,當地不少青少年積極參加,對中華文化十分好奇。當中又數華人孩子學得認真,用行動表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田海軍坦言,盡管出行前作了充分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遇到了因地域文化差異以及周期短、學時少、教學器材缺等問題導致的“意外”。為此,他結合實際,連夜調整教學計劃,“幸不辱使命”。

  而此行讓田海軍高興的,不隻是讓中國龍獅文化“走出去”,還有塞方在活動結束時表達了將派遣青少年“走進來”梅州、嘉應學院深入學習舞龍舞獅的意向。他說:“‘雙向奔赴’,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從“聚合力”的嚐試

  到“入人心”的共識

  在塞舌爾國家文化遺產和藝術署,由中國駐塞舌爾大使館捐贈的兩條龍、四頭獅子、兩套鑼鼓鑔等教學器材留了下來,成為了中塞友誼的見證,也為中國龍獅文化在當地的傳承發展留下了可能性。

  “這次交流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多方合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文化認同,也在實踐中不斷增進。”田海軍頗有感觸地說,因時間倉促且沒有材料,原本當地想取消新獅點睛儀式。但在告知此舉有“醒獅”之意,點睛後獅子蘇醒帶來好運後,大家都感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決定克服困難把儀式按計劃辦好。大家根據田海軍列的清單,千方百計尋找點睛所需材料。最後,大使館從餐廳裏找到了白酒、托盤、杯碟,文化遺產和藝術署找來了印泥(用來代替朱砂)、紅紙,塞舌爾大學孔子學院捐贈了毛筆,大家合力完成了點睛儀式。

  “文化是相通的,能夠拉近各國人民的距離,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和諧與理解。”塞舌爾國家文化遺產和藝術署秘書長安德烈表示,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文化交流活動,可以讓不同的文化互融互通、各美其美。此次很榮幸與友好城市梅州共同開展舞龍舞獅教學培訓活動,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讓塞舌爾更多年輕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正如中國駐塞舌爾大使館發來的感謝信中所言:培訓班取得圓滿成功,是今年中塞文化交流的一個亮點,是全球文明倡議在塞落地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兩國地方交流合作重要成果。我館願同梅州繼續攜手努力,充分發揮梅州僑鄉優勢,用好梅州和維多利亞友城資源,不斷加強中塞地方、文化、經貿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助力兩國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此次出訪是繼實施‘粵菜師傅’走出去、廣東漢劇海外(毛裏求斯)傳承推廣線上教學開班、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組團出訪日韓等文化交流活動後,梅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又一有力舉措,也是我市推動客家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生動實踐,對於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展現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梅州形象具有積極意義。”梅州市委外辦主任房科輝表示,梅州將不斷創新民間外交新名片,挖掘優秀特色傳統客家文化,多渠道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推動優秀特色傳統客家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梅州故事。(記者 王玉婷 林婉萍  通訊員 黃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