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山青水淨田良新畫卷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2021年以來,我市紮實推進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以下簡稱“梅州山水項目”),強化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促進生態係統得到有效修複。截至今年8月中旬,全市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複麵積約447平方千米,“山青、水淨、礦綠、田良”的生態畫卷在客都大地徐徐展開。

留隍鎮鳳凰溪經綜合治理後,一改以往髒亂不堪、常年幹涸的河道麵貌,沿岸撂荒農田經流轉後變成了沃土。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騰江 攝)
礦山修複
不毛之地實現綠色蝶變
從空中俯瞰豐順縣留隍鎮長林村,昔日礦山已重披綠裝,去年底栽種的濕地鬆、銀葉合歡等苗木長勢良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在幾年前,這裏還是另一番景象。“施工前,山體光禿禿一片,植被極其稀少,水土流失現象嚴重。”負責該村廢棄稀土瓷土礦山生態恢複治理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李金波這樣形容道。
2021年,梅州成功申報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項目,獲得中央財政20億元支持。豐順縣廢棄稀土瓷土礦山生態恢複治理工程被納入項目庫,並列入2022年梅州十件民生實事的礦山石場治理複綠項目。該項目涉及八鄉山鎮馬山村、留隍鎮長林村的兩處礦山,經過地形整治、土壤改良、植被恢複、截排水等一係列措施,兩處礦山在不到2個月時間內完成林地修複近200畝,目前已通過縣級驗收,進入養護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吸納了兩村周邊的勞動力,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長林村村民王平既是礦山蝶變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礦山修複時正處於疫情期間,不方便外出務工,我就到這裏做栽種苗木的工作,緩解了當時‘就業難’問題”,王平說:“過去下大雨,礦山上的砂石泥漿便衝刷下來,生產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現在山綠了很漂亮,日常生活和種農作物也方便多了,這裏麵還有自己的一份力,我打心底裏高興!”
礦山複綠,群眾叫好,是梅州山水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真實寫照。兩年來,我市圍繞5個修複單元、17個子項目,有序實施84個具體子項目。子項目中涉及礦山生態修複的包括鐵山嶂廢棄礦區生態綜合治理修複工程、梅江上遊廢棄礦山係統修複工程、韓江幹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已有5處礦山迎來“新生”,修複麵積達2.5平方千米。
水域治理
繪就人水和諧生態圖景
位於豐順縣留隍鎮的鳳凰溪,是韓江下遊的一級支流。去年以來,豐順縣實施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對包括鳳凰溪在內的4條河流進行綜合治理。留隍鎮副鎮長張海軍表示,治理後,新、老鳳凰溪流域實現水係連通,一改以往髒亂不堪、常年幹涸的河道麵貌,沿岸撂荒農田經流轉後變成了沃土。環境優美的鳳凰溪與原鄉智慧農業小鎮項目相得益彰,既呈現了水生態之美,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村集體經濟提升,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
在梅江區城北鎮紮上村,經過治理的紮田河碧波蕩漾、水量豐沛,兩岸風景如畫。在群益水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推進過程中,紮上村同步謀劃農業灌溉、人居環境提升等項目,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紮田河治理前是泥堤,四周雜草叢生,經常崩塌,實施河道清淤、河堤建設、綠化提升等措施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流量大了很多,保障了農田灌溉的用水。”紮上村黨總支部書記劉文經說。
蕉嶺縣南磜鎮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大埔縣汀江青溪庫區水質提升保護工程竣工驗收,蕉嶺縣鬆源河上遊水體治理工程(一期)進入收尾階段……經過不斷強化水汙染治理和水網疏浚貫通,兩年來,我市累計完成水汙染治理麵積1500畝,修複河道19.4千米,一條條河道重煥生機,繪就了人水和諧的新圖景。
目前,梅州山水項目的84個子項目中,有8個項目已完工,有71個項目將近完工;2023年度新增的5個績效目標項目已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準備施工。全市謀劃的市級重點示範項目和縣級精品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0%。梅州市山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山水項目收官之年,下來將全力以赴,確保項目全麵完成、績效目標順利實現,讓梅州青山常在、秀水長清,努力打造山水項目的廣東樣本、梅州經驗。(記者 江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