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群眾美好生活
舉辦主題法治文藝彙演、製作微動漫、以案說法……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三周年,全市各地各單位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宣傳活動,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新熱潮,讓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真正深入千家萬戶,“典”亮群眾美好生活。
讓群眾在寓教於樂中學習《民法典》知識。市普法辦、市司法局和市煙草專賣局主辦“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法治文藝彙演,舞蹈、獨唱、詩歌朗誦、小品等節目輪番登場,期間穿插進行有獎問答活動,給現場觀眾帶來一場普法盛宴。
創新普法宣傳形式,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裏。市自然資源局專門製作微動漫,結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民法典》中關於不動產登記的知識。
“勤勞致富膽氣壯,合法財產有保障;依法維權渠道多,協商調解可幫忙,訴訟時效三年長。”豐順縣司法局創作法治文藝作品客家山歌五句板《歌唱民法典》,將普法“好聲音”唱給群眾聽,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深入人心,藝術與法律融合、傳統與現代交彙,受到群眾喜愛。
“小”案例連著“大”民生。大埔縣在電視節目開設專欄,邀請人大代表“以案說法”,講述生活中的法理人情,讓公平公正更加可觸可感,進一步提高《民法典》宣傳教育實效。“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頒布實施後,這個問題有了肯定的答案。”在近日的一期節目中,主講人結合案例,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百八十四條等規定都是維護救助人的權利,鼓勵大家放心大膽地去做好事,不用擔心因為做了好事而蒙受損失。
法治潤民心,法治根植於群眾心中。在五華縣轉水鎮裏塘村,駐村法律顧問劉慧開展《民法典》普法講座,從常見的情形入手,提醒村民在資金往來過程中樹立證據保全意識,確保能夠更好依法維護自身利益。“村民發生糾紛後第一時間不再是為了出一口氣就使用暴力,而是先谘詢駐村法律顧問或者其他律師,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平時的溝通中他們也經常把法治掛在嘴邊。”劉慧對村民法治意識的提高感觸頗深。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加強其法治教育尤為重要。近日,市普法辦、市司法局在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高二級開展了《民法典》法治宣傳進校園活動。梅州市“八五”普法講師團講師彭展湖采用互動問答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就《民法典》的主要亮點進行了詳細解讀,還列舉了生活當中常見的八類案例,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
據悉,全市各地各單位以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民法典》為契機,圍繞法治梅州建設,積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廣泛參與、共同行動的《民法典》普法格局;同時堅持學用並舉,把《民法典》學習宣傳融入各項基層依法治理活動,以良法促進善治,推動基層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5月份啟動“《民法典》宣傳月”活動以來,全市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共計468場次,發放宣傳資料和宣傳物品23萬餘份,受教育人數達18萬多人次,解答法律谘詢1300餘人次。(記者 李盛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