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工作法”築起溫暖之家
隨著平台經濟的蓬勃發展,梅州近年來衍生出大量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群體,他們忙碌地穿梭於大街小巷,服務著千家萬戶。如何更好地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成為新時代基層黨建的一道新課題。
立足新就業群體“工作在雲上、行走在路上”的特點,我市運用“一線工作法”,以開展快遞行業黨建試點工作為突破口,實施底數摸查、強基固本、暖心聯新、協力共治“四大行動”,全力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開篇破題、提質增效。

外賣騎手在暖蜂驛站休息。(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強基固本
推進黨的工作覆蓋一線
我市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近日,該項工作被列為市委實施黨建賦能工程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在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牽頭下,我市近年來成立了市快遞行業黨委、市互聯網行業黨委,建立12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商機製,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履行“管行業就要管黨建”職責,落實鎮(街道)、村(社區)兜底管理,形成一體推進、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
“您好,您的快遞已送達,請及時簽收。”這是市民收到包裹時常聽到的一句話。隨著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員已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快遞企業黨員主要分布在市快遞行業協會和京東、順豐、極兔、韻達快遞等品牌企業。
“抓行業必須抓黨建。去年10月,市快遞行業黨委成立後,在市委兩新工委帶領下,我們在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開展試點,向非公快遞企業選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充分整合黨建工作力量,調動各部門的工作主動性和能動性。”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著力深化“兩個覆蓋”,常態化開展“雙找雙培”活動,注重從發展潛力大、生產效益好、無黨員企業一線技術骨幹、經營管理人員和企業出資人中發展黨員,推動成立了市快遞行業協會黨支部、豐順智慧物流黨支部等黨組織,進一步增強了從業人員凝聚力。
通過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雙報到、雙服務”等機製作用,我市相關部門與“三通一達”、餓了麼、美團、滴滴等重點平台企業建立了常態化溝通聯絡機製,實行動態管理。同時,我市積極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成立一批新業態企業黨組織和流動黨員黨支部,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建設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家”。
力量下沉
夯實城市基層治理基礎
今年是王增清成為外賣騎手的第三個年頭。上周的一個下午,奔波了一天的他來到梅縣區新縣城站點的“暖蜂驛站”小歇。“驛站有飲水機、微波爐、風扇等,累了能歇腳、渴了有水喝,手機可充電、飯菜能加熱,非常方便。”王增清說,這份工作忙碌卻有奔頭,他不僅為顧客送上美味佳肴,還將消防安全、文明城市創建知識等“大餐”送進千家萬戶。
廣東振聲網絡服務有限公司(餓了麼)黨支部,是我市首家外賣送餐企業群體黨組織。3月2日,餓了麼外賣平台與梅縣區消防救援大隊跨界合作,成立了“藍騎士”消防誌願者服務隊。作為這個服務隊的一員,王增清與同事們在培訓中學習了消防安全知識,參與滅火實操演練。“近期送餐過程中,我們為顧客派發了消防安全宣傳單。以後在工作中萬一發現火災,我也會盡己所能撲救,保障市民安全,讓這份職業更有意義。”王增清說。
近年來,我市采取“驛站+”模式,組織部門和工會等單位通過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愛心商家超市門店、架空層和集裝箱等資源,打造了68個“暖蜂驛站”和4個“司機之家”,形成“15分鍾暖蜂服務圈”。同時,探索建立“快遞員-黨員快遞員-快遞企業(經營網點、分揀中心)黨組織-快遞行業黨委”訴求解決機製,積極開展關心關愛活動、評先評優活動,將溫暖傳遞給奮鬥在一線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
在保障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合法權益的同時,我市組織部門發動新業態企業黨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員積極參與街道(社區)“雙報到”活動,加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環境衛生“隨手拍”等誌願服務行列,爭當“文明實踐宣傳員”“風險隱患發現員”“環境美化維護員”“社區防控守護員”,為社會治理注入新血液。(記者 江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