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灣入海促發展 蘇區振興正當時
——全市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側記

近年來,我市多措並舉推進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築牢生態屏障,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連誌城 攝)
嶺南春早,戰鼓催進;幹勁鉚足,奮起直追。1月28日,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這是廣東的“新春第一會”,奏響了走在前列、當好示範的強音。昨日上午,梅州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發出了“新春動員令”,催動全市上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起而行之”。
昨日大會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堅持製造業當家、建設強富綠美新縣域、實施綠美梅州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用好人才資源等內容,釋放出了“開局即決戰、起步即衝刺”的強烈信號。我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參會後紛紛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好大會精神,迅速行動起來,全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全身心投入到梅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
1 乘勢而為 推動融灣先行
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是梅州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成功獲批,極大提升了梅州蘇區融灣振興發展的戰略格局,增加了原中央蘇區版圖的“梅州分量”,拓寬了梅州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我市將用好政策、抓好落實,真正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梅州高質量發展的“實景圖”。
“我市將緊緊圍繞國家賦予梅州的‘一區兩城’戰略定位,深入推進蘇區振興、融灣入海發展‘兩大戰略’,大力實施產業引領、基礎支撐、改革賦能、開放合作、民生改善、政策保障‘六大工程’,加快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打造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門戶城市和粵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吳特宏說。
吳特宏表示,接下來,市發改部門將勇擔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重任,推動省盡快出台形成“1+N”政策體係,認真製訂我市實施方案,牽頭抓好政策研究、項目謀劃、溝通協調等工作,推進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協調推動省直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老區蘇區工作機製實施,積極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確保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一年全鋪開、兩年上台階、三年見成效。
“我們將發揮科倫品牌的製造優勢、梅州當地資源優勢、蘇區政策優勢,積極拓展業務範圍。同時進一步整合醫藥資源,深度嵌入灣區市場,主動承接灣區企業品種轉移,做好灣區企業的生產基地,並將借助灣區大腦和醫藥產業政策等積極研發新產品、新劑型,實現公司產業持續發力、提質升級。”廣東科倫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靈敏在現場發言時說道。
“信心比黃金重要!新春開年,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如此高規格的大會,大大提振了企業發展的信心!”龍宇電子(梅州)有限公司管理部主任陳耐華說,作為一家紮根梅州本土、總部設在梅州的企業,他們將聚焦主業,加強增資擴產、引進高端人才,做大做強企業。同時,引入高端設備,提升自動化水平和產品含金量,打造引領行業質量的高端產品,助力梅州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
2 聚焦用力 加快蘇區振興
大會提到,要堅持製造業當家,在融入大灣區現代產業體係上先行示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袁勇華表示,將在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園區提質增效、推動工業項目建設四個方麵“奮力有為”,監測服務好工業經濟新增長點和骨幹企業運行,積極推進“一起益企”,強化企業訴求解決響應機製;打造先進材料千億產業集群,培育傳統優質產業,加大招商引資,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大力爭取梅州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納入省級重點建設主平台,打造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梯度有序轉移主陣地,以畝均論英雄,支持產業轉移園擴園;跟緊跟實重點製造業項目,強化調度分析和資源要素保障,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全力推動梅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能達到5萬噸以上,淨利潤比增11.03%。作為發言企業代表,董事長廖平元表示將堅定信心、抖擻精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狠抓項目建設、狠抓自主創新、狠抓轉型升級、狠抓產業協同,力爭今年銅箔產能突破10萬噸。他說:“今年,我們將推動嘉元時代10萬噸項目在下半年逐步投產,抓好雁洋等基地項目技改,促成梅州坑項目早日落地,深化與大灣區產業協作,爭取新上‘打糧食’項目。”
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梅州的突出短板,而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則是奮力突圍、加快振興的重要途徑。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羅偉純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堅決扛起農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的重大責任,以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全力推進產業振興,加快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補短板、強弱項,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梅州新篇章。
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超認為,要做好特色農業,用好山好水種出好的農產品,並以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推動梅州農業產業走出去,帶領農民朋友共同富裕。“我們正抓緊推進集大型倉儲、中央廚房、預製菜工廠、智慧農業工廠等於一體的預製菜廠房建設,力爭在今年6月前投入使用。”他說,這將成為本地區最大的預製菜產業基地,從“菜籃子”到“菜盤子”,形成穩定的產業鏈,帶動農民、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也作為“打糧食”項目為梅州穩定就業、創造稅收。
3 對標一流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沃土萬木興。在開年起步階段提前謀劃營商環境建設,將為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要著力抓好營商環境提升,為製造業當家、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發展環境。”吳特宏表示,接下來將突出“用戶思維”“發展思維”,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對標廣州、深圳等先進地區,開展營商環境全麵對標提升行動,建立可量化的營商環境考核評價體係,全麵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以硬措施打造叫得響的營商環境品牌,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丘德俊表示,市市場監管部門將發揮職能作用,助力我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圍繞我市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等重點產業,利用我市現有的1個國檢中心、8個省級檢驗站,著力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助力梅州重點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發揮檢驗檢測能力支撐作用。二是強化商事製度改革,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若幹措施》31條,促進個體工商戶提質增效。三是推動建設“梅州市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開展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工作,助推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四是堅決守好安全發展底線,強化食品、藥品、工業產品質量及特種設備“四大安全”監管,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梅州市誌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誌浩在發言時建議:“在要素供給方麵,預先做好現代化大型產業園的規劃和土地儲備,集中統籌環保用水資源,均衡企業實際需求,留住效益好、有擴產需求的企業繼續在梅州投資擴產。在招商方麵,製訂更多積極、可操作性強的招商引資政策,並選拔一大批了解各行各業產業發展的優秀幹部,分析各行各業的特點,提高招商質量。同時,積極營造親商護商氛圍,以良好營商環境吸引企業落戶。”
4 唯才是舉 用好人才資源
“人才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推動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會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羅盛芬通報並部署梅州人才有關工作,詳細介紹了我市“1+N”人才政策。“人才振興16條”和“青梅計劃”“鴻雁計劃”“宗匠計劃”“金穀計劃”“桂竹計劃”等一攬子政策幹貨滿滿,釋放出梅州愛才、敬才的強烈信號。
“這是一場振奮人心的大會,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及人才政策等支持下,我們非常有信心實現從量到質的發展。”廣東飛翔雲計算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敏輝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企業成功申報廣東省博士工作站,並借此組建了飛翔雲廣東省博士工作站人才基地,助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合作。她說:“今後,我們將發揮本地企業優勢,帶動更多企業來梅投資興業。同時繼續用好人才政策,發揮好博士站等平台作用,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助力梅州高質量發展。”
位於大埔縣高陂鎮的廣東裕豐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工藝陶瓷生產、經營等工作,產品目前主要銷往國外市場。公司副總經理郭銳表示,近年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陶瓷技能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單靠企業力量很難有效引才,梅州推出的一係列人才政策,有利於吸引年輕人回梅、留梅發展,豐富人才資源儲備,也有利於提升技能人才的水平和創新能力,我們期待看到更多青年人才來梅發展,為陶瓷產業注入新鮮血液,煥發生機。”郭銳說。
高質量發展號角已吹響,人才振興工作翻開新篇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黎紅英表示,下來,市人社局將進一步細化完善各類服務事項申報指南,精簡辦事流程,及時兌現政策待遇。同時,推動更多人才服務事項進駐亚博网址链接 中心,通過設置人才服務窗口、製定服務手冊、配備服務專員、開通服務熱線等方式,用心用情、做細做優各項人才服務,落實好各類補貼發放,推動政策取得更大實效,為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注入動力源泉。(記者王玉婷 江嬋 劉巧 黃科 林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