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防止耕地撂荒確保糧食安全
日前,市委辦、市府辦印發《關於切實防止耕地撂荒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堅決防止耕地撂荒,遏製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保障糧食穩定增收、盤活耕地資源、提升土地使用效益,確保糧食安全。
《意見》指出,通過持續推動,到2025年,全市農村土地集約流轉機製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發展壯大,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配套完善,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農村撂荒耕地得到有效治理,產供銷一體化全供應鏈初步形成,農民種糧意願顯著提升,形成穩產增收良性循環,耕地保護利用經驗成效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樹立典型、提供示範。
《意見》提出土地流轉集約化、生產作業機械化、服務托管社會化、優勢產品品牌化、支撐保障規範化、產品銷售市場化等六大工作措施。其中,《意見》明確,要堅持依法依規,推進土地集約流轉。對棄耕拋荒1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撂荒耕地的,發包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根據農作物種植周期催告其限期恢複耕種;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恢複耕種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不改變原土地承包關係的情況下,可以將撂荒耕地交由他人代耕或者組織代耕,或者通過引導流轉土地經營權、提供托管服務等方式恢複耕種。探索建立縣、鎮、村三級土地流轉交易平台,將閑置土地或撂荒耕地以一定價格預流轉集約儲備。
在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麵,《意見》指出,支持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創建自有企業品牌,著力打造“客都米”等區域農業特色品牌。鼓勵全市統一創建“客都米”品牌。在產品銷售方麵,《意見》鼓勵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優先購買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農產品,積極開展複耕複種農產品購銷行動,消除企業和農戶複耕複種後顧之憂,同時拓寬渠道,積極推送複耕複種農產品直供粵港澳大灣區。(記者李豔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