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開始 綠富共贏

平遠縣依托159萬畝蔥鬱林地,精心培育油茶、梅片樹、鐵皮石斛、仿野生靈芝、南藥等產業。

謝桂欽(右)正在查看竹子長勢。

王浩宏正仔細檢查滴灌係統,確保每一株藍莓都能獲得精準的滋養。

姚強查看被稱為“林下仙草”的鐵皮石斛生長情況。

楊偉良正在查看靈芝生長情況。
在平遠縣起伏的丘陵間,一幅林下生金的畫卷正徐徐展開。依托159萬畝蔥鬱林地,該縣精心培育油茶、梅片樹、鐵皮石斛、仿野生靈芝、南藥等產業,去年林下經濟產值突破5.2億元。
據初步統計,目前平遠縣利用林地、林間、林下發展種植油茶、梅片樹(龍腦樟)、鐵皮石斛、仿野生靈芝、崗梅等7萬多畝,林下養殖麵積14萬畝,林下采集麵積16萬畝,森林景觀利用麵積15萬畝等,為5000多戶林農開辟了致富新路徑。
“竹”夢青山 規模化種植增效益
在熱柘鎮小柘村的山坡上,千畝新植的麻竹正舒展著嫩綠的枝葉,山風拂過,竹影婆娑如碧波蕩漾。這片由梅州市桂竹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建設的生態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
據了解,梅州市桂竹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在熱柘鎮投資建設年產15000噸麻竹筍初加工及深加工係列產品自動化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2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1000畝竹子長勢喜人,部分新竹今年將迎來采收,加上即將開發的4000畝山地,熱柘鎮麻竹筍種植規模將達5000畝。
該項目由佛山返鄉企業家謝桂欽投資建設。“麻竹渾身是寶,鮮筍直供餐桌,可加工成筍幹、清水筍、泡椒筍及預製菜,竹材可造工藝品、竹炭以及以竹代塑。我們還計劃提取竹葉黃酮素,進軍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說起未來的發展前景,謝桂欽信心滿滿。“據測算,基地年產鮮筍可達3000萬斤,深加工為泡椒筍等產品後,年產值可達1.8億元,年稅收580萬元,可提供200個就業崗位。”
謝桂欽介紹,項目後續將采用“企業示範+農戶分包”模式,企業完成前期種植後,將竹林轉包給農戶管理,並統一回收、加工、銷售,同時提供種苗和技術培訓。“規模化種植需要大量勞動力,分包給農戶才能更好地發展,實現共同致富。”謝桂欽表示,目前,基地用工優先吸納當地村民,未來技術團隊還將引入先進經驗,提升種植效率。
智慧種植 科技賦能“莓”好時光
走進大柘鎮黃花陂,一片片覆蓋著特殊膜布的現代化智慧農業大棚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梅州騰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藍莓基地廠長王浩宏正仔細檢查滴灌係統,確保每一株藍莓都能獲得精準滋養。“我們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打造粵東高品質藍莓標杆。”王浩宏向記者介紹道。
據了解,梅州騰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自去年底成立以來,已在大柘鎮黃花陂投資建設了首期120畝的數字化藍莓種植基地,種植市場新寵“脆甜花香藍莓”,並采用多項創新技術,徹底告別“靠天吃飯”。
“我們采用的是藍莓專用大棚,配備可分散紫外線的特殊膜布,有效避免烈日灼傷藍莓,並配套全自動滴灌係統實現水肥精準供給,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結合智能溫控與全程數據監測,讓每一株藍莓都得到科學管理。”王浩宏告訴記者。得益於這套智慧化種植模式,基地藍莓實現春季種植、10月開花、12月鮮果上市的“反季節”生產節奏。
“我們主要麵向梅州周邊地區和珠三角地區銷售,一方麵瞄準年前消費高峰,主推每公斤售價可達180元的高品質鮮果,另一方麵與深加工企業合作,將鮮果轉化為果汁、飲料、藍莓酒等高附加值產品。”王浩宏告訴記者,接下來,公司將著力構建覆蓋“種植、加工、銷售、服務”的全鏈條利益聯結機製,推動平遠特色農業向“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轉型升級。
目前,該基地已配套建設900平方米鋼結構智能化廠房和300平方米冷藏保鮮庫。第一期120畝數字化智慧特色農業(藍莓)科普示範園已建成,第二期1000畝和第三期3000畝數字化智慧特色農業科普示範園正在規劃建設,最終將形成總投資額6.7738億元、總規劃麵積4120畝,集藍莓種植、鮮果加工、品牌文化宣傳、文旅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深度融合農業生態與文化旅遊。
仿野生種植 鐵皮石斛“點綠成金”
走進八尺鎮茂密的鬆林深處,一叢叢青翠欲滴的鐵皮石斛根須緊抱樹幹,生機盎然。梅州綠盛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姚強輕撫著這些被稱為“林下仙草”的珍稀藥材介紹道:“石斛天性喜附生,我們精準模擬其野生環境,讓它們在闊葉樹上自然生長,這樣產出的石斛品質更接近野生狀態。雖然仿野生種植周期較長,但其藥用價值更高,深受市場青睞。”
平遠縣發展林下石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梅州綠盛林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位於八尺鎮,平均海拔可達800米,晝夜溫差大,利於石斛糖分等有效成分的積累轉化。這裏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濕度適宜,加上遠離汙染源,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鐵皮石斛的優異品質。
梅州綠盛林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當地林下經濟的龍頭企業。據姚強介紹,他們深耕石斛產業13年,目前已建成2600多畝的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基地。“石斛對環境要求苛刻,必須通風透氣且潮濕,經常需要人工澆水。”姚強說。
據姚強透露,該公司的石斛產品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銷售:一種是直接售賣鮮條,另一種是將石斛切片、烘幹、包裝後出售,後者每斤售價達800至1000元。鮮條采摘期從每年11月開始,持續至來年二三月。此外,石斛花也是增收來源。花期集中在5月至6月,雖然時間僅持續一周左右,但是烘幹後的石斛花每斤能帶來2000元至2500元的收益。僅鐵皮石斛一項,基地年產值就達2000萬元。
除核心的鐵皮石斛外,該公司還積極拓展其他林下經濟作物。姚強表示,公司已配套種植50畝靈芝和30畝五指毛桃,充分利用林下空間,構建更加多元、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
林下靈芝 孕育財富“聚寶盆”
近年來,平遠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挖掘林地資源優勢,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市場引導”,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就業增加、企業增效為目標,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走進差幹鎮三達村,在盛世好田種植科技有限公司的仿野生靈芝種植基地內,樹陰下一朵朵靈芝像撐開的小傘,隨著微風吹動,飄來陣陣菌香。種植戶楊偉良帶領村民沿著林道查看靈芝生長情況,小心地把成熟的靈芝采收下來,臉上盡顯豐收喜悅。
“我們公司種植靈芝超3000畝,擁有南皇子、湖洋峰、南樓三大種植基地,林下靈芝菌棒規模達12萬棒,年產優質靈芝幹貨約15000斤。”楊偉良告訴記者,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優勢,三達村把發展仿野生靈芝種植作為主打產業,並利用“產業村長”聯農帶農作用,積極發動村民種植,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昔日的荒山野嶺,如今已成為孕育財富的“聚寶盆”。
楊偉良告訴記者,為實現效益最大化,他們還大力完善產業鏈條,引進先進設備,發展靈芝烘幹、切片、精包裝等深加工能力,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積極擁抱“互聯網+”浪潮,線上線下融合拓展銷售渠道,構建起農產品現代化產業體係。該公司培育的林下靈芝產品品質卓著,獲首屆“平遠優品”稱號。(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 攝影記者 鍾小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