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工業強縣打造發展引擎

在縣城中心三路,壓路機等工程機械轟鳴運轉,施工人員正進行汙水井開挖等作業。(王銳 攝)

在廣東錦順科技有限公司“黑燈車間”,自動化機器正有序工作。(王銳 攝)

在紫琳大道及附屬配套工程現場,工人們正搶抓時機開展作業。(王銳 攝)

豐順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優生態、更強動能、更實支撐,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園區。(吳騰江 攝)
2025年,豐順縣列入市重點正式項目32項,目前已開工28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5.76億元,1至4月累計完成投資4.8億元,累計完成占比32.57%。其中包含省重點正式項目1項,年度計劃投資1.2億元。
推進項目建設是穩定經濟增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直接關係當前經濟增長和長遠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豐順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發展理念,錨定交通升級、市政建設、產業提質三大方向,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提效,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基礎設施完善 經濟發展“攢後勁”
近日,記者在汕梅高速改擴建項目工程現場看到,施工機械轟隆作響,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
“全線已基本完成第一次主線交通大導改,實現車輛導改至新建路麵行駛,並全麵進入老路橋梁拆除重建及路麵提升改造階段。2025年度計劃產值為32億元,已完成投資超8億元,占比25.5%。項目總體施工正逐步按計劃節點有序推進,計劃2026年建成通車。”汕梅高速改擴建項目工程管理員鄭誌上表示,項目建成後,汕梅高速將從雙向四車道擴至八車道,設計時速從每小時80公裏提升至每小時100公裏,大幅提升項目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暢通豐順縣與梅、潮、汕、揭等地市的交通往來,進一步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在紫琳大道及附屬配套工程項目現場,道路寬闊平坦,路旁新種下的香樟樹筆直挺拔鬱鬱蔥蔥,工人們正搶抓時機開展綠化養護等後續作業。據悉,該項目連接了紫琳學院與國際聲穀等重要區域,並通過與汕梅高速、G235等主要交通幹線的連接,使豐順縣與外界的溝通更加便捷,有利於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項目施工負責人羅佳斌介紹:“我們現場分為人行道鋪裝、電纜溝建設、雨汙管道施工、綠化養護等8個工班,全體人員鼓足幹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和進度計劃有序推進各項施工作業。”
“今年重點推進年度投資計劃約13億元的汕梅高速改擴建項目和16個省縣鄉道建設項目,通過交通網絡的乘數效應,推動交通與產業生態文化深度融合,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堅實支撐。”豐順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朱洲丹表示。
與此同時,市政建設也不甘落後。記者了解到,今年豐順縣重點對縣城湖下片、城南片約20條主要街道實施雨汙分流管網建設,並同步推進沿線路麵拓寬、設施升級等城市更新工程。
日前,在縣城中心三路,挖掘機、壓路機、鏟車等工程機械轟鳴運轉,施工人員正進行汙水井開挖等作業。“管道鋪設道路的基層回填夯實已初步完成,混凝土鋪設的前期準備還需要幾天時間。”現場施工負責人表示,整體工程預計5月中旬完工,完工後即可恢複通行。
一個個項目既是“施工圖”,更是“承諾書”。今年以來,豐順縣積極做好整合優化,規劃5個產業發展區塊,加快補齊生產性服務平台短板,進一步提升豐順縣經濟開發區的產業集聚力、科技驅動力、創新引領力、環境吸引力、要素支撐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目前,這些快速推進的標誌性項目建設正酣,助力經濟“加速跑”。入駐園區企業負責人徐雪飛表示:“道路交通都是改善得很好,在我們公司的隔壁也建了宿舍飯堂,投入使用的話對我們企業的幫助很大。”
營商環境優化 助力企業“加速跑”
帶動培英、海大飼料、錦順科技等18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投資約3億元;引導廣東錦順科技有限公司申請3000萬元超長期國債項目;搭建“政銀企”溝通平台,發揮金融機構資金融資優勢,幫助美聰、泰坤兩家企業成功獲得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資的催化劑、項目建設的加速器。近年來,豐順縣強化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豐順縣科工商務局以宣傳推介為抓手,組織企業開展“省技改十條”、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鼓勵類產業企業專項補助、數字化改造、超長期國債項目等政策宣貫會,詳細介紹財政專項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通過營造“改”的氛圍,讓企業想變;打消“改”的顧慮,讓企業敢變;強化“改”的支撐,讓企業能變。
針對企業前期技改資金投入較大,技改項目申報門檻較高,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壓力較大等問題,豐順縣科工商務局技改節能股股長彭寶花表示,該局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做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謀劃申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專項資金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的支持,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參與技改,多渠道為工業企業籌集技改資金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我們還強化企業技術改造服務。通過搭建融資服務、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等平台,彙聚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推進中小企業技改人才培訓,麵向工業企業從事技術改造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幹等,開展投資理論與方向、技術改造相關政策解讀、企業經驗分享等培訓。”彭寶花說。
“我們是通過政府部門的政策宣講,才了解了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項目的申報政策、方向和要求。”廣東錦順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馮穎靈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申請前後,豐順縣各有關部門都積極主動靠前服務,現如今,PCB智能製造設備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項目部分設備已到位,已經投入運行。“從準備到申報結束,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馮穎靈說,“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是豐順縣優越營商環境的“具象化”。“這無形中增強了我們做強做大企業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豐順縣經濟開發區緊扣“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主線,以“強服務、破難題、優環境、促發展”為著力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優生態、更強動能、更實支撐,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園區,全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為確保項目早日建成發揮效益,當前我們重點工作是加快配套建設,做好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汙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豐順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寧州表示,開發區還同步強化生活服務配套,完善園區住宿超市餐飲公交等服務設施,謀劃布局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開發區將繼續完善一係列配套設施,以滿足入駐企業的日常運營需求以及員工的日常生活便利,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
產業轉型升級 經濟迸發“新活力”
在廣東錦順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產車間內,隻見多台衝床機忙碌作業,一旁的電子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每一台機器的詳細參數,技術人員來回穿梭於機器間進行操作檢查。
“智能化生產特別重要,因此,我們對原有生產線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和升級,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馮穎靈表示,公司還重點打造“黑燈車間”,實現生產全程自動化、控製係統智能化、在線監測信息化。“‘黑燈車間’指的是無人工廠或智能化無人工廠,其優勢在於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能夠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減少對人力的依賴,是智能製造發展的高級階段,代表著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在梅州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品庫,一袋袋優質飼料經過自動傳送帶後,很快被裝車出廠。得益於綠色飼料產業的持續繁榮,以及企業自身產品的高品質和創新性,銷往粵東地區和周邊省份的訂單源源不斷。
“我們公司一季度完成產量5.5萬噸、同比增長2萬噸,今年一季度的產值1.6億元、同比增長5000萬元,增幅45%。今年預計下半年會新增一條新的生產線,擴大公司產能。”梅州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袁誌剛表示。
同樣,在廣東宇新阻燃新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產品原材料經過高速攪拌機、上料機、過篩機、均料機等全自動化生產設備後,被加工成阻燃材料。近年來,企業大力開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顯著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我們一季度產值約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0%。”廣東宇新阻燃新材有限公司廠長羅少斌表示,還有一個新車間預計將於7月投產,屆時產值一年可增加約2億元。(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