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從“憂居”到“優居” 住得安心暖民心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4-25 11:02:07

在東石鎮“優遷快聚”小區建設現場,工人正有序推進場地平整和管網鋪設。


在八尺鎮首批搬遷戶複墾現場,梯田式梅片樹林已萌發新綠。


平遠縣全力做好避險搬遷工作,讓山區村民住得安心。


在八尺鎮,屬地質災害房和削坡建房的農戶不少,避險搬遷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來,平遠縣地質災害頻發,尤其是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24年梅州“6·16”特大暴雨災害期間,仁居鎮鄒坊村因山體滑坡導致多棟房屋被毀,但因預警及時、轉移迅速,25名村民成功避險,實現“零傷亡”。基於此,平遠縣堅決貫徹省、市部署,將避險搬遷列為防災減災核心任務,製定《2025年自然災害危險區域建房戶避險搬遷實施方案》,構建縣領導包鎮、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的“三包”責任製,明確“避讓優先、應搬盡搬”原則,確保底數清、任務明。

  積極破解避險搬遷困境

  “以前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膽,現在搬進新家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近日,八尺鎮角坑村村民謝伯站在新居前感慨道。記者了解到,至4月底,八尺鎮已完成13戶年度避險搬遷任務,為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築起“安居屏障”。

  走進八尺鎮首批搬遷戶複墾現場,梯田式梅片樹林已萌發新綠。“這些藥用植物三年成材,企業保底收購,經濟價值高,還能增加村集體收入。”鎮幹部鄧崇銘指著麵積1000多平方米的複墾地說,這裏以前是八尺村村民肖碧華的家,因其老伴去世,獨居的老屋又存在安全隱患,她主動申請搬遷。“鎮裏不僅幫忙辦理清拆和補償事宜,還幫忙協調過渡安置,現在我和深圳的女兒住在一起,心裏踏實多了。”肖碧華說。鄧崇銘坦言,像肖碧華這樣的村民還有不少,鎮裏通過“一戶一策”精準對接需求,對鰥寡孤獨群體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幫助獨居老人通過投靠親友實現安居。據介紹,像肖碧華這樣的村民,通過增減掛鉤等政策,不僅可獲得主房每平方米450元、門坪每平方米60元、空地每平方米40元的補償,複墾作物收益三年內還可以歸村集體所有。這一生態與經濟並重的模式,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八尺鎮負責住建和自然資源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麵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削坡建房等安全隱患,該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從去年以來,按照市縣要求,逐年動員一部分群眾避險搬遷,有償退出農村宅基地。今年以來,為實現更多危險區域群眾的避險搬遷,八尺鎮多次組織全鎮鎮村幹部進村摸排,駐村工作組和村幹部一起進村入戶,耐心向村民宣傳相關政策,幫助解決群眾搬遷的顧慮和遇到的困難問題。下一步,八尺鎮將進一步推進避險搬遷工作,一方麵鼓勵農戶到縣城買房,另一方麵考慮到農戶在縣城居住遇到的就業難、生活成本高等問題,該鎮也在加快“優遷快聚安居小鎮”的方案編製,讓農戶搬遷到圩鎮安全地段內,讓農戶就地就近搬遷,讓群眾既“安居”更“樂業”。

  此外,針對群眾關心的“搬後生計”問題,八尺鎮打出政策組合拳,積極幫群眾和企業牽線搭橋,推薦就業,並聯合縣人社局、高新區等部門開展“送崗上門”行動,組織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幫助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平遠縣樹牢全縣“一盤棋”思想,全力做好避險搬遷工作,建立了聯席會議製度,組建了工作專班,製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縣、鎮、村三級聯動,形成了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幹部包戶的“三包”責任製。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誌多次主持推進會,動員全縣各級各部門協同作戰,按照“避讓優先、應搬盡搬,統籌推進、分步實施”的總體要求,精心繪製避險搬遷的時間表、任務書和施工圖。在配套政策方麵,平遠縣積極探索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補償機製,讓農民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推行地票管理模式,有效盤活了土地資源;把握增減掛鉤政策時間節點,確保政策紅利得到最大化釋放。這些政策的組合拳,為避險搬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製度支撐,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截至2025年4月20日,平遠縣已完成143戶(584人)宅基地退出,涉及115個行政村。

  多措並舉豐富安置方式

  在東石鎮“優遷快聚”小區建設現場,工人正有序推進場地平整和管網鋪設。這個總規劃288畝的安居工程,一期占地60多畝,不僅可安置征地搬遷戶40戶,還為受災群眾和山區避險搬遷戶預留44戶建房空間。二期50.72畝用地即將啟動,預計可容納100戶居民。該安居工程配套建設20個沿街商鋪,著力打造15分鍾便民生活圈。

  在東石鎮溪子背村,因暴雨受災倒塌的房屋已被平整為平地,戶主林銘漢計劃在此種植果樹。為推進耕地集中連片整治,東石鎮對全鎮因災受損、受自然災害威脅及空心村閑置廢棄宅基地進行摸排登記,並廣泛宣傳增減掛鉤政策,鼓勵群眾退出不適宜居住區域的宅基地。

  據了解,在經曆“6·16”特大暴雨災害後,平遠縣創新建立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機製,將災後重建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機結合。一是多途徑擴寬資金來源渠道,多方麵謀劃爭取上級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多元參與,保障受威脅應搬遷群眾有序搬遷。二是有償退出宅基地使用權補償,村民自願有償退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折算為有價地票進行補償。三是對選擇到縣城或圩鎮新購買商品房進行安置的避險搬遷群眾,給予一次性安置購房補助。四是就業創業扶持,到縣城新購買商品房進行安置且有勞動能力的避險搬遷戶,由縣人社局統籌縣內重點用工企業,引導群眾參加相關類型的技能培訓後,推薦到企業進行就業。

  此外,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鎮切實做好避險搬遷政策的保障及整合,在就業創業、醫療教育、社會救助、金融支持、消費補貼等方麵,按照工作安排,結合部門職責,細化工作措施和製定扶持政策,確保避險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  攝影 鍾小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