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歡喜過大年 文旅火“出圈”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2-18 09:47:21

春節期間,遊客在橋溪古韻景區遊玩。(鍾小豐 攝)


“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現場,醒獅表演增添喜慶氣氛。(連誌城 攝)


遊客在葉劍英元帥紀念館參觀。(鍾小豐 攝)



  2025乙巳蛇年春節是申遺成功後的第一個春節,梅縣區搶抓梅龍高鐵開通、春節黃金周的有利時機,加大“引客入梅、引客留梅”力度,加快丙雁鬆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和打造文旅集聚區,奮力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進一步提升梅縣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5年梅縣區文旅市場迎來“開門紅”,春節假期文旅熱度持續攀升,各類文旅活動輪番上演,酒店、民宿、景區遊人如織。據統計,春節期間,梅縣區共接待遊客51.28萬人次,旅遊收入4.77億元,分別比增19.81%、22.31%,尤其是成功舉辦了“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讓鬆口火爆“出圈”、熱度不減,接待遊客超15萬人次、比增超200%。

  活動有熱度 古鎮變“網紅”

  參觀梅縣區“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登鬆口遊船覽梅江秀美風光,逛鬆口古街與市民群眾一同品客家小吃、聽客家山歌、看木偶、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觀舞獅、賞煙花……1月24日,2025年“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在梅縣區鬆口鎮中國移民紀念廣場舉行,領導嘉賓沉浸式體驗客家春節,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梅州客家地區濃濃的年味,品味鬆口古鎮的千年曆史和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

  走遍千山萬水,依舊故鄉最美。嘉賓們表示,活動讓他們看到了家鄉發展的喜人變化,感受了家鄉深厚的曆史文化、濃濃的過年氣息。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為家鄉發展牽線搭橋、建言獻策,廣泛宣傳梅州、梅縣區,引導更多人參與到家鄉的建設中來。“我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活動,這樣的活動能提高梅縣區的知名度,對梅縣區的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起到很好的作用。”嘉賓鄒錫昌說。

  2025年“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梅縣區有“溫度”的服務。此次活動,梅縣區高度重視,區主要領導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專題研究活動方案,多次召開工作籌備會議,印發《梅縣區2025年“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方案》,設置活動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6個工作組,由分管區領導擔任組長,同時製定“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職責分工安排,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並做好安全保障。

  2025年“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展示了鬆口古鎮獨特的僑鄉文化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掀起了鬆口古鎮的旅遊熱潮,讓鬆口古鎮成為春節假期新晉網紅景點。“這次活動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在春節期間來到鬆口古鎮旅遊,我們酒店的客流量也非常大。”梅州鬆口印象酒店主理人陳靜文說。

  如今,鬆口古鎮正煥發新的活力。接下來,梅縣區將高標準建好丙雁鬆文旅集聚區,布局鄉村酒店、高端民宿、旅遊餐飲、農事體驗,包括足球賽事等新業態,拓展運用“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的經驗做法,打造更多文旅新品牌,吸引海內外遊客來梅感受“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推動“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同時,發展城郊經濟、周末經濟、節日經濟,各鎮謀劃包裝1至2個網紅打卡地,讓鄉村人氣旺起來。

  特色引流量 寵客變“留量”

  1月28日至2月4日,雁南飛景區舉辦“來雁南飛茶田·過歡樂吉祥年”春節係列活動;1月25日至2月16日,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度假區舉辦電音節;1月29日至2月12日,南壽峰旅遊景區舉辦雜技表演;1月28日至2月16日,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舉辦新春非遺遊園會……春節期間,梅縣區各大旅遊景區紛紛“出招”,精心策劃各類特色鮮明、精彩紛呈的迎新春活動,讓市民遊客在景區歡度喜慶祥和的中國年。

  在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一串串紅燈籠掛滿枝頭,給景區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氣氛,不少遊客帶著小朋友正在觀看“蛇來運轉,新春非遺遊園會”的表演。“春節期間,景區增加了網紅天梯、大樹眼睛、大樹毛衣等網紅造景供遊客拍照打卡,每天都安排了新春遊園集市、非遺表演、七彩篝火晚會等活動豐富遊客遊玩體驗,讓遊客感受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遊客也比平時增長50%以上。”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總經理助理丘佳霖說。

  在客都人家文化旅遊度假區,記者看到主要入口、街道、廣場均布置有精美的打卡點,除動感酷炫的“國際電音節”外,景區還精心籌備了傳統舞獅、大鼓、火壺、打鐵花等非遺民俗表演,讓遊客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過年來客都人家遊玩真是不錯的選擇,既能欣賞到各類表演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又能參與趣味活動,觀看新年煙花秀。”遊客李先生說。

  春節期間,在雁南飛景區不僅可以欣賞到正在美麗綻放的各種茶花和客家田園風光,還可以品嚐地道的客家美食,觀看雁南飛山歌藝術團帶來的原生態客家歌舞表演,在融融冬日裏感受客家風情和節日氛圍。“這邊空氣很清新,環境宜人,聞聞花香、喝喝茶都很解壓,讓人放鬆身心。”攜家帶口前來遊玩的王女士說。

  得益於梅縣區各大景區“花式寵客”——豐富的活動和熱情的服務,讓遊客“來了不想走”,成功將“流客”變成了“留客”。春節期間,梅縣區旅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麵對“火”起來的文旅市場,如何把“流量”變為“留量”,梅縣區決定在做活文旅上下功夫。今後,梅縣區將持續擦亮“文化之鄉”品牌,打響紅色旅遊品牌,抓好古鎮古村古民居的保護開發,推動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保護傳承好客家山歌、木偶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大力培育旅遊新業態,加大“引客入梅、引客留梅”力度,深度策劃研學遊、紅色遊、生態遊等一批精品遊線,打造“文旅+”多元文旅新業態,高質量建好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農文旅融合 風景變“豐景”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近年來,梅縣區以項目招商、市場運作、引入社會資本、增加公共配套等方式,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同時推進鄉村旅遊共建,加強旅遊住宿業品牌打造,探索農民合作社、共享農莊等鄉村旅遊模式,實施雁南飛景區茶旅融合項目、打造陰那山櫻花園、建設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等,推動“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新路徑,讓各地的好風景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好豐景”。

  漫步在南口鎮僑鄉村,利用冬日閑置農田種植的220餘畝油菜花,在微風中隨風搖曳,與客家古民居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畫卷;而一旁的親子農場,記者看到偌大的遊樂場地與農田自然融為一體,孩子們在這裏盡情遊玩。“燦爛的油菜花海吸引遊客前來賞花休閑,使‘春賞花’成為僑鄉村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帶旺了村裏的人氣和特色農產品銷售。”僑鄉村黨支部書記潘增明說。

  在雁洋鎮靈光寺旅遊區,千畝茶田“搭配”萬株櫻花盡顯浪漫,綠意盎然的茶田與粉紅可人的櫻花相互輝映……“我們種植了2000多畝茶樹,在千畝茶園的茶道裏種植了1萬多株櫻花,花期從2月持續到3月中旬,遊客可以來采茶、品茗、賞櫻。”靈光寺旅遊區總經理曾振華介紹道,景區提質升級後,客流量同比增長不少,也帶動了餐飲住宿、農產品銷售等發展。

  農文旅融合作為一種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成為促消費、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和鄉村全麵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的多元發展路徑上,梅縣區將繼續補短板、強弱項,以農興旅、以旅帶農、農旅融合,高標準推進丙雁鬆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重點圍繞深入發展現代農業、擦亮“文化之鄉”品牌、大力培育旅遊新業態等方麵下功夫,打造具有梅縣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亮點。

  其中,在深入發展現代農業方麵,梅縣區將堅持以“工業思維”賦能傳統農業,鞏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成果;深入實施農業“兩園一軸四片區”規劃,加快推進圳優扶——梅縣金柚三產融合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以“一園一館一心”係統化構建金柚IP,將金柚產業打造成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強大引擎;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農特產品精深加工,開發文旅產品和特色手信;因地製宜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推動傳統農業提質增效,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馮森達 吳碧芬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