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產業強縣促發展 和美鄉村展新顏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2-14 11:10:49

大埔做大做強電力主導產業,推動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圖為位於三河鎮的大埔電廠。(林翔 攝)


  近年來,大埔縣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破題開路,聚焦縣域發展、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城鎮提能、綠美廣東“五個維度”,樹牢“發展思維”“產出思維”,不斷釋放縣鎮村發展活力潛能,繪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

  產業蝶變

  賦能經濟提質增效

  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現場……大埔縣城工業小區,處處湧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梅州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該園區第一批引進、第一個開工的項目,主要生產導熱材料。“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接連突破北美、歐洲、日本、韓國以及國內的各大核心市場。”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月至9月,企業實現產值1.93億元,比增181.5%。

  先進製造業是大埔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方向。隨著研發生產3C功能性材料及新能源電池材料的嘉穎新材料,研發生產5G高性能新材料的鴻翔瑞材料等一批鏈上企業項目的入駐,大埔縣新興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埔電廠二期、青溪抽水蓄能項目……近年來,大埔縣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搶抓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等重大機遇,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加快培育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業、新能源實體產業,推動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大埔全力以赴抓經濟、促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愈加堅定,實體經濟趕超發展的勢頭逐漸形成。2023年,大埔縣44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6.5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78億元、同比增長4.5%。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4.4%,規上工業總產值21.03億元、同比增長3.2%;規上工業增加值4.61億元、同比增長8.9%。

  示範引領

  和美鄉村宜居宜業

  典型鎮村建設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帶動全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聚焦典型鎮、典型村,大埔縣堅持串點成線、聚線成麵,逐步帶動縣鎮村整體提升。

  日前,記者走進三河鎮彙城村看到,暖陽照耀下的韓江波光粼粼,蜿蜒向前;幹淨寬闊的柏油步道和母親雕塑相映成趣,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點;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錯落有致,和諧而幽靜。

  去年以來,三河鎮積極推進農房風貌品質提升,結合鄉村特色,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控,塑造農房特色風貌,不斷刷新鄉村“顏值”,提升農民生活品質。

  彙城村充分利用村內現有資源,在維持自然風貌的基礎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補植綠化等工作,並爭取資金對城西水係因地製宜打造“水文化”功能區,讓鄉村提“顏值”、增“底色”、升“品質”。目前,彙城村已完成三清理653處、三拆除133處,提升農房風貌178棟、“三線”整治2.7萬米。

  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大埔縣的省級典型鎮村加快發展農村產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條鎮村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的道路鋪展開來。

  湖寮鎮莒村村選聘“產業村長”,集約120畝土地,投資350萬元,建成百畝航天辣椒種植試驗基地;西河鎮北塘村盤活廢棄魚塘近100畝養殖海蝦;楓朗鎮大埔角村采取“黨建引領+理事會協調+村民參與”模式,推進市場和周邊路麵提升工程……在新起點上,大埔努力推動典型縣鎮村既有“型”亦有“為”,讓典型更突出、亮點更多樣,通過“內外兼修”多向發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行穩致遠。

  民生為本

  繪就城鄉幸福底色

  近日,記者來到我市實施農村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EPC治理模式)的首個試點自然村——西河鎮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組,隻見村容村貌整潔亮麗,風光如畫。

  “以前村民洗漱、廚房用水等生活汙水直排,一到夏天房屋周邊就臭烘烘的。現在處理了黑臭水體,房屋周邊建得跟小公園似的,看了就舒心。”北塘村村民楊佐漢樂嗬嗬地說。

  為提升人居環境,治理農村生活汙水,大埔縣采取EPC治理模式,按納入汙水處理廠、資源化利用、零散收集自然消納的模式,將所有自然村分三類進行改造,打造良好的生態循環體係。

  近年來,大埔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一批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相繼落地。

  紅色是大埔的名片。大埔縣是全國重點革命老區、廣東省首個獲認定的原中央蘇區縣,境內紅色資源富集,98處革命舊址遺址遍布各鎮(場)。近年來,大埔縣找準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的契合點,發展“鄉村旅遊+紅色研學”等新業態,讓更多紅色元素可觸摸、能感知,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全縣接待遊客107.3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45億元。今年,大埔還入選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省級試點工作單位。(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