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錨定強村富民 擘畫幸福圖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0-05 09:22:26

  資源變資產、農民變工人、村民變股東、村莊變景區……在梅縣區雁洋鎮長教村,一幅宜居宜業宜遊和美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鄉村特色資源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四變模式”為長教村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長教村立足自身優勢,在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富民產業、改善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治理等方麵持續發力,先後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2023年入選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宜居宜業宜遊的長教村,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高訊 攝)

  盤活資源

  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

  秋日時節,行走在長教村,遠處茶山層層疊疊,近處溪流潺潺淌過,村中道路幹淨整潔,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整齊排列,鍾靈毓秀的風景不需要任何濾鏡,美得純粹且自然。“村裏的環境越變越好,假期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大家的腰包都越來越鼓。”談起如今村裏的好風光,村民朱新揚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長教村的變化,得益於村企的聯手發展。時間撥回到1995年,長教村以農村土地經營製度改革為導向,集約村內1.5萬畝山林和1200畝水田、旱地租賃給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了集茶葉種植與加工生產、旅遊度假於一體的雁南飛茶田景區,並將其成功打造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隨後,寶麗華集團在2012年又打造了橋溪古韻景區,推動客家特色鄉村旅遊發展,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

  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長教村近年來攜手企業打好文旅資源牌,在保護自然生態資源的基礎上,打破常規思維,通過流轉閑置土地、基礎設施改造、民房改造提升等方式,不斷完善旅遊發展短板,依托兩大景區做強文旅產業,吸引了省內外大批遊客紛至遝來。“我們村是有名的‘景區村’,年接待遊客超50萬人次,景區年營業收入超1億元。”長教村黨總支書記葉華波說。

  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同時,長教村還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有效整合了茶葉種植、加工等資源,推動茶產業發展。葉華波表示,接下來,長教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盤活現有資源,發揮產業村長的帶動作用,狠抓茶葉生產、管理和質量,推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走實走好富民強村之路。

  激發活力

  村民幸福感穩步上升

  走進位於長教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慈善超市,隻見貨架上擺滿了棉被、紙巾等各類生活用品。“這裏是去年底正式運營的全市首家村級慈善超市,主要為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提供物資幫扶和誌願服務。”村幹部劉小紅告訴記者,該村不斷加強長者飯堂服務和管理水平,保障老人就餐質量和衛生安全。同時,舉辦各類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和發放助學金等,不斷提高村民幸福感、獲得感。

  近年來,長教村持續推進農房風貌整治提升,完善房屋外立麵、屋頂和圍牆建設等;每月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兩次清潔行動,逐步整治衛生死角;推進綠美梅縣建設,完成村莊“四旁五邊”綠化行動,共種植1600多株苗木,網格化開展後續管護;強化垃圾分類理念,完善垃圾分類收集點,房前屋後更加整潔有序,全力推動人居環境大變樣。

  “三分建、七分管。”葉華波說,在長教村,實行鎮村幹部全科網格包幹製度,推動村規民約、德善文化、鄉風文明、法律法規等深入民心,成立村民理事會,動員群眾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最大限度激發基層發展活力,將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將村莊從“一時淨”變為“處處美”,營造了人居環境整治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

  為保障村莊長效發展,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還出資1.129億元設立了長教村公益基金,基金主要用於村民福利支出,建立老人福利金和學生獎學金製度,提供大病救助,實現幼有所學、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生活富庶。

  自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長教村始終把民生實事作為工作的重心和落腳點,堅持在“幹”上下功夫,在“實”上用真心,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延伸服務舉措,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村民生活幸福加倍。(記者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