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采茶忙 書寫“茶文章”
平遠縣東石鎮鍋了茶開采

村民手提竹簍,正有說有笑地采摘茶葉。(袁誌鵬 攝)
眼下正是茶農采茶忙、茶企趕生產的時節。平遠縣1.67萬畝茶園競相吐露新綠,整齊排列的茶樹隨著山勢起伏,枝葉扶蘇,綠油油的茶叢間吐露出俏麗的嫩芽,蒼翠欲滴;穿梭於茶林中的采茶工,手指翻飛采摘嫩葉,動作嫻熟,搶抓春茶上市“鮮”機。
4月17日上午,隨著清晨山間薄霧消散,記者沿著蜿蜒的山路走進平遠縣東石鎮太陽村鍋叾自然村,目之所及,一排排鍋叾茶樹從山腰一直延伸至山頂,連片的茶樹包圍著附近的農莊,茶園的綠與天空的藍、雲朵的白相互映襯,展現一幅“民富、景美、人和”的秀美鄉村畫卷。
據了解,鍋叾村海拔高、緯度低、日照足、溫差大,擁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種植條件,全村家家戶戶都種茶並且懂得茶葉製作,由此孕育而生的鍋叾茶口感好、香味足,清明節前後的鍋叾茶更是量少品優,深受市場追捧。
2023年,鍋叾村共種植2000畝茶葉,產量達10萬斤,茶農林遠海的“鶴篤”等品牌鍋叾綠茶成功入選“平遠優品”目錄。“村裏有130戶人家,家家戶戶都種茶,戶均每年淨增收20萬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東石鎮黨委宣傳委員張文廣說道。
茶樹壟壑之間,村民和社工們手提竹簍,正有說有笑地采茶,一捏一提,一片片翠綠的芽尖被采摘入簍。村民賴運香向記者介紹起她家茶園采摘情況:“茶園從清明節前開采以來,每天有十幾名附近村民前來采茶,最多的時候達到二十多人。”
“今年天氣比較好,預計畝產量可達100斤,每斤200元到1000元不等,每年的茶葉基本都售空,收入可觀。”望著滿兜茶青,茶農林振東難掩欣喜之情,笑嗬嗬地向記者介紹。林振東種了300畝茶,是村裏的茶葉種植大戶,今年鍋叾茶比去年多掙數萬元不成問題。
茶農忙采摘,茶葉加工車間則忙著生產加工。除了茶葉的種植環境,加工過程也是決定茶葉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油草湖生態茶廠是東石鎮的一家本土茶企,自春茶開采以來,茶廠開足馬力運轉,工人們也在生產線上忙個不停。“我們把茶葉采摘下來後,首先是晾青,萎凋,把鮮葉晾到適中的幹濕度以後,再搖青,晾青,最少晾8個小時再殺青,揉撚好以後,再分三四個步驟,最終做成初品。初品經過篩選後繼續翻炒,方便顧客保存。”油草湖生態茶廠負責人林遠東一邊忙活,一邊向記者介紹起茶葉的加工生產過程。“加工車間每天加工新鮮茶葉750斤(幹品150斤)左右,目前我們的茶葉已經被預定八成左右,主要是銷往珠三角地區。今年產量預計6000斤,總產值可達150萬元。”林遠東介紹道。
如今,身處群山之中的鍋叾村,正利用青蔥翠綠的茶葉嫩芽,不斷鼓足村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向前、向好。(記者 葉嘉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