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盤活土地守好田 先行先試成效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21 14:16:23

新鋪鎮同福村,連片種植的農作物喜獲豐收,在此務工的村民忙著采摘。(高訊 攝)


  每天早晨,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村村民鍾菊芳來到公司“打卡”,隨後前往蔬菜基地上班,60歲的她不僅每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每年還有土地租金收益,日子過得充實又有奔頭。這是蕉嶺縣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先行先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管好用好土地為農民帶來的變化。

  推行“雙田長” 守好“責任田”

  全麵推行田長製,是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的重要舉措。驅車駛入新鋪鎮同福村,平整田塊旁的“田長製”公示牌引起記者的注意。公示牌上清晰劃定了田塊責任區域,標明縣、鎮、村、網格四級田長的姓名和聯係方式,明確田長職責,公開監督電話。

  打開“田長巡田”APP,同福村第三網格的村級田長林秋芳、鎮級田長範誌成開啟了巡田工作。“我是村級田長,每周要把網格內200多畝田巡一遍。自‘田長製’開展以來,村民保護耕地的意識提升了,幾乎沒有占用耕地建房的現象。”林秋芳說,通過數字化巡田,田長發現違法用地後迅速上報,鎮街能快速做出反應,從而實現違法占用耕地問題早發現、早製止、嚴查處,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蕉嶺縣全麵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積極開展耕地保護“田長製”先行縣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級田長責任體係,並實行鎮、村聯動“雙田長”巡田模式,由縣級田長抓統籌、鎮級田長抓落實、村級田長和網格田長抓巡查,有效破解巡田頻率不足、覆蓋不到位等問題。

  蕉嶺縣自然資源局耕保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升級“雙田長”模式後,一方麵,巡田工作更高效,村級網格田長存在年紀較大、巡田APP係統操作不熟練等問題,可以由鎮級網格田長協助解決。另一方麵,有利於加強監管,鎮級網格田長通過係統可查看村級網格田長的巡田軌跡,確保巡田範圍全覆蓋。截至目前,蕉嶺縣全域共劃分耕地保護責任網格362個,覆蓋耕地麵積近9萬畝,設立各級田長446名,實現“人田對應”。這些有益探索,讓蕉嶺縣從全省21個田長製先進縣中脫穎而出,於日前獲“廣東省田長製先行縣綜合評價一等獎”,為田長製的全麵鋪開提供了經驗。

  盤活“撂荒地” 迎來“希望田”

  行走在新鋪鎮同福村,青翠欲滴的菜苗隨處可見,連片種植的油菜、豌豆、辣椒、玉米等作物長勢喜人,在此務工的村民們正忙著采摘、轉運、裝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2021年,新鋪鎮入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以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契機,同福村紮實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盤活村內閑置低效土地,通過引進蕉嶺縣勤佳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等經營主體,集約1000多畝撂荒地,發展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打造蔬菜示範基地,實現“小田”變“大田”。“我每天在蔬菜基地工作8小時左右,家門口務工既有收入,還能照顧家裏,我很滿意。”鍾菊芳說。

  而在蕉城鎮龍安村,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生走進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考察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作為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崇文熱情地講起“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的故事。近年來,該公司在蕉嶺縣盤活撂荒地種植水稻3000多畝,並帶動農戶種植水稻3萬多畝,形成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種糧。溫崇文說:“在土地改革方麵,我們還在做進一步探索,未來我們希望將農田變股份,按市場化模式經營土地,同時鼓勵更多年輕人返鄉,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以此破解土地碎片化、農業老齡化、產業低效等問題。”

  管好用好土地資源是一項長期工作。蕉嶺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深入實施“田長製”,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良田成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讓壽鄉沃土結出高質量的豐碩果實。(記者 江嬋  實習生 鄧惠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