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興農掀熱潮 水清河暢潤民生
眼下正值冬修水利的“黃金期”,蕉嶺縣充分發揮“百千萬工程”典型縣的示範帶動作用,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部署要求,積極弘揚冬修水利的優良傳統,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做好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在全縣進一步掀起清淤疏浚、治水興農熱潮,切實提高防洪排澇能力,築牢糧食生產根基。

蕉嶺縣搶抓冬修水利“黃金期”掀起清淤疏浚、治水興農熱潮。(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汪敬淼 攝)
精準發力
項目化謀劃水域治理
在蕉嶺縣石窟河沿岸灌(排)渠係改造工程三圳大排渠(吉塘段)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忙著紮鋼筋、釘模板、鋪水泥,挖掘機、渣土車等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一片繁忙的施工場景。
廣東水電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施工經理張嘉倫介紹說,該工程位於蕉嶺縣長潭鎮、蕉城鎮、三圳鎮、新鋪鎮境內,總投資2.13億元。“項目去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底建設完成。建成後將改善石窟河沿岸各鎮居民生活環境,緩解水浸內澇問題,同時將完善周邊鎮灌區供水體係,充分發揮灌溉效益,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張嘉倫說。
三圳鎮九嶺村村民劉金業說:“我種了10多畝水稻,以前每到灌溉時節就要四處找水,不是提前去上遊攔水,就是拿抽水機去別的地方抽水,十分麻煩。”如今,稻田旁邊的水圳從半米深開挖到2米深,兩邊還做了厚實的擋牆,來年春天,灌溉的水源將會從這裏流過。“以後再也不用為不夠水灌溉發愁了!”劉金業笑著說,當地村民都非常支持這項工程,紛紛無償拿出自家菜地來支持工程建設。
石窟河沿岸灌(排)渠係改造工程是蕉嶺縣以項目建設為著力點,以點帶線、以線促麵,持續推動全縣清淤疏浚工作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蕉嶺縣共爭取上級各類資金8.2億元用於謀劃水庫整治、灌渠改造、河道清淤等水域治理項目。
“消除了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增強了水庫山塘防洪、灌溉、調蓄能力,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持續顯現。”蕉嶺縣河長辦高級工程師鍾瓊慧說。
全民共治
係統化推動標本兼治
水塘河道淤積,問題在水裏,根源在岸上。蕉嶺縣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全流域、全要素、全地域推動源頭治理、係統治理、綜合治理。
“將清淤疏浚與綠美生態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等重點工作統籌聯動,建立常態化清淤疏浚工作機製,各部門凝心聚力係統化推動這項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鍾瓊慧介紹說,蕉嶺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地帶,水係交錯綜合,還存在跨境河流水環境治理難度大的問題。“對此,我縣積極發揮區域協同作用,與周邊的福建武平、上杭,梅州梅縣、平遠等兄弟縣互聯互動、共治共享,特別是在多寶水庫、長潭水庫等跨境流域推進水環境全流域、分層次治理,促進國考、省考斷麵水質優良率達標,繪就‘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省際邊界美麗河湖新畫卷。”鍾瓊慧說。
在係統化聯動治理的基礎上,蕉嶺縣還廣泛凝聚民心共識,探索全民共治模式。在長潭鎮白馬村清淤現場,鎮村幹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和黨員群眾一起分工協作,利用鐵鏟、鋤頭、鐮刀等工具,對河道、溝渠的淤泥、障礙物進行全麵清理,並鏟除水渠周邊的枯枝雜草,讓村內圳道恢複暢通。“趁這次冬春水利設施停水的時間,我們組織村裏的黨員幹部、村民開展自願清理圳道行動,保障春耕用水。”白馬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金華說。
黨員幹部、誌願者帶頭清淤是蕉嶺縣的一大特色。該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省級試點的優勢,用好黨員“雙報到”“網格化”等模式,結合創建文明城市等工作,發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村(社區)黨員幹部、誌願者等帶頭開展水塘河道清淤,並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頭雁”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成立8支黨員清淤先鋒隊,帶頭維護水源田園清潔。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蕉嶺縣共開展清淤活動100場次,出動機械11437台班、人員6340人次,清淤疏浚河道100多公裏、農田灌排溝渠422公裏、河湧50條、水塘190個,清淤量超30萬立方米。(記者 楊喬穎 特約記者 廖靜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