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四條渠道 共繪一張藍圖

梅州市金綠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肉鴿養殖產業。
(吳騰江 攝)

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發動社會捐款助力修繕大坪中學圖書館。
(受訪者供圖)

新圩鎮發出倡議書向社會籌集140多萬元對新圩中學運動場進行升級改造。(受訪者供圖)

梅州市雅利公司在坭陂鎮10個村集約5000多畝土地發展玉米種植產業。(鍾小豐 攝)

葉塘鎮北塘村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推進。(受訪者供圖)
發展鄉村產業為農產品尋找新出路,捐資捐物投入各項公益事業,校地合作讓發展實現“增智提質”……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火熱實踐中,興寧市社會各界熱情洋溢、步履不停。興寧通過大力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百校聯百縣”“青年進縣入村”等工作舉措,暢通項目支持、資金支持、物資支持、智力支持等參與渠道,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讓美好藍圖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中不斷變為現實。
暢通項目支持渠道
2023年11月,興寧市大坪鎮紅色旅遊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當地優秀鄉賢楊清領銜的廣東共同投資集團及其旗下廣東共同新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計劃8年內完成投資6億元。
“我們整合、活化、利用區域內豐富的革命曆史資源,建設多層次的綜合性項目。”楊清告訴記者,大坪鎮紅色旅遊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包括建設紅色大道、風情民宿、薰衣草園、四季花海、水上樂園、垂釣體驗、觀景平台、生態采摘園、露營和野炊體驗場地、生態菜園、迎賓文化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休閑綠道、健身運動場、展覽中心等節點,目前各項建設正陸續展開。
在葉塘鎮北塘村洋陂河兩岸的休閑步道邊,紅色的欄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路旁綠植林立,裝扮著一河兩岸。不遠處的休閑公園和文體公園正在平整土地,北塘村和美鄉村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該項目計劃建設休閑中心、公園、外立麵提升和沿河兩岸景觀提升等,建成後將惠及工業園區、圩鎮及周邊村2萬多名群眾和務工人員。該項目總投資2700多萬元,其中葉塘鎮鄉賢韓偉彬捐贈1000萬元。
興寧市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立足長遠,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在項目建設上參與“百千萬工程”。如梅州市雅利公司在坭陂鎮10個村集約5000多畝土地發展玉米種植產業,並為農戶提供種子、肥料、技術等幫扶;廣東福聚多公司擬投資10億元,幫扶新圩鎮大村村打造鄉村產業社區示範村;梅州市金綠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肉鴿養殖產業,為龍田鎮碧園村困難群眾提供種苗、飼料、技術幫扶;廣東梅一客公司利用“公司+基地+農電商”平台,著力在永和鎮建設1000畝富硒大豆、花生種植示範基地……當前,一大批優質項目落戶興寧各鎮(街道)、村(社區),逐步實現“造血強體”的效應。
暢通資金支持渠道
城區書香滿地,圖書館遍布,然而興寧市大坪鎮這個擁有7萬多人、4間中小學校的山區鄉鎮,唯一的一座圖書館還是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大坪中學羅鍾五妹圖書館,且因缺乏資金而年久失修,後來處於荒廢狀態。
駐大坪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經過走訪調研後意識到,修複圖書館已迫在眉睫。為此,工作隊隊員奔走於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和愛心企業之間,為圖書館的修繕募集到廣州市天河區11所中小學的35萬元捐款和廣發期貨有限公司20萬元捐款。此外還成功爭取到廣州市天河區建設工程項目代建局全體職工6.9萬元捐款,用於購置大坪中學圖書館師生用書。大坪中學圖書館及其近400平方米的閱覽室修繕完成後,將在周末、寒暑假期間對所有學生開放,可為大坪圩鎮各中小學近3000名學生提供閱讀、複習、互助學習等服務,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假日安全、溫馨、書香陪伴的“新港灣”,推動文明鄉村建設,有效助推大坪教育幫扶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推動鄉村建設過程中,興寧市各鎮(街道)、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各顯神通,社會各界響應熱烈。如大坪鎮雙紅村、大福村、金坑村發動社會鄉賢捐款100多萬元用於路燈建設;新圩鎮發出倡議書向社會籌集140多萬元對新圩中學運動場進行升級改造;新圩鎮寨塘村、茶星村、船添村積極發動鄉賢籌集資金164萬元用於村道、河堤修複等建設……
通過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工作舉措,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書等形式,興寧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特別是鄉賢和鄉賢企業從資金上直接支持參與到“百千萬工程”當中,有效解決了建設中的資金問題,實現“輸血壯身”的效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興寧市各級共籌得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社會資金近1.5億元,已有207家企業對接幫扶437個行政村,其中廣東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接幫扶永和鎮大成村,已投入幫扶資金3155萬元。
暢通物資支持渠道
“自從我們倡議發動‘我為綠美興寧種棵樹’活動以來,興寧全市黨員幹部職工、市民、在外鄉賢等紛紛踴躍參與認捐、認種、認養,取得良好成效。”興寧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興寧通過積極發動和引導全市黨員、幹部、群眾積極投身綠美興寧生態建設,踴躍參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全麵厚植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共建共享綠美興寧。
這是興寧市暢通物資支持渠道推動“百千萬工程”的一個縮影。根據一些行業、企業物資特別是直接用於鄉村建設物資豐富和一些社會人士更樂意直接用物資捐助鄉村建設的特點,興寧市各級各部門廣泛發動和接受社會各界物資支持“百千萬工程”,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各級各部門廣泛發動下,社會各界的熱心捐贈不斷。如新圩鎮聯合廣弘(佳宏)農牧企業和梅州市直有關單位共種下750多株苗木;新圩鎮8位鄉賢為該鎮衛生院捐贈一批總價值10萬多元的醫療器械;水口鎮積極發動群眾,目前有17戶熱心群眾讓地約2000平方米支持各村公益項目建設……
在此基礎上,興寧市還充分發揮建築業企業的材料、技術等優勢投身“百千萬工程”。 目前,興寧市已有4家建築業企業代表與相關鎮簽訂結對幫扶協議,計劃打造一批鄉鎮急需、群眾急盼的優質示範性公益項目。
暢通智力支持渠道
針對農村基層人才缺乏等短板,興寧市各級各部門積極實施“百校聯百縣”“青年進縣入村”工作舉措,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從人才智力方麵參與“百千萬工程”,為鄉村振興“增智提質”。
如今,興寧市與廣東財經大學、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百校聯百縣”聯席會議製度,並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圍繞協議,興寧市相關市直單位和20個鎮(街道)與校方共先行謀劃了46個意向實施項目。比如計劃在石馬鎮下莊村建設“雙百行動”實踐基地,設立廣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興寧工作站,充分發揮高校人才智力優勢,在石馬鎮下莊村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產學研實踐基地。目前,廣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已組織師生技術服務團隊實地調研,編製《興寧市石馬鎮下莊村實用性村莊規劃》。
與此同時,興寧市充分發揮共青團作用,製定了《興寧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推動“青年進縣入村”行動落地見效。興寧團市委與廣州市天河團區委簽訂共青團對口合作框架協議,與嘉應學院合作設立引才聯絡站。此外,興寧深化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支持青年領辦合作社、發展農村電商、推廣農業科技,實現培育“領頭雁”農村實用人才75人,推動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孵化,有3個項目正在申報第十屆“創青春”大賽。(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