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轉二產 拓寬增收路
當前正值鹹菜製作好時節,蕉嶺縣三圳鎮招福村田間地頭一片豐收景象。一棵棵莖肥葉壯的芥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忙碌收割 。趁著天氣晴好,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整齊晾曬一排排綠油油的芥菜,場麵十分壯觀。微風吹過,芥菜散發著陣陣鹽漬清香。
“製作鹹菜是我們村的傳統,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做。今年我們村共種植芥菜300多畝。”招福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鍾永增告訴記者,在三圳鎮黨委幫助下,今年村裏盤活利用閑置廠房,建設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鹹菜加工廠,將傳統的製作工藝升級為工廠化操作,以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鹹菜從一產轉為二產,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鼓足了村民們的錢袋子。”
跟隨鍾永增的腳步,記者來到鹹菜加工廠。映入眼簾的是成百上千的泥甕,從門口到牆尾有序排列。工人們忙碌著把醃製的芥菜一個個裝甕封存。“待芥菜醃製出甕後,就變成酸爽可口的鹹菜了。”村民徐阿姨告訴記者,她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了,每天主要做一些挑選、醃製、裝甕等工作,日收入約120元。“從種植到采收製作,工廠都需要招人,能提供比較穩定的就業崗位。能在家門口就業,還是挺方便的。”徐阿姨說。
得益於當地的優良氣候、土壤、灌溉條件,種植的芥菜品質優良。家家戶戶嫻熟的鹹菜製作工藝,也使得工廠招工更加便捷。“這些都是我們引進富民強村公司建設加工廠的底氣。”鍾永增告訴記者,鹹菜產業的生產投入小、見效快、產量高,能夠有效盤活冬日農村閑置土地,為村民和村集體增收。“通過收購產出的菜青並進行精深加工,再集中銷售,目前已有50萬斤左右的訂單銷往珠三角地區,預計農戶畝均增收2000元。”鍾永增說。
招福村鹹菜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三圳鎮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最美注腳。今年以來,三圳鎮被市認定為“百千萬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麵的破題攻堅行動示範鎮。以此為契機,該鎮通過集約零散田地,將小塊田變成大塊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擴大了冬季作物種植麵積,使鹹菜產業得以規模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經營。
三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三圳鎮將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以黨建為引領,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充分發揮“強村公司”和“產業村長”作用,積極培育鹹菜、香水檸檬、淮山等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三圳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楊喬穎 特約記者 廖靜宜 徐誌寶 汪敬淼 丘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