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示範引領樹典型 以點帶麵促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2-29 10:30:14

龍田鎮坪見村千畝沃柑園喜迎豐收。

徑南鎮濁水村打造茶酒產業社區助力鄉村發展。

大坪鎮潭坑村絲苗米種植基地蔚為壯觀。


水口鎮水洋村推動鄉村風貌特色化發展。


葉塘鎮發揮工業園區坐落於此的地理優勢,謀劃東部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布局。


  葉塘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正在打造興寧“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黃槐鎮從曾經的“煤炭小鎮”向如今的綠色小鎮破繭蝶變,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葉塘鎮北塘村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快速推進,建成後將惠及工業園務工人員及周邊群眾共2萬多人;大坪鎮潭坑村整齊連片的絲苗米基地美如畫,小山村正努力實現組織強、產業興、群眾富、村莊美的變化……

  日前,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出爐,興寧市黃槐鎮、葉塘鎮2個典型鎮,以及葉塘鎮北塘村、大坪鎮潭坑村、龍田鎮坪見村、永和鎮新寨村、徑南鎮濁水村、水口鎮水洋村共6個典型村入選。當前,興寧市正深入挖掘典型鎮村的特色和優勢,圍繞堅持黨建引領、完善鎮村規劃、鎮村建設先動、強化產業培育、加強基層治理、深化改革創新、彙聚社會力量和推進全域土地整治共八個方麵,全力培育首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以點帶麵推動全市“百千萬工程”出新出彩。

  堅持規劃引領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在濟廣高速葉塘出口不遠處,有這樣一個讓人恍如身在江南水鄉的玖崇湖溫泉特色小鎮。記者日前在這裏看到,其二期項目玖崇湖山水親子樂園已經開始動工建設,將打造成一個集親子休閑、戶外拓展、研學教育、農業科普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景區。而在葉塘鎮的另一邊,興寧市產業轉移工業園內,無論是廠房車間裏,還是建設工地上,都是一片火熱的生產、建設場景。

  “葉塘鎮有著工業園區坐落的地理優勢,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所以我們謀劃了東部推進實體經濟發展,西部發展旅遊產業的戰略布局。”葉塘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充分利用工業園區毗鄰和溫泉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兩翼”錯位發展模式,助力葉塘鎮工業產業和旅遊產業共同發展,並借助各方優勢在鎮域經濟、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麵共同發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葉塘樣板。

  整潔美觀的柏油公路、散落村中的特色茶坊、興寧單叢茶文化博覽館、興寧單叢茶集散中心、百花園休閑小公園……在徑南鎮濁水村,這個有著300多年種茶史的村莊,如今因茶而興,煥發新顏。該村聚焦傳統茶葉產業,與黃蜂窩茶酒產業基地、珍珠紅誠意酒城聯動發展,大力推進茶酒產業社區建設,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典範。

  徑南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推進濁水村產業社區建設過程中,該鎮製定有關實施方案,明確了產業社區建設的目的意義、建設內容和建成後的社會效益。此外,製定了《興寧市徑南鎮濁水村環境提升項目策劃方案》《興寧市徑南鎮濁水村茶酒特色農文旅高質量發展策劃方案》,以規劃引領項目建設。

  “我們充分考慮當地土地資源、傳統村落、道路交通、公共基礎設施等,結合其地域分布、產業發展、村容村貌、風土人情等特點,科學進行建設規劃編製。”興寧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正深入實施鎮村規劃提升行動,優化提升鎮域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植樹造林規劃等,並建立規劃引領項目落地機製,努力實現鎮村發展有目標、項目建設有安排、人居環境有管控。

  培育特色產業 賦能鎮域經濟崛起

  在大坪鎮潭坑村,連片的稻田一望無際,從遠處眺望尤為壯觀。加工廠裏,大型機械發出隆隆轟鳴聲,正在進行烘幹和包裝等工序。據了解,在潭坑村黨支部以及“產業村長”羅新輝的共同努力下,該村集約流轉了900多畝土地種植優質絲苗米,建立起集烘幹、原糧冷儲、冷加工、真空包裝等流程為一體的生產加工線,形成了集水稻種植、稻穀收儲加工、大米銷售等於一體的生產經營模式,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20多萬元的收入。

  而在龍田鎮坪見村,通過“產業村長”的帶動,該村也找到了富有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走進粵和興·粵香柑產業基地,果林一片鬱鬱蔥蔥,這個曾經的荒坡地,如今已經是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千畝沃柑園。“目前基地占地麵積達1100多畝,主要發展沃柑種植、柑橘種植、農產品加工以及農業觀光休閑旅遊開發。”種植基地負責人、興寧市粵和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彩瓊告訴記者,2022年,坪見村僅沃柑基地種植項目就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2.75萬元。如今已有周邊村莊加入沃柑、柑橘的種植隊伍中,以點帶麵推動興寧柑橘產業的發展。

  在永和鎮新寨村,梅一客風衣穀農耕體驗園裏,有機高端蔬菜等農作物在大棚裏茁壯成長。如今,該村針對梅一客風衣穀農場蔬菜和蘑菇種植地塊進行數字化治理,打造智慧農場示範點。同時推進梅一客風衣穀農耕體驗園按照“農業+教育+旅遊”思路打造特色農耕體驗園,把發展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記者了解到,圍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興寧提出鞏固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成果,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建設特色產業社區,推動絲苗米、肉鴿、柚子、油茶、沃柑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因地製宜打造各具特色、各具優勢、各具實力的鄉村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農戶收入“雙增收”。

  改善人居環境 繪就和美鄉村畫卷

  沿黃槐鎮圩鎮主幹道前行,可以看到道路兩旁的一棵棵槐樹長勢正旺、充滿生機。帶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等元素的路燈,增添了別樣景色。黃槐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正持續深入推進“一河兩岸”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打造微小節點,以點帶麵提升示範帶“新顏值”。

  在水口鎮水洋村,目前正分步建設四小園、生態停車場、古榕休閑廣場、浮橋古碼頭等示範節點,為圩鎮居民提供休閑運動場所。該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他們將“山、水、田、路、村”與村特色產業發展、景觀風貌建設等相結合,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推動鄉村風貌特色化發展、促進鄉村經濟長效可持續發展、助推鄉村文化內涵式發展,構建城鄉共融的和美鄉村體係。

  而葉塘鎮北塘村通過整合多方力量,引入總投資2900萬元的北塘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其中1000萬元為社會捐贈資金。項目計劃建設休閑中心、公園、外立麵提升和沿河兩岸景觀提升等。建成後將惠及工業園區務工人員、周邊群眾共2萬多人,為他們提供一個生活休閑活動場所。

  興寧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正深入開展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緊緊圍繞人居環境“四項”攻堅任務和美麗圩鎮“十三個一”建設任務,在“拆、改、建、管”上做文章,逐年逐步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抓好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記者 陳思傑 鍾思婷  攝影 黃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