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人才“強磁場” 凝聚發展“原動力”
梅江區為全麵推進“百千萬工程”提供人才支撐

梅江區舉辦“團”聚英才·“青”創未來灣區青年人才沙龍活動,為高校大學生解讀人才政策。(團梅江區委供圖)

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70多名返鄉大學生在參觀中感受梅江日新月異的變化。(團梅江區委供圖)

麥碧雲是梅江區引進的教師人才之一,現在在梅州中學任教。(受訪者供圖)

梅江區青梅互聯網創業產業園為廣大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性的全要素雙創平台。(吳騰江 攝)

李玉婷帶領小密村實現茶葉規模化種植。(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梅江區全麵貫徹落實市“1+N”人才政策,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製、築牢人才引育陣地、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同時,積極精準引育用好各類人才,優先把人才資源集中到“打糧食”項目、重點民生事業、鄉村振興上,為梅江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全麵推進“百千萬工程”注入“鮮活血液”與“澎湃動力”。
平台賦能聚才 共謀創新發展
日前,梅江區高層次人才協會成立,嘉應學院高峰人才朱閱岸當選會長,他表示,將多措並舉加大人才政策的宣傳推介,同時將增強服務意識,堅持服務為本,搭建開放、共享的學習成長環境和平台,了解人才的所需所盼,幫助協調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積極向有關職能部門反映企業和人才的願望和訴求。
據了解,梅江區高層次人才協會現有首批會員100人,是服務集聚人才的重要陣地,是促進人才交流互鑒、成果展示、抱團發展的平台,對於實現高層次人才與梅江區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同頻共振”有重要意義。“協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開放、共享的學習成長環境和平台,通過參加理論研討、專題講座、業務培訓、谘詢等活動,促進交流、合作與共享。”廣東尚上升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迪玲說。
在梅城百歲山腳下,新冠疫情防控隔離點搖身一變,成為梅江區青梅互聯網創業產業園,為廣大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性的全要素雙創平台。據了解,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梅江區委、區政府創新思路,對隔離點進行改造盤活和招商運營,結合落實市“青梅計劃”和“免費梅州”行動,推動隔離點“轉崗變身”,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為青年群體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性的全要素雙創平台。據青創園運營策劃宋丹姍介紹,該園區配備136間人才公寓和互聯網辦公設施、體育休閑設施,提供1至3個月的免費住宿以及3至6個月的免租期,目前9家企業正式入駐。
發揮人才優勢 提升引才實效
推動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梅江區高層次人才協會的會員中,不乏年輕的優秀人才代表。
來自江門的麥碧雲便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本碩博均就讀於中山大學,研究化學相關領域。她也是梅江區於2021年底引進的教師人才之一,目前在梅州中學教授化學。在梅州工作幾年來,她充分感受到了梅江區在“引育留用”人才上的誠意,也堅定了在梅州安家落戶的決心。“梅江區給予我們充足保障和優惠政策,在梅州工作非常安心和舒心,同時希望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將科研與教育相結合,在遵循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打造出高效課堂。”麥碧雲表示,她將發揮“以才引才”作用,主動宣傳推介梅州人才政策,推薦身邊想求職的朋友來梅就業。
“梅江區在收入、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麵給予我們充分的保障,讓外來的各類人才獲得滿滿的歸屬感。”嘉應中學急需緊缺人才陳淇雅對地方黨委、政府關心關愛人才的各項服務舉措表示讚賞。
除了在講台教書育人,許多青年能人選擇回到家鄉,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在長沙鎮小密村,蒼翠的茶田連山成片。梅州市小密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玉婷從2008年返鄉創業至今,帶領小密茶業擴建至1650多畝茶園基地、建有1500平方米的新型茶葉加工廠,茶葉年產量達50噸。同時,她還通過開展田間教學、入戶指導、遠程技術服務、舉辦專業的茶葉種植加工和茶藝技能培訓班等,為鄉村帶來更多新理念、新技術、新經驗,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豐富本土人才“技能包”,帶動更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廣袤的土地給了我很多機會和成長空間,接下來,我們會在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麵下更大功夫,同時,發展茶園客家非遺手工茶采摘製作體驗、茶葉特色餐飲、茶園特色露營民宿等,傳承弘揚好茶文化,讓更多的人知茶、懂茶、愛茶。”李玉婷說。
近年來,梅江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各類英才,加大引進培養各類人才力度,並將引進的人才充實到實體經濟、社會民生和鄉村振興中。至目前,全區新引進人才2706人,新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7人,招募“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7人,鄉村振興誌願者35名,返家鄉社會實踐人員238名,申報省級博士工作站1個、上報省級以上人才項目2個。
廣宣傳強服務 創造留梅機遇
日前,“‘強化落實人才新政,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人才政策進園入企,賦能實體經濟人才隊伍煥發新活力”活動在客天下舉行。活動現場,市、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代表分別進行鄉村工匠職稱申報與評審政策的解讀和“1+N”人才新政的宣貫;企業高管代表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動員和交流。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要全力做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積極鼓勵和支持在職員工主動成才。
今年暑假期間,在梅江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團區委、梅江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等單位組織開展“青年在梅江”之“團”聚英才·青年看梅江2023年梅江區高校大學生暑期研學交流活動,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70多名返鄉大學生分別前往朱雲卿事跡陳列室、梅州城市展覽館、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等地參觀,進一步感受梅江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科技創新帶動產業振興的無限潛力,增強了他們返鄉就業的信心。活動前,相關工作人員為高校大學生解讀梅州市“人才振興16條”“青梅計劃”政策,並播放梅江區情和梅江人才工作的宣傳片。
一個個“幹貨”滿滿的活動,是梅江區注重優化來梅留梅返梅青年人才服務舉措以及把政策宣傳到位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區充分利用好各級人才驛站平台資源,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人才交流活動,為各類人才提供交流互助、信息共享的機會,做好人才政策的宣傳解讀,提高政策知曉率、覆蓋率。同時,充分利用學生放假返鄉的時間,講好家鄉“故事會”,深入開展“青年在梅江”“團聚英才” “青春助農”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實(見)習、就業技能培訓、職業輔導、畢業生就業等方麵搭建一站式青年職業成長平台,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進一步吸引青年留在梅江建功立業。(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通訊員 鍾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