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平遠縣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平遠縣把解決農村群眾飲用安全水、放心水問題作為民生實事的重點工程,全力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平遠縣開展冬春修水利工程,為百姓明年春耕生產打下紮實基礎。

平遠縣公安局運用警用無人機護航“平安平遠”。

近年來,平遠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平遠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體落實到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和治理等工作上,服務人民、依靠人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冬修水利正當時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渠道是百姓的“生命線”。眼下正值冬春開展水利工程建設的黃金時期,在東石鎮大屋村的高峰灘灌渠東石幹渠水圳,當地群眾拿著鋤頭、鐵鍬等工具紛紛投入到冬修水利工程中,清淤、挖土……有條不紊地疏通渠道。
引一渠清水,灌一方良田,暖一方民心。每年12月份,平遠縣各村鎮便開始了清理修複渠道等工作,為百姓明年春耕生產打下紮實基礎。“今年的冬修水利工程是從12月6日開始的,主要通過人工進行清理。我們現在所在的區域是東石幹渠,總長為16.6公裏。”平遠縣水務局水利水電發展管理中心負責人沈福輝告訴記者,這條幹渠屬於平遠縣高峰灘灌區,擔負著產糧區東石鎮耕地的灌溉任務,“除了這條幹渠,我們還有8.24公裏的總幹渠,以及大柘、黃沙、樟演幹渠,清淤工作同時進行,清理時間為20天左右,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不影響農民耕作。”沈福輝說。
興水利、惠民生、促發展。近年來,平遠縣緊盯防洪減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供水、河流治理等工程,實施動態管理,建立健全調度機製,協調推進並優化工作流程,錨定節點目標,逐項督導推進,推動水利工程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生效,切實提高防洪減災和水資源保障能力。
在東石鎮大屋村,東石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劉勇正在查看城鄉供水係統飲用水消毒設備運轉情況,確保農村居民用水安全。“目前我們村的集中供水設施可供全村100多戶居民用水,實現飲水不愁、用水無憂。”劉勇說道。像這樣的供水設施,全縣有345處,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時時刻刻“用得上,用得好”,並已實現農村區域自來水管網村村通。
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緊迫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平遠縣把解決農村群眾飲用安全水、放心水問題作為民生實事的重點工程,全力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通過農村飲水解困、農村飲水安全、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工程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縣共建成農村飲水工程345宗,集中供水人口達到21.6929人,實現全縣136條行政村、1355條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農村人口自來水普及率99.42%,累計投入3.2119億元。其中千人以上水廠19宗,覆蓋農村供水人口15.2771萬人,占農村供水人口的70.01%;千人以下水廠326宗,覆蓋農村供水人口6.4158萬人,占農村供水人口的29.4%。
智慧執法質效顯 有力護航平安平遠
“請不要在水庫邊嬉戲打鬧,避免滑倒落水。危險區域,請盡快遠離。”今年6月,平遠縣公安局在利用無人機對平遠各水庫沿線開展巡邏時,發現有幾名群眾在水庫中遊泳玩鬧,立即通過“雲端”喊話予以製止。這是平遠警方利用無人機服務警務實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科技手段迅速發展,警用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警用裝備,在警務工作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平遠縣公安局緊跟時勢,大力推進智慧警務建設,警用無人機實戰應用從無到有,從有變優,裝備規模持續擴大,投入了專項資金購置了7架不同型號的無人機。此外,還組建了全市首支無人機警航戰隊,截至目前,15名無人機飛手均已取得UTC無人機駕駛證。
日常,平遠縣公安局借力無人機覆蓋範圍廣、巡查無死角等優勢協助開展治安巡邏,不斷延伸警務工作視角,將無人機與“四個一”體係、“雪亮工程”深度融合,與轄區900多個監控、64個治安卡口進行聯動響應,將固定監控與空中巡查視頻整合,有效打破空間差,實現空地立體化、監控無盲區。
在接到群眾報警等突發情況時,無人機戰隊可“聞訊而動”。“根據無人機傳輸的可視化畫麵,指揮中心、綜合指揮室調度地麵警力前往處置,我們通過空地一體化‘聯勤聯動’開展全視角作戰,可以取得智慧感應、快速響應的良好效果。”平遠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吳斯瑩說。
貨車超限超載,不僅影響車輛的操控性能,還會增加輪胎壓力,可能會導致爆胎、製動失靈等情況,一旦引發交通事故,容易造成人員傷亡。近期,隨著平遠縣“智慧公路”和治超非現場執法監測平台項目的投入使用,平遠縣“智慧交通”上的“黑科技”得到廣泛應用,大幅度提升公路的病害檢測效率,讓“公路病害”檢測從人工操作朝著人工管理的智能化轉型,保障了通行車輛安全。
“隻要大貨車經過,1秒內可全麵獲取超限車輛信息並自動上傳至交通綜合執法平台。”隨著平遠縣交通運輸局不停車超限超載檢測非現場執法係統的投入使用,平遠縣在運用科技治理貨運車輛超限超載運輸違法行為上,邁出堅實一步。
在平遠縣跨省、跨縣咽喉重要通道和重點貨物通道,路麵上方均安裝了攝像頭,埋於公路地下的稱重傳感器設備橫貫馬路,車輛經過時,監測平台就會自動顯示出檢測數據,貨車一旦超限,係統就會把信息實時傳送到平台,並以短信的方式向該車車主推送相關違法信息。“車輛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係統分別由視頻監控、動態稱重、電子抓拍、電子圍欄等軟硬件組成。”平遠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張桂玉介紹。
近年來,平遠縣依托長田和熱柘路段的治超非現場執法監測點,對違法超限運輸車輛進行抓拍處罰,“三位一體”持續精準發力,切實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今年投入1200萬元,完成差幹、八尺、石正、大柘等4個治超非現場執法監測點建設。據統計,治超檢測點係統平台累計受理審核通過(涉嫌超限數據)675條,立案數64條,回退審核通過數53條,行政處罰案件37宗,行政處罰金額約32萬元。隨著非現場執法工作的深入推進,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情況得到有效控製,超限運輸違法行為大幅減少。
燃氣安全送上門 日新月異“路路通”
在大柘鎮豐光村兩口塘一戶村民家中,安裝燃氣的工作人員正在向村民講述燃氣泄漏應急處置方法和管道燃氣自閉閥的工作原理,讓村民們能安心使用燃氣安全裝置。“這個裝置很有作用,對人身安全很有利,漏氣之後會報警,使用很安心。”村民姚火星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平遠縣大力實施燃氣管道老舊更新改造工程,免費為居民群眾加裝“報警器、切斷閥、自閉閥、波紋管”等燃氣安全裝置,從源頭防止戶內安全隱患的發生,進一步築牢居民“用氣”安全防線。
“這個燃氣管道老舊更新改造工程項目涉及11611戶居民。截至目前,我們安裝完成了9861戶,還有1000多戶,爭取年前全部完工。”項目施工方負責人劉新華說。
連日來,由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瑞梅鐵路平遠一號特大橋施工現場機器聲轟鳴,樁基、承台、墩身等施工正順利推進。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個個橋墩拔地而起,墩身光亮整潔,沿線5號、6號、10號、11號、14號樁基正在進行衝孔作業,8號、9號橋墩已起墩身,其中8號墩正在進行鋼筋綁紮作業,9號墩正在進行模板拆除作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目前,瑞梅鐵路平遠一號特大橋已順利完成13個橋墩墩身澆築。
“平遠一號特大橋全長約1330.15米,設計有樁基327根,目前施工完成189根;承台設計42個,施工完成了17個;墩台身設計42個,施工完成了13個。”瑞梅鐵路RMSG-1標段安質部部長趙杏華告訴記者,因為平遠一號特大橋所處位置地形起伏大,樁基施工難度大,成樁困難,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加強了渣樣的留存管理,積極與業主、設計、監理單位進行現場地質核查,確保成樁質量。
目前,瑞梅鐵路平遠段各標段項目施工正在穩步推進。瑞梅鐵路建成後,將成為廣東東部北上新通道,有助於帶動沿線地區實體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夯實梅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直連長三角通道主要樞紐節點地位,加強珠三角、粵東地區與中部地區間的交通聯係,促進區域合作,助推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 攝影 鍾小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