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為寄宿學生打造“第二個家”

蕉嶺縣多措並舉建設鄉村高質量“寄宿製”學校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2-19 11:06:04

蕉嶺縣將“義務教育改薄提升”項目資金優先用於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圖為美麗的南磜學校校園。


徐溪中學學生在食堂就餐。


藍坊中學學生宿舍幹淨整潔。


南磜學校學生在操場上跳繩。


蕉嶺不斷改善農村寄宿製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教學環境。




  “明廚亮灶”的食堂、24小時供應熱水的空氣能熱水器、獨立衛浴、直飲水機、課室護眼燈……這是記者在蕉嶺縣各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製學校看到的場景。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蕉嶺縣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瞄準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和短板,統籌整合各類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資金,將“義務教育改薄提升”項目資金優先用於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改擴建農村寄宿製學校,改善農村寄宿製學校基礎設施,全力推動全縣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寄宿學生免費住 不斷改善寄宿條件

  從蕉嶺縣城出發,驅車近1個小時便來到位於縣道045線旁的南磜學校。該校設有初一至初三共3個年級,全校師生僅有100多人。雖是大山裏的學校,校園規模不大,卻“五髒俱全”。一進校園,迎麵便是一個標準化運動場,在運動場後方,矗立著一棟教學樓,學校食堂則“藏”在校園一隅,後麵還有一棟宿舍樓。走進宿舍,映入眼簾的是一字排開的上下床鋪,整體環境幹淨舒適;浴室寬敞通風透氣,各種洗浴設施配備齊全。

  “今年教室新裝了護眼燈,宿舍浴室也安裝了空氣能熱水器,寄宿生可以免夥食費和住宿費,校園條件越來越好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南磜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郭源雄告訴記者,南磜學校由於地處偏僻,學校發展一度滯後,加上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為改變這一現狀,蕉嶺縣積極籌措資金,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南磜學校從2022學年秋季開學開始實施免費寄宿製,讓山區孩子享受健康優質的成長環境,切實做到以民生溫度檢驗主題教育深度,彰顯主題教育成效。

  “早前經過調研,我們發現蕉嶺當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最大短板就在鄉鎮和山區,在鄉鎮和山區推行寄宿製能有效提高鄉鎮和山區學校的辦學質量。為此,我們瞄準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和短板,統籌整合各類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資金,將‘義務教育改薄提升’項目資金優先用於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先後投入200多萬元,用於改善藍坊中學、南磜學校、徐溪中學等一批鄉村寄宿製場所基礎設施。”蕉嶺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我們學校現有學生94人,其中,寄宿生15人,午膳生68人。為了給廣大學生家長提供方便,我們給住得比較遠的學生提供住宿,一些家離學校不遠、但家長中午不方便接送的學生,則讓他們中午在學校吃飯、在教室裏休息。平時會有宿管和教師全方位管理,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保證他們的安全。”郭源雄說,學校從去年開始免費提供寄宿,但那時住宿環境還是比較簡陋的,宿舍老舊,床位不夠,食堂要燒柴煮飯,浴室是公共澡堂,平時學生還要排隊打限時供應的熱水。現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磜學校投入多項資金用於改造提升學校住宿環境。8人間的寬敞宿舍、獨立衛浴、直飲水機、空氣能熱水器、“明廚亮灶”的食堂……該校宿舍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鄉村學生向往寄宿生活。

  “我爸媽都外出打工了,家裏隻有我爺爺奶奶照顧我和姐姐。我姐姐之前也在南磜學校上學,今年考上了蕉嶺中學。一開始隻有她寄宿,後來爸媽發現學校寄宿環境不錯,而且覺得對我學習也有幫助,就讓我寄宿,這樣他們也比較安心。”寄宿生王夢安說,以前上學需要半個小時,住宿讓她省時省力,宿舍就像她的“新家”一樣,溫暖又安心。

  困難學生“三免費” 持續提升寄宿質量

  記者從蕉嶺縣教育局了解到,為讓農村山區寄宿製學校學生在寄宿期間吃得好,有營養,該縣還積極籌措整合資金,對所有住宿生實行住宿免費政策,對困難學生實行住宿免費、三餐免費、交通免費等“三免費”政策。

  走進南磜學校食堂,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綠色桌椅,明亮且整潔。學生們正在食堂門前有序排隊打飯。“新食堂讓人眼前一亮,幹淨、整潔。”寄宿生廖梓健說,早中晚三餐都是免費的,菜式豐富,菜品美味可口,用餐體驗很好。

  類似的場景也在新鋪鎮徐溪中學上演。上午11時55分,新鋪鎮徐溪中學的食堂飄出陣陣飯菜香味,初二年級學生何沂玉來到訂餐屏前,通過點擊屏幕進行刷臉驗證,隨後到窗口前排隊自助取餐,全程不用刷飯卡,直接“刷臉”就餐。

  “徐溪中學是一所山區寄宿製初級中學,住校學生有159人。今年我們對原有飯堂進行升級改造,增設智能化設備,建設‘智慧食堂’,改善學生就餐條件,打造全市第一家‘智慧食堂’。”徐溪中學食堂管理負責人塗仕雄說,學校依托“互聯網+明廚亮灶”,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食堂各項情況和數據與家長互聯互通,讓家長能準確了解孩子在校飲食情況,實現家校信息共享、協作共育。

  蕉嶺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在積極改善寄宿製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還通過各種方式持續提升寄宿製學校辦學水平。“我們利用縣域內豐富的紅色、綠色文化資源,指導寄宿製學校大力開展‘研學+’‘勞動+’‘信息技術+’等課程,邀請傑出鄉賢、知名校友到校開設講座,利用寄宿製的優勢創新開展‘晨讀午練晚集訓’‘三操二歌一球’和學生社團等活動,並定期舉辦運動會、藝術節,幫助每位農村學生至少掌握一項體育技能、藝術特長。”(撰文 楊喬穎 廖靜宜 丘林強 徐誌寶 汪敬淼  攝影 丘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