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全力以赴抓落實 凝心聚力促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2-15 10:26:19

大埔縣省級蜜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在包裝蜜柚。


梅州市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分容車間檢查鋰電池的檢測情況。


經過風貌提升後的西河鎮北塘村,吸引了不少藝術家、遊人到此寫生、休閑。


大埔縣以綠為底,蓄力產業,提升縣域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


  總投資81.34億元的大埔電廠二期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引進總投資1億元的糧食加工生產基地項目、著力打造“紅色三河”“古鎮百侯”“西河十村聯動”鄉村振興示範帶和楓朗鎮“紅色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示範帶”……

  今年以來,大埔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統領,聚焦縣域發展、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城鎮提能、綠美廣東等重點工作,狠抓發展第一要務,樹牢發展思維、產出思維,全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產業蓄力 縣域經濟煥發新活力

  走進位於桃源鎮的廣東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多台智能生產設備高速運轉,一個個新型陶瓷製成件接連下線。該公司總經理鍾鎮昌告訴記者,去年先進陶瓷產值大概是100多萬元,今年他們廠新增了兩條生產線,目前產值已達到了800萬元。

  吉玉陶瓷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47項專利,33件創新作品在省級以上大賽中獲獎。2021年該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攻堅納米陶瓷新材料應用研發基地,在新型陶瓷材料領域持續開展“產學研”攻關,做大做強企業。

  另一邊,在三河鎮彙東村,廣東粵電大埔電廠二期工程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著。據了解,該二期項目總投資約81.34億元,建成投產後年產值達38.07億元,可為地方創造稅收2.5億元。

  當前,大埔聚焦培育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業、新能源產業三大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帶動能力強、技術門檻高的“打糧食”項目,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同時,今年以來,大埔縣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打出係列招商“組合拳”,在園區招商、鄉賢招商、產業鏈招商上持續發力,吸引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生根。

  一方麵,大埔積極開拓招商新思路,選聘一批懂經濟、熟縣情、會談判的複合型人才,組建2支駐外招商團隊在深圳、廈門等地開展常態化駐點招商工作;彙聚智力,聘請20名企業家、商協會會長、客家鄉賢擔任大埔縣域高質量發展“招商顧問”,組建大埔縣高質量發展智囊團。此外,大埔縣主要領導帶隊赴大灣區、海西區開展招商引資,共招引並動工項目21個,計劃總投資47.37億元。

  不僅如此,大埔把“四上”企業培育作為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推動“四上”企業擴總量、增規模、調結構、提效益。“今年以來共新增‘四上’企業18家。”大埔縣“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埔有95家“四上”企業,今年擬培育40家“四上”企業,力爭無“四上”企業鎮清零。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更好統籌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大埔努力在綠水青山間蹚出蘇區發展新路。據統計,前三季度大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71億元、比增3.8%;固定資產投資27.77億元、比增18.5%。

  鎮村聯動 城鄉變美更宜居

  初冬,走進三河圩鎮,古色的老城牆流淌著濃厚的曆史韻味,經過活化提升的街道正煥發著生機,秀麗的紅色小廣場映射著幸福的笑臉。

  近年來,三河鎮以美麗圩鎮建設為主線,不斷整治提升城鎮麵貌,完善基礎設施,全麵提升人居環境。據了解,目前,當地共完成“三清三拆”180處約7300多平方米,拆除違規廣告牌19處和太陽網25處,完成綠化麵積18處約3000平方米,更換商戶老舊擋水板231戶699個,外牆改造約2000平方米,屋頂改造約1.5萬平方米。韓江源一帶“三線”全部放管落地、百子地商業步行街風貌提升改造等,鎮域風貌煥然一新。

  三河鎮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是大埔縣有力推進美麗圩鎮建設行動的縮影。當前,該縣以美麗圩鎮為主體提升人居品質,圍繞“一主三附多點”城鎮發展格局,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力建設高陂、茶陽、三河等3個示範圩鎮,以及大麻、百侯等11個宜居圩鎮,以圩鎮帶動鎮域、鎮域支撐縣域,助推“百千萬工程”實施。

  擦亮人居環境底色,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大埔縣積極強化路網一體聯通,完成省道S221線湖寮至楓朗段、S222線坑口至高陂段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車工程。同時大埔著力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其中大埔縣慢性病防治院獲評省先進單位。

  從大埔縣城出發走過西河鎮北塘大橋,來到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北塘村。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北塘村完好地保存著元代以來客家民居古建築共計20多座,建築總麵積3000多平方米。如今,經過風貌提升後的北塘村,呈現出“以藝術為靈魂,以鄉愁為臍帶,以寫生、展覽、文創、民宿、餐飲等元素為產業鏈”的多元化發展新業態。

  “今年以來,有多批次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美術學院寫生團隊和中國畫、油畫家入住北塘寫生采風。”北塘村公共服務站專職人員楊佐漢告訴記者,僅美術學院學生,當地今年以來便接待了16批次。

  風貌提升了,產業發展也在提速。大埔突出農村經濟發展重點,加快推進蜜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容提質)項目建設,全力推動柚子汁、柚子酥、柚子果醬等精深加工發展,與廣東軍威集團合作實施健康中國省部共建先行先試蜜柚“三好”試驗田項目。

  以綠為底 生態屏障愈加牢固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三河鎮的三河壩綠美公園看到,今年春天種下的水杉、楠木、紅豆杉、肉桂等鄉土闊葉樹苗長勢良好,喬木、灌木、草地相結合的生態景觀初步形成。

  據大埔縣綠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之一的三河壩綠美公園,以“傳承紅色、留住綠色、保護古色、打造特色”為主題,主要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林業產業、林業科普、景觀建設、古樹資源挖掘、綠色通道品質提升等工程,致力把總麵積3.21萬畝綠美示範點打造成為山地型、郊野型、開放型、惠民型的綠美大公園,努力為市民提供一個貼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優質生態產品。目前,該示範點建設竹林科普園2.82畝、竹林混交林119.13畝、濱水景觀帶5.1畝、科普文化廊道100米,完成林分優化5700多畝、封山育林8300多畝,三河壩山地公園向省申報林長綠美園,三河壩綠美廣東生態示範點建設初見成效。

  綠色是大埔發展的底色。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大埔林地麵積295.48萬畝、森林覆蓋率79.15%,連續多年居省、市前列。今年以來,大埔縣深入實施綠美大埔生態建設“三大任務 九大工程”,至目前為止實施林分優化提升4.93萬畝,林撫育18.39萬畝,全麵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新增百侯鎮1個森林城鎮,梅州汀江列入2023年廣東省省級重要濕地發布名錄,森林蓄積量1154萬立方米。

  全麵實施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工程,是大埔肩負的重要任務,更是大埔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自2016年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來,大埔縣不斷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先後獲評“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縣”等稱號,成功創建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省森林小鎮青溪鎮、廣東省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大埔縣瑞山森林康養基地。

  此外,在綠美經濟增量工程中,大埔以發展林業經濟為主線,大力發展油茶、林下養殖等綠色經濟。如支持引導以石斛、金線蓮種植為主的廣東輝龍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企業+基地+農戶+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的聯農帶農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增加收入;引進廣東穗瑞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在縣城工業小區投資建設年加工油茶鮮果5萬噸、精煉油2500噸的生產線,以“綠”生金,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富民。據統計,大埔今年新增1家國家級、4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個南粵森林人家、1個省級森林城鎮;推薦申報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2個,廣東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企業1個,廣東省油茶(林業)特色發展基地企業1個。(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   通訊員 陳立明  攝影記者 連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