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 實幹開“興”局 “寧”心攀高峰,狠抓實體經濟發展成效日顯,高質量發展漸入佳境
回顧今年興寧的發展曆程,可以總結為從“破局”到“謀局”再到“新局”,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年初,興寧市32個工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以“開局即開跑、起步即衝刺”的奮鬥姿態迎接新一年;從年頭到年尾,廣州、東莞、深圳及福建廈門、莆田等,興寧各級黨政機關“一把手”以“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強烈緊迫感和責任感,將招商步伐遍及省內外;年末,在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興寧分會場上,舉行係列活動,向海內外鄉賢展現家鄉的喜人變化……
“興寧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當前全市上下已經凝聚高質量發展共識、彙聚競標爭先力量,狠抓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逐步顯現、發展勢能逐步發力,興寧進入高質量發展初期階段。”興寧市委書記宋才華表示,興寧必將趁勢追擊、加速前進,努力在推動興寧蘇區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大步、闖出新路。
穩中求變 要素跟著項目走 重振工商業雄風
今年是我省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第一年,起好步至關重要。
1月29日,農曆春節後的第二個工作日,梅州興寧市舉行工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活動。32個工業項目投資總額超80億元,達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呼應年頭,在11月23日舉行的“2023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廣州)推介會”上,18個項目現場簽約,計劃投資總額達51.4億元。
簽約、動工、投產……新項目接連落地的背後,是興寧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將為興寧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提供更有力支撐、積蓄更強大潛能。
素有“小南京”和“無興不成市”美譽的興寧,曆來是商貿旺地和工業重鎮,人才、教育、體育、農業等優勢明顯。
如何把資源優勢、產業基礎轉化為經濟優勢?興寧市朝著重振工商業雄風的目標,尋破局之道謀長遠之計。
今年以來,興寧市堅持用戶思維,全麵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製,打好增資擴產、招商引資、要素保障、政策兌現等“組合拳”,聚力做大裝備製造業,做優生態特色食品、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醫療器械、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自動化生產設備高效運轉,各類別產品在生產線上有序移動……初冬的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紅禾朗(興寧)電工有限公司車間內呈現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
而在不遠處,該公司新建廠區的工地上是另一番景象:幾棟新廠房已經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加緊施工。
這家今年初實現投產的企業,前5個月的高品質開關生產總量已達到2000萬隻。“興寧提供了保姆式全周期服務,公司投產後發展形勢極好,極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廣東紅禾朗電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啟紅說,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
這是興寧市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新增長的典型案例。
興寧市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在“保規上、扶規上、育上規”上衝刺發力,推動藍韻醫療、中偉環保新建項目落地建設,紅禾朗新建生產線、躍速生產基地、寶寧科技園等項目加速推進。截至目前,興寧市完成新增廣東熱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紅禾朗電工有限公司2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
同時,興寧市大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興寧片區),發揮“蘇區+灣區”疊加優勢,全力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和招商引資。今年來共招引項目34個、計劃總投資77.6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2個、計劃投資55.72億元。捷創嘉智能裝備、力王新材料、恒生數碼、風翔光電等項目實現當年動工、當年投產。
興寧商貿物流行業厚積薄發,也迎來了新發展。興一廣場商業綜合體正式開業,與大潤發商超、周邊商業網點形成“商圈經濟”;以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為契機,累計撬動投資4000萬元,有力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湧現出趣享派、焗小二、貴食、浠涵等知名電商企業,鹽焗雞、肉鴿等在電商平台做到全國品類榜單前列,日均上行量超10萬單……
興寧市聚焦完善商業載體、壯大市場隊伍、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創新業態模式等,著力推動以縣域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一體化縣域商業網絡體係建設,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打造富有興寧特色的消費樣板。
變中突破 招大引智促發展 鄉村振興有新路
近日,葉塘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管運營一體化”項目在洋陂村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打破耕地田埂,將小田變大田,進行宜機化改造,同時完善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工程,方便集約化經營。
為破解農村空心化、耕地撂荒、丘陵山地田塊小、機械化水平低、農田複荒等困局,全方位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興寧市充分利用耕地保有量大的優勢,積極引進中國一拖集團“東方紅·紅蘇區”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
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每萬畝每年創造7000多萬元經濟收益,大幅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同時將為當地農民帶來至少每畝地300—500元的固定收益,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引當地就業從而大大提高當地農民收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這是興寧市推動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興寧市是農業大縣,農產品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廣東省農業生產大縣。絲苗米、興寧鴿、油茶、單叢茶等農業產品遠近聞名。為進一步做大農業產業,全麵推動鄉村振興,興寧市積極盤活資源,謀求農業產業新突破。
“除了絲苗米,目前興寧市肉鴿產業在養殖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麵均處於全省領先地位,已經形成肉鴿養殖、加工、科技、營銷的全產業鏈,實現各環節互補共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興寧市大力發展興寧肉鴿、絲苗米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紮實推進油茶、預製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支持一批加工企業全麵發展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拓展和完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帶動三產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在興寧龍田鎮坪見村粵和興·粵香柑產業基地,放眼望去一片鬱鬱蔥蔥、繁密茂盛,難以想象曾經的荒坡地已變成如今的千畝沃柑園。果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青色果實,很快將迎來豐收。
“今年氣候適宜,預計沃柑產量較去年有所增加,又是一個豐收年。”粵香柑種植基地負責人、興寧市粵和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彩瓊樂滋滋地說。
楊彩瓊是興寧市今年選聘的首批“產業村長”之一。今年7月,按照“成熟一批、選聘一批”的要求,興寧市選聘了79名“愛農村、懂農業、熟市場、會經營”的產業能人作為“產業村長”,其中包括24名縣級“產業村長”和55名鎮級“產業村長”。
設立“產業村長”製度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興寧市設立‘產業村長’製度,是探索鄉村振興招才引智的新嚐試。”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興寧推行“產業村長”模式是為了充分借助外力,聘請社會能人,賦予其振興鄉村的使命責任。
在引進項目破解農業發展困境,聘請社會能人為鄉村振興添“智”的同時,興寧市還不斷完善鄉村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興寧市持續抓好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以“繡花功夫”做好“拆、改、建、管”四篇文章,大力推動道路提升、中小河流治理、農房風貌管控、生活汙水處理等,因地製宜建設“四小園”,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破中開新 我為興寧種棵樹 全民共建綠美家
為更好更快推進綠美興寧生態建設,助推“百千萬工程”,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興寧分會場舉行植樹活動暨係列愛心捐贈儀式。
在植樹現場,參加活動的商會嘉賓與興寧幹群熱情高漲,揮鍬鏟土、扶樹填土、提桶澆水。大家相互配合,分工有序,幹勁十足。一棵棵新栽下的櫻花樹昂然挺立、充滿生機,靜待新芽吐綠,為神光山增添更多的綠色。
“家鄉生態環境優美,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今天種下一棵樹苗就多了一條情感紐帶,以後會常回來看看。”參會嘉賓表示,將繼續關心支持家鄉各項建設,為推動興寧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興寧的亮麗名片。如何進一步利用好生態資源優勢,守護“綠美興寧”,發展“綠美興寧”?興寧提出深入實施“八大工程”,在破局中開創“綠美興寧”新局。
這“八大工程”分別為綠美森林提質、綠美城鄉建設、綠美保護地提升、綠美資源管護、綠美經濟增量、綠美生態增益、綠美文化發掘、綠美成果共享工程。以“八大工程”進一步厚植生態底色,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圍繞“八大工程”,提質是首要任務,也是重點任務。
提質的關鍵是林分林相改造。興寧提出圍繞科學優化樹種林種,優化林分林相,營建鄉土闊葉混交林,堅持喬灌結合,進一步優化自然保護地等重點生態區域林分結構。
同時,興寧對宜林地、疏殘林、低質低效純鬆林、低效桉樹林等,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困難地塊生態修複等,因地製宜采取人工造林、更新改造、補植套種及封山育林等方式,優化林分結構,逐步恢複植被、增加森林麵積、提高森林質量。
今年以來,興寧市已完成林分優化3萬畝,新造林撫育任務13162畝,森林撫育任務26500畝。
為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家鄉建設,興寧創新開展“我為興寧種棵樹”活動,持續擴大綠量、提升綠質、增強綠效。同時,興寧市籌集6.15億元一體推進城鄉綠化美化,高標準建設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永和仁裏村示範點,鐵山嶂廢棄礦區生態綜合治理修複工程加快推進。
一係列舉措促進興寧市綠化麵積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62.2%提升到如今的67.14%,林地綠化率99.06%。
在守護生態資源的同時,興寧市也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助力強縣富民興村高質量發展。
目前興寧市種植規模1000畝以上的油茶大戶共17家,油茶加工企業300多家,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多種方式與農戶實現利益聯結,帶動興寧市發展油茶產業農戶超3萬戶。
而興寧已形成有機認證油茶2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高新技術產品2個,知名茶油品牌有“六千歲、山茶樹、鴻利豐、羅浮陽天、茶之鄉、泰獅”等。“當前,‘百千萬工程’正全麵實施中,擦亮‘中國油茶之鄉品牌’,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無疑是建設綠美興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之一。”興寧市林業局負責人說。
穩就業保民生 增進人民福祉
“這裏的飯菜好吃又營養,還便宜!”近日,位於寧新街道德愛街的興寧市長者飯堂揭牌啟用,正在用餐的老人豎起拇指連連稱讚。
“一碗長者飯,情係千萬家。”建設“長者飯堂”是興寧落實“發展鄉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要求的具體實踐。興寧市計劃在今年底前建成不少於7家“長者飯堂”,力爭到明年底在興寧各鎮(街道)分別建成1個以上“長者飯堂”,進一步推動興寧市養老服務事業再上新台階。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圍繞統籌推進城鄉“五個一體化”發展,特別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目標,興寧市紮實推進1058個“書記領航項目”,群眾幸福底色不斷擦亮。
在高水平構建“健康興寧”方麵,興寧市深化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持續實施新一輪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推動葉塘鎮衛生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慢性病防治院等一批醫療機構建設、提質,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興寧市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支持政策和供需對接平台,根據產業、企業發展需求,在興寧市高級技工學校開設相應專業課程,積極開展訂單定向培養,政校企齊發力推動技能人才服務高質量就業。
同時,興寧市強化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持,完善終身學習和職業培訓機製,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今年以來,興寧也有序推進2023年度“十件民生實事”,推進鎮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全覆蓋,持續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托育服務,建好城區“長者飯堂”試點;全麵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統籌做好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工作,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
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32億元,同比增長3.3%;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5.35億元,同比增長3.2%
1—10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2.46億元、同比增長7.9%;規上工業增加值7.4億元、比增3.6%。已進駐興寧·天河創新產業園標準廠房項目11個,其中投產10家,計劃投資總額10.55億元,預計年產值14.5億元。目前已進駐醫療器械產業園企業18家,30多家企業意向入駐
1—10月,興寧市新簽約合同項目34個,計劃投資額77.68億元,提前完成梅州下達的年度任務(7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2個,計劃投資55.72億元,超梅州下達的年度任務(54億元)1.72億元,完成率103%
1—9月,32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8.54億元
其中3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78億元,進度136.89%
興寧現有“四上”企業218家,1—11月培育入庫34家,今年可淨增42家“四上”企業
興寧市“產業村長”黃秋龍:聯動四村建企業 助農走出新“稻”路
作為興寧市的“產業村長”,同時也是水口鎮村黨支部書記的黃秋龍,從一名曾榮立個人“三等功”的軍人,到如今的“兵支書”,黃秋龍初心從未改變,他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做實事好事,為興寧謀建設,為村民謀幸福。
黃秋龍1987年參軍入伍,其間曾榮獲“優秀班長”“全軍訓練尖子”的榮譽稱號,並榮立個人“三等功”。
2005年,他開始擔任水口鎮水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委員。當時,由於勞動力大量外出,水東村農產品缺乏品牌打造和深加工,附加值低,導致農民丟荒棄耕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田地就這樣被丟棄太可惜了!”黃秋龍為解決撂荒土地複耕複種問題和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帶頭於2021年成立水東優質水稻種養專業合作社,采用“村聯社出人、村合作社出地、社會資本出錢”三方股東入股模式,將全村近300多畝的撂荒耕地流轉過來,其中150畝開展“稻魚共生”模式的探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水東村的集體經濟由“一窮二白”增加到超10萬元。
水東村的成功經驗得到進一步推廣。在鎮黨委和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水東、鄒洞、河口、鹽米4村聯合成立客都綠享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按股分紅利益聯結機製,黃秋龍成為公司負責人。
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鹽米村建設占地約3000平方米,集烘幹、倉儲、冷鏈、加工、包裝、電商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水口鎮農產品加工、展示、交易綜合服務中心,幫助農戶走出新“稻”路。
“這便是我作為‘產業村長’及村支書需要做的事,帶領村民不斷做強做大農業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黃秋龍說,無論是從軍時,還是作為基層幹部,他都秉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作風,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