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羅浮有畝田”

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隊員和代理耕種戶在羅浮鎮中和村示範區察看水稻生長情況。(古苑導 攝)
“曆經九個月時間的努力,今天終於要將優質大米交接到認耕認種的公司和個人手中了,為2023年‘我在羅浮有畝田’主題認耕認種活動畫上圓滿句號。”12月7日,廣州市天河區駐興寧市羅浮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下稱“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隊長潘建華說。
潘建華口中的“我在羅浮有畝田”認耕認種活動,是興寧市羅浮鎮黨委、政府和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為推動撂荒地複耕複種而創新開展的一項工作。
從今年3月份開始,經多次深入調研,羅浮鎮黨委、政府組織發起,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協助推進,麵向廣州市天河區各幫扶單位、企業、個人以及興寧在外鄉賢發出倡議,邀請他們積極參與“我在羅浮有畝田”主題認耕認種活動,發動後方單位及個人通過認種耕地,深入推進撂荒地複耕複種工作,達到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壯大集體經濟、保障糧食安全的目的。
鑒於認耕單位和個人對種植水稻的質量要求較高,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用兩個月時間,走訪了羅浮鎮25個村落,摸查登記因種植難度大、產量低而撂荒的山間田、湖洋田等土地,選定中和村、浮西村、小佑村等村落作為撂荒地複耕點,種植企業廣東讚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代理耕種戶,將撂荒和閑置耕地流轉起來,選擇優質品種,提高管理水平,進行科學化種植。總共盤活的108畝土地,全部由來自廣州的9家企業(商會)和個人認耕認種,共籌集資金21.6萬元。此外,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積極籌資2.09萬元,認耕了塘社村一塊11.64畝的撂荒土地。
“認耕認種活動不僅盤活了羅浮鎮撂荒土地,局部農田還獲得啟動資金,得以新修水利、修築田基,解決多年旱地缺水、交通不便等問題,讓荒地重新種上水稻等農作物,為進一步消除‘衛星圖斑’,持續性推進撂荒土地複耕打好基礎。”潘建華表示,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也積極鏈接資源,通過後方單位開展消費幫扶,幫助村集體建立供銷渠道和銷售撂荒土地複耕後所產的稻米。
以認耕認種活動為契機,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先後推動中和、浮西、小佑等行政村與天河區沙河商會、金馬服裝城等商會或企業黨支部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認種方黨支部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了解農業生產、體驗農耕生活,深刻領悟撂荒土地複耕複種的意義,讓廣大黨員群眾自覺增強保護農田的責任心、自豪感等,以更加務實的行動加入到保障糧食安全行列中來。
據統計,本次活動耕種戶共種植中稻和晚稻兩批次,解決撂荒土地119.64畝,為羅浮鎮帶來23.69萬元村集體收入。12月7日,羅浮鎮黨政負責人、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和代理耕種戶舉行了一次簡要的交接儀式,將收獲的大米陸續運送到廣州各認耕戶手中,讓他們品嚐自己認耕認種的高質量大米。
羅浮黨委、政府和天河區駐羅浮鎮工作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大力推動“我在羅浮有畝田”主題認耕認種活動,積極發動更多的企業、個人和鄉賢加入到認耕認種活動中來,助力推動羅浮鎮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林德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