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治理精度提升民生溫度
梅江區三角鎮墟鎮社區推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隨著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三角鎮墟鎮社區幹部群眾一條心、攻堅克難一股繩。(吳騰江 攝)
“食堂開在‘家門口’,幾步腳就能吃上熱乎飯,營養健康又便宜”“省去了做飯的繁瑣,還能與鄰居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感覺氛圍特別好”……梅江區三角鎮墟鎮社區鄰裏食堂10月底開業以來,貼心的服務和豐富的菜式獲得了不少居民的點讚。
鄰裏食堂是墟鎮社區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的一次生動實踐。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墟鎮社區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綜合治理為保障,引導居民參與自治,彙聚起強大合力,切實推動主題教育和基層治理齊頭並進。
協商議事謀良策
構建攜手共治新局麵
“南區的充電樁適合放在這塊空地,比較寬敞”“這個位置下麵有電纜,有安全隱患”“這裏小朋友玩得多,要加強安全防護措施”……墟鎮社區黨群議事廳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意見建議和解決辦法。
“自從有了‘合夥人’後,小區日常管理問題變得更加民主、公開。”墟鎮社區黨總支部書記丘麗娜介紹說,該社區積極探索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心骨”、業委會為“組織者”、業主為“當家人”、物業公司為“大管家”、社區掛點單位為“後援團”的“社區治理合夥人”機製,推動形成多方參與、平等議事、凝聚共識的基層治理新局麵。
有事齊商量,共同打造幸福生活圈。對這句話,家住金城花園的居民盧如煌有著真切的感受。“3年前,金城花園環境髒亂差,路麵凹凸不平,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大家都不敢出門。如今,小區道路燈火通明,還有規劃整齊的停車位,小公園的健身器材也為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盧如煌告訴記者,在“社區治理合夥人”機製下,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將小區議事、決策、執行、協助、監督等各方麵管理逐漸規範化、製度化,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此外,墟鎮社區還通過信息化管理,依托“梅江智鄰”小程序收集居民的煩心事,實行“群眾按需點單、社區全員接單、指定任務派單”的“三單模式”,圍繞黨群聯動、社區共建、居民共治、美好共享和暖心服務五大功能板塊,讓社區基層治理更有精度、更有速度、更有溫度。
聚焦民生謀福祉
打造為民服務新常態
上午11時40分,墟鎮社區不少居民相約來到鄰裏食堂,在選餐區有序排隊挑選自己喜歡的菜肴。隨後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飯菜、聊著家常,其樂融融。“有時候一個人做飯太麻煩,也會擔心營養不均衡。這裏飯菜量足、菜品豐富、口味清淡,很適合我的飲食習慣,而且價格也很實惠。”社區居民李冬玲告訴記者,食堂周末也不打烊,不少居民都成了食堂的常客。
鄰裏食堂位於墟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旁。該食堂以三角鎮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大配餐”為重點,堅持公益性定位、專業化運營、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由墟鎮社區提供場地,梅州市民信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占地麵積約120平方米,以獨特的客家風格進行裝飾,環境寬敞宜人,能滿足45名市民同時用餐需求。此外,該食堂還依托小程序點餐平台,為居民提供配餐、點餐和送餐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學生群體、上班族吃飯的難題。
“食堂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管理,根據就餐人員的特點把控食材,為大家提供低鹽、少油、少糖的營養餐食,還會根據居民反映的意見建議調整口味、菜式,努力讓大家在吃飽的同時,也能吃出健康、吃出幸福。”丘麗娜表示,接下來,墟鎮社區將持續對鄰裏食堂進行優化,對接長者就餐補貼政策,讓60歲以上梅江區戶籍老人刷臉就可享受相應的優惠福利。
與此同時,墟鎮社區還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站、墟鎮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市民服務驛站、“南粵家政”基層示範站、星光老年之家,多點發力增進民生福祉,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便民服務。
隨著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如今,墟鎮社區幹部群眾一條心、攻堅克難一股繩,一同為基層治理賦予新活力、增強新動力。丘麗娜表示,接下來,墟鎮社區將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將黨建觸角有效延伸至基層治理工作神經末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記者 張瑩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