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融灣”賦能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1-03 11:08:34

1.jpg

徑南鎮新洲村美麗鄉村一景。(吳騰江 攝)


2.jpg

興寧市聚焦濁水村的傳統茶葉產業,與黃蜂窩茶酒產業基地、珍珠紅誠意酒城聯動發展。(吳騰江 攝)


3.jpg

興寧廣弘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年出欄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


4.jpg

位於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內的捷創嘉智能物流裝備項目現場。


5.jpg

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俯瞰圖。


  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正在舉行,世界的目光聚焦梅州。素有“小南京”“無興不成市”美譽的興寧市,自古以來便與“商”字有著不解之緣。走馬今天的興寧,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興寧·天河創新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互聯網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茶果飄香·醉美徑南”等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濁水村產業社區日趨成型;梅龍高鐵興寧段緊鑼密鼓加快建設,“高鐵時代”觸手可及……這一切詮釋著興寧市突出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兩大重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主動融入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聚力產業園區 做強實體經濟“主引擎”

  “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項目為王”已經成為各界共識,興寧市也不例外。該市堅持用戶思維,全麵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製,打好增資擴產、招商引資、要素保障、政策兌現等“組合拳”,聚力做大裝備製造業,做優生態特色食品、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醫療器械、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而實體經濟的“主引擎”,就是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今年1至9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8.64億元,同比增長5.8%;規上工業增加值6.68億元,同比增長1.2%;稅收1.65億元,同比增長106.25%。

  位於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廣東海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去年從廣州新引進的天河興寧產業共建項目,集數控機床、工業自動化及精密機械加工模具研發、生產、銷售等於一體。“今年發展信心比較足,目標是比去年增長20%至50%。”廣東海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數控機床二期項目已動工建設,項目投資額1.5億元,力爭今年底完成建設,屆時產能將擴大3倍以上,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5億元,稅收3000萬元。

  如果說海思智能裝備的落戶和發展是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吸引力、承載力日益提升的反映,那麼隻用不到半年時間就以“園中園”模式打造,於去年8月正式揭牌的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則是另一件“力作”。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占地麵積約800畝,總建築麵積約1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0億元,規劃建設研發中心、生產製造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產業服務中心、生活配套區等。目前已引進辰浩醫療、藍韻醫療、思卓瑞醫療等項目,14家醫療器械企業已進園注冊、投產,20個意向項目正在對接。值得一提的是,省藥監局與梅州市政府、興寧市政府在今年5月中旬簽署框架協議,三方合作致力於將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打造成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典範。

  借力與天河區的合作共建,抓住用好省工信廳、廣東聯通、粵海控股集團組團對口支援,廣州天河區對口幫扶,與省藥監局共建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的機遇,興寧市全情融入、全力參與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重點在產業轉移合作園區、資源要素保障、重大基礎設施等方麵做好謀劃對接,研究推進一批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平台。今年,興寧市出台相關實施方案,以蘇區融灣先行區(興寧片區)34個項目建設為牽引,精心謀劃儲備9類118個融灣項目。與此同時,興寧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修訂出台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激勵政策,積極開展政策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產業招商、以情招商。今年前三季度,興寧市新簽約合同項目27個,計劃投資額62.12億元,完成梅州市下達任務77億元的83.4%,其中工業項目20個,計劃投資54.1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54億元的100.25%,提前完成梅州市下達的年度任務。

  聚力城鄉融合 探索協調發展“新路徑”

  今年以來,興寧市堅持把“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來抓,緊緊抓住培育“四上”企業這一“牛鼻子”,通過積極培育“扶上馬”、大力支持“送一程”,在梅州市率先出台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現代農業加工業貿易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暫行辦法,今年以來已成功培育14家“四上”企業。

  日前,坭陂鎮首個“鄉村振興幫扶車間”在名信電子廠掛牌,當地群眾奔走相告。名信電子廠現設“母車間”1個,常年訂單穩定,有固定員工58人。另有兩間與本鎮小工坊合作的“子車間”,承接“母車間”分配的大訂單。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以“母車間”提供機器+原材料,“子車間”提供場地+人工的合作發展模式,為附近村民提供家門口的靈活就業崗位。“目前,子母廠共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逾百人,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名信電子廠負責人鄭滿華說,“鄉村振興幫扶車間”將發展產業、促進就業等工作結合起來,推進人產融合發展。

  在距離興寧城區26公裏的徑南鎮,寬敞整潔的柏油路蜿蜒通向各個村莊,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休閑娛樂設施豐富多樣……這是興寧市打造徑南鎮“茶果飄香·醉美徑南”鄉村振興示範帶,“帶”出的鄉村新麵貌,也是興寧市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之一。該示範帶覆蓋新洲村、東升村、濁水村等10個村,麵積共51.5平方公裏,計劃投入資金2億元,集人文風貌展示、紅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生態休閑旅遊、現代農業發展等於一體,全力打造客家特色鄉村、康養小鎮、旅遊小鎮。

  興寧市高標準建設徑南濁水村、新圩大村村產業社區,持續深化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推進大坪紅色小鎮(田園生態旅遊綜合體)、中國一拖·國機海南現代化農業合作等項目落地建設;大力推行並聘任79名“產業村長”,出台《興寧市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暫行辦法》,打造一批經濟大村和經濟強村。

  此外,興寧市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羅浮、羅崗、黃槐、大坪、水口、坭陂6個“百千萬工程”示範鎮建設。葉塘“百千萬工程”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開局有力,該鎮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建築企業與鄉鎮結對幫扶活動,全麵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幹幹淨淨、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圩鎮。

  聚力八大工程 刷新綠美興寧“高顏值”

  “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是興寧市為推進綠美城鄉建設與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有機融合描繪的一幅美麗圖景。近年來,興寧市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取得了可見可感的成效,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的62.2%提升到如今的67.14%,建設有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022年被授予首批廣東省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稱號。如今,無論是驅車行駛在暢通的城市幹道,還是漫步於平整的鄉村公路,綠美潔淨都成了主基調。

  為進一步守護和發展“綠美興寧”,今年初,興寧市提出深入實施綠美森林提質、綠美城鄉建設、綠美保護地提升、綠美資源管護、綠美經濟增量、綠美生態增益、綠美文化發掘、綠美成果共享“八大工程”,進一步厚植生態底色,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圍繞“八大工程”,興寧市在“綠美”建設中堅持做到提質為先,適度增量。提出圍繞科學優化樹種林種,優化林分林相,營建鄉土闊葉混交林,堅持喬灌結合,進一步優化自然保護地等重點生態區域林分結構。同時,興寧市對宜林地、疏殘林、低質低效純鬆林、低效桉樹林等,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困難地塊生態修複等,因地製宜采取人工造林、更新改造、補植套種及封山育林等方式,優化林分結構,逐步恢複植被、增加森林麵積、提高森林質量。今年以來,興寧市已完成林分優化2.84萬畝,新造林撫育13162畝,森林撫育13000畝。今年,興寧市還創新開展“我為興寧種棵樹”活動,社會各界捐款近350萬元,高標準建設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永和仁裏村示範點,全力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綠起來”促進“富起來”。在不斷美化城鄉環境的同時,興寧市以好生態不斷謀劃發展好“錢”景。興寧是“中國油茶之鄉”和廣東省油茶優勢產區,“興寧茶油”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如何利用這個“金字招牌”,推動強縣富民興村高質量發展?興寧市持續發力挖掘油茶發展潛力,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編製《興寧市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規劃2023至2025年完成新植油茶林2.25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林0.85萬畝,估算項目總投資1.38億元。

  “綠起來”才能“美起來”。“神光夜氣”“墨池書院”等古八景充滿傳奇,4A級景區熙和灣、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3A級景區月形山、雲山穀、“十二肩嶺”南粵古驛道等各具特色。綠色,讓本已豐富且具有特色的生態人文資源更具活力,也成為興寧美麗風景的一部分。(記者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