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四村聯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1-01 10:56:32

水口鎮農產品加工、展示、交易綜合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受訪者供圖)


  在省道225線興寧市水口鎮鹽米村段,一座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工廠引人注目。這是水口鎮水東、鄒洞、河口、鹽米四村經聯社通過與專業合作社合作,引入社會資金成立的廣東省客都綠享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客都綠享公司”),專門開展專業化、社會化糧食生產加工銷售。

  在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中,水口鎮結合這四個村地緣緊密的實際,聚集縣、鎮、村三級力量,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公司,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聯農帶農富農效應明顯。

  四村聯合成立公司

  走好致富“稻”路

  水口鎮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是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聚集地。但由於勞動力大量外出,農產品缺乏品牌打造和深加工,當地丟荒棄耕的現象一度較為嚴重。

  為解決撂荒土地複耕複種問題和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2021年,水東村在村黨總支書記黃秋龍的帶領下,成立了水東優質水稻種養專業合作社,采用“村聯社出人、村合作社出地、社會資本出錢”三方股東入股模式,流轉了全村300多畝撂荒耕地,其中150畝進行稻魚共生模式的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村“兩委”幹部的努力,水東村的集體經濟由一窮二白到突破10萬元。

  水東村的成功經驗值得推廣。在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水東、鄒洞、河口、鹽米四村聯合成立客都綠享公司,建立按股分紅利益聯結機製,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農民增收。

  據了解,客都綠享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鹽米村建設占地約3000平方米,集烘幹、倉儲、冷鏈、加工、包裝、電商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水口鎮農產品加工、展示、交易綜合服務中心,幫助農戶走好致富“稻”路。目前已投資600多萬元,建成日烘幹30噸糧食的烘幹廠房,以及麵積400平方米的農產品交易展示平台。今年7月,烘幹廠房正式運營後,吸引了水口、新圩、坭陂、刁坊和梅縣區佘江鎮等周邊鎮(村)的糧食大戶和散戶前往交易,烘幹量接近800噸。

  打好農產品特色牌

  優化產業布局

  水口鎮優質特色農產品眾多,如絲苗米、茶油、茶葉、番薯、蜂蜜等。“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充分挖掘水口獨一二的優勢。同時,通過品牌化和專業化的打造,把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和產業的優勢,我們的特色產業才能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水口鎮副鎮長餘炬鵬說。

  通過集思廣益,客都綠享公司結合水口鎮的地域特色,注冊了“水舞蘇鄉”品牌,並加強了品牌打造和包裝。同時,與各村農戶建立農產品統一收購聯結機製。統一的品牌培育和打造,增強了水口農產品品牌傳播力和產品競爭力。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我們售出32噸絲苗米,按照每斤8元的價格計算,營業額達51.2萬元。”客都綠享公司負責人黃秋龍高興地說。“土特產”變身增收致富大產業,農民的“金扁擔”越挑越穩。圍繞農業質量效益提升和品牌競爭力增強,客都綠享公司在原有流轉四村近2000畝土地複耕複種水稻的基礎上,擴大社會化托管業務,在小豐、彭洞、雙成、英勤、大坑、井下6個村的1800多畝水田,開展從水稻種子發放到糧食烘幹包裝的托管服務,推動了產業補鏈、延鏈、壯鏈,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主動對接爭取支持

  共促項目落地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水口鎮因地製宜聚力產業振興,把建設大型糧食加工廠和現代化農產品展示交易平台列為黨建賦能“書記領航”項目,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並著力建設直播電商平台,讓農產品產銷對接更加順暢。

  為此,水口鎮主要領導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政策支持。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為該項目提供日烘幹30噸糧食烘幹機設備和600立方米冷鏈倉儲設備支持;興寧市科工商務局結合該項目電商平台建設,提供網紅培訓對接和技術支持,計劃把加工廠建設列入縣域商業體係建設中的食品加工項目並提供資金支持;興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客都綠享公司建立退伍軍人創業就業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久前,黃秋龍獲聘為縣級“產業村長”,這讓他感覺身上的責任更重了。他認為,“四村聯動”模式打開了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希望借助各方力量,長效解決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問題,讓種糧的人嚐到“甜頭”,讓發展農業更有“奔頭”,真正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  通訊員 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