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護綠色顏值 共享生態福利
梅江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三角鎮東升村的廢棄礦山經過開發治理,蝶變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森峰現代農業綜合體示範園林下種植基地生產的靈芝做成了靈芝粉、靈芝茶等產品。

桂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西陽鎮雙黃村因地製宜發展林下養殖。

西陽鎮筀竹村吸引眾多遊客到此尋找田園生活。
秋意正濃,作為粵北重要生態屏障的梅江區,群山環繞,碧水相依,花兒開、鳥兒鳴……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如今,梅江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2.27%,綠色,正激蕩著梅江大地生態文明的澎湃動力。
近年來,梅江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的工作部署,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努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讓廣大市民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城市發展的“綠色福利”。
修複生態環境 迎來美麗蝶變
行走在梅州客天下·客家小鎮,目之所及,滿山蒼翠,鬱鬱蔥蔥;秋風過處,空氣清新,景致怡人。客天下景區所在地原為三角鎮東升村的廢棄礦山,十多年前,梅江區通過引進廣東鴻藝集團對該廢棄礦山進行開發式治理利用,升級改造林相約1500畝,栽樹約58萬棵,修複礦坑和大小水庫16個,並因地製宜建設具有客家特色的觀光道路、文化長廊、公園廣場等景觀設施,成功讓城市“傷疤”蝶變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打造出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城。
“景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山體的地形地貌,主要對遭破壞的山體進行高密度、多層次造林。同時,修建景觀水壩、水池等設施,既可以收集雨水,又能美化環境。”客天下景區副總經理林紫卿介紹說,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休閑度假,景區年均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提供就業崗位約2萬個。
“客天下景區的建設,讓村裏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素質也得到不斷提高,自覺維護長期以來取得的成果。同時,景區的發展也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為村民提供了不少‘家門口’就業的崗位。”東升村黨委書記梁和慶說。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梅江區統籌推進山水生態修複,全麵完成礦山石場治理複綠,通過造林綠化,提升山體林分質量,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顯。
擦亮生態底色 推動產業融合
在西陽鎮筀竹村,古樸的民居白牆黛瓦,嫋嫋的炊煙若隱若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吸引了不少遊客到此尋找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生活。
很難想象,這個旅遊村在多年前還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筀竹村把原生態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型生態旅遊,初步形成“本真山村書屋”“又見山村酒館”“曉莊民宿”等特色產業集群,建成集旅遊、采摘、研學於一體的火龍果基地,串聯周邊古驛道推出國際徒步線路,培育鄉村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筀竹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9年的7.55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15.2萬元,成功入選第三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實現從省定貧困村到鄉村振興樣板村的美麗蝶變。
“除了吸引優質企業入駐發展民宿產業,我們還在推進古驛道的活化利用工作,主要是對古驛道部分不安全路段進行修複,線路沿線配套古驛道文化展廳、戶外文化展示空間、休息節點、賽事出發區、文體活動舞台、標識標牌等,既可以讓戶外運動愛好者發現更多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古村落,體驗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大家的安全。”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介紹說,該項工作預計將在11月份完成,屆時,古驛道將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串起一條鄉村興旺發達的“綠色通道”。
城北鎮玉水村則充分挖掘600多年的客家文化積澱,促進“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多重交錯的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打造“人文+自然”的客家文化生態旅遊勝地,並與周邊的紮上村、幹光村串聯形成農文旅產業經濟帶,有效帶動群眾3100戶,解決就業7215人,實現年產值近3億元。
鄉村振興要在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梅江區積極發展需要山水而不汙染山水的產業,加快推動城北鎮、西陽鎮“十村聯動”連片示範工程,把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同沿線鄉村緊密結合,形成集生態、景觀、休閑多功能於一體的農旅融合觀光帶,不斷提升生態“含金量”、發展“含綠量”,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發展林下經濟 實現富綠雙收
“這片山頭原本是一片桉樹林,但由於其地理位置較優,於是我們決定租下來進行改造種植梅片樹。經過多年的發展,周邊的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收益也不錯。”桂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桂珍介紹說,該公司多次到西陽鎮雙黃村調研考察後,2014年決定租賃該村山地進行改造,當時的桉樹林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如今1500多畝鬱鬱蔥蔥的梅片樹林,梅片樹林目前年產量已達到500噸左右,周邊的水質也越變越好,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除了種植梅片樹,桂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還依托林業資源,因地製宜發展林下養殖。“現在一年養殖近4000隻雞,每斤能賣到30元。放養的雞活動空間大、發病率低、肉質很好,深受消費者喜愛,如今都不愁賣。”吳桂珍告訴記者,林下養殖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同時家禽又能幫助除草、除蟲,建立起家禽與樹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可謂是一個真正達到經濟、生態、環保為一體的高效循環利用產業。
走進位於西陽鎮龍坑村的森峰現代農業綜合體示範園林下種植基地,茂密的樹林中,一朵朵紫靈芝分布在林間。“今年先行在林下種了600多畝紫靈芝,我們把采收的靈芝做成了靈芝粉、靈芝茶、孢子粉切片糖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廣東森峰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衛星告訴記者,該公司起初主要在大棚種植赤靈芝,後來把種植基地拓展到大自然,利用龍坑村、秀竹村林下自然環境,發展林下仿野生靈芝種植特色產業。林下種出的紫靈芝更接近野生風味,品質更佳,更受市場歡迎。種植基地不斷擴大,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的機會。
依托豐富的“綠色家底”,梅江區充分盤活林下資源,通過12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聯農帶農,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林茶、林藥等林下種植和林禽、林蜂等林下養殖,推動森林生態旅遊、休閑康養等新業態發展,實現林業產業由“小”到“大”、從“粗”到“精”的跨越轉變,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記者 張瑩娜 鍾戈 陳綺冰 攝影 林翔 連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