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工業經濟 做強特色農業
豐順縣立足稟賦發揮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

豐順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麵推進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群眾富裕富足,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圖為園區一景。

豐順縣潤景飲用水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新興番薯供不應求,十分暢銷,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
農業為基,工業為本。近年來,豐順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立足區域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全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係,不斷壯大工業經濟,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業,全麵推進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群眾富裕富足,奮力譜寫豐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完善園區配套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1月至9月,工業總產值57.94億元,同比增長25.61%;規上企業產值55.79億元,同比增長26.14%;規上企業48家,同比增加3家;固定資產投資14.61億元,同比增長4.28%……今年以來,豐順縣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和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精神,緊緊圍繞市下達的招商引資目標任務,主動出擊、競標爭先,千方百計引進“打糧食”項目,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
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二期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各項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
如何幫助企業有效留住人才一直是廣東豐順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寧州的“心頭事”。在外出學習考察時,他發現珠三角工業園聚焦員工需求,打造“一站式”生活配套,完善各類配套設施,有效提升了企業員工的幸福感,真正留住了人才。
“園區除了建設標準廠房,還將完善人才公寓、員工宿舍、美食一條街、工會活動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使園區‘產業功能’與‘生活功能’實現有效對接,增強園區企業員工的幸福感、歸屬感,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讓企業更快速地開展業務、更高效地落實業務。”王寧州表示,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服務設施,才能讓更多人才在這裏安心就業、舒心生活,讓企業放心投資、專心發展,努力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
簽約隻是“說”,落地才是“幹”,見效才是“幹成”。對於簽約不落地、落地不建設的滯後項目,王寧州表示,正在積極推進簽約項目落地推進、開工建設。針對存在閑置地、低效用地,廣東豐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將列表分批整治,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利用好有限土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加投入,助推企業做大做強。
優化項目服務 吸引鄉賢企業回歸
深圳市威富集團是豐順縣引進的高端智能企業,由該集團在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投資的威富通訊技術年產值10億元項目,一期工程占地麵積60多畝,將建設一棟辦公樓、一棟宿舍、兩棟廠房。
“整個項目推進得特別快,政府主動靠前、上門服務。”在談及項目前期報建手續時,威富集團總監羅煥文表示,整體項目建設時間預計需要2年,項目將邊建設邊投產,初步預計2024年春節前能建成麵積1.5萬平方米的鋼結構廠房並投產。談及項目未來發展,羅煥文表示,作為豐順鄉賢企業,威富集團對家鄉有很深厚的感情,將會以豐順為主基地,等條件成熟的時候會把研發部門等遷回豐順,實現研發、生產“一條龍”。
豐順縣潤景飲用水有限公司一期項目今年7月正式投產以來,產銷形勢喜人。“政府非常支持我們企業發展,我們提出的困難都一一幫助解決。縣領導還多次召開現場會議,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潤景飲用水公司法人代表陳俊超表示,該公司二期項目在政府的幫助下,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1月至9月,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規上企業總產值55.79億元,同比增長26.14%。其中,電子電聲業規上工業產值9.30億元,飼料製造業規上工業產值為18.56億元,裝備製造業規上工業產值17.37億元。下來,豐順縣將以蘇區融灣政策為契機,全力鏈接招商夥伴、發展優勢產業、引導豐商回歸,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進豐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特色種植 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新興番薯現在供不應求,十分暢銷。”湯西鎮新興村黨支部書記黃練昌麵露笑容地說。
新興村地處豐順偏僻山區,山清水秀,特別適合農作物生長,基本每家每戶都會種植番薯。新興番薯白皮、紫心,口味甘甜、口感軟糯。但是在以往,每到番薯收獲季節,番薯賣難的現象時有發生,豐產不豐收嚴重打擊了當地村民的種植積極性。
新興番薯的“蝶變”,源自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品質是確保農產品更好走出去的重要一環。一直以來,我們都特別注重番薯的品質。現在,我們打通了農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公裏’。”黃練昌說,該村積極探索“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堅持主動“走出去”,向周邊地區推介新興番薯,暢通銷售渠道,呈現出了產量劇增、供不應求的喜人態勢。現在當地有的種植大戶剛準備下苗,就被來自揭陽的經銷商整片預定承包了,甚至還有經銷商上門幫忙挖番薯。新興村番薯產量已經從2016年的約7萬斤增加到2022年的約50萬斤,產量大幅增加的背後,是村民們辛勤勞動結出的豐碩成果,也是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共同努力的結果。在談及今後如何延伸番薯產業鏈時,黃練昌表示,未來如果有恰當的時機,村裏會進一步整合資源,開展番薯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我家種了4分地,平日裏我也會跟村裏的鄉親收購番薯,打包然後快遞出去。”新興村幹部黃曉蘭表示,她主要是通過微信銷售新興番薯,一箱番薯十斤包郵可以賣到60元,主要銷往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一年能賣三四萬斤,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
像新興村這樣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業的村子,在湯西鎮不是個例。今年以來,湯西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聘任“產業村長”,狠抓鄉村產業振興。目前,湯西鎮共聘任16位“產業村長”,其中涉及養殖業和種植業的“產業村長”有12位,種植業涵蓋茶葉、玉米、番薯、辣椒和水果木瓜等,養殖業涵蓋脆肉鯇、獅頭鵝等;預計可直接帶動就業人數200人,每人每年平均增收3788元。
下來,豐順將大力發展優質富民興村產業,持續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加快土地流轉,有計劃引導種植大戶和農民群眾種植糧食作物,打造“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發展格局,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帶動群眾創業發展,做深做細鄉村產業振興文章,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助推豐順蘇區高質量發展。(撰文 王銳 鄭坤 卜優芬 葉思琪 攝影 吳騰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