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謀劃好項目 拓寬增收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0-12 11:26:03

1.jpg

五華多個鎮村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產業項目,既扮靚鄉村,又帶動增收。(五華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2.jpg

五華各村立足資源優勢,發展各種特色產業。(高訊 攝)


3.jpg

周江鎮新良村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7萬多元。
(五華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長布鎮太平村通過發展夏威夷堅果產業,每年可享受3萬元分紅。(五華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去年以來,五華縣通過出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攻堅行動方案》等政策,對全縣229個年集體經濟收入低於10萬元的村,通過資金、資源、技術等多種扶持方式,助力其發展產業項目,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加大獎補扶持 助力項目起步

  人才外流、產業薄弱、增收乏力……五華屬於梅州山區縣,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鄉村產業發展基礎更是薄弱。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初,五華全縣仍有229個行政村年集體經濟收入低於10萬元,約占全縣所有行政村的一半。

  壯大村集體經濟,離不開項目支撐。針對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缺錢辦事的窘境,五華著眼長效長遠、整合各類資源,加大獎補扶持力度,千方百計助力一批好項目“上馬”落地,持續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去年,我們選取24個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納入實施的村各級財政補助資金不低於50萬元。”五華縣農業農村局農業合作經濟指導股相關負責人溫進威介紹說,在資金、技術等扶持指導下,24個村結合各自發展基礎和資源條件優勢,謀劃了光伏、稻蝦養殖、生豬養殖等產業項目,取得了良好的試點效果。

  同年9月,五華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力量,印發出台了《五華縣2022年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對剩餘229個“低收入”村進行集中攻堅。五華提出,在每個村扶持20萬元財政資金的基礎上,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撬動金融支持,擴大項目建設規模,增加收益;鎮村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深入研究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重難點,製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及實施內容,確保項目財政資金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及使用的合規性和安全性;堅持自力更生與政策扶持相結合,以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效利用為紐帶,以土地股份合作、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為主要經營形式,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新辦法。

  與此同時,為了盡快推進項目實施,五華要求項目所在鎮必須根據村級實際,切實負責協助村級做好項目規劃設計立項等監督工作,確保項目加快完工產生效益。“至今年年底,我們將力爭完成全縣所有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目標任務。”五華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多種項目結合 增收更有保障

  金秋時節,正是夏威夷堅果成熟上市時。在五華縣長布鎮太平村,一株株堅果樹布滿山頭,枝繁葉茂,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工人們分工合作采摘堅果,豐收場麵歡快熱鬧。“我們在村裏種植了1000多畝堅果,目前還是初產期,但產量和質量都很不錯,預計今年可產堅果上百噸,產值500多萬元。”基地負責人張福迅說。

  早在2017年,太平村便瞄準附加值較高的堅果產業,積極引進五華縣新穀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大力發展堅果種植產業,並以入股分紅等形式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每年的分紅收益有3萬元,公司還通過帶動種植、吸納用工等多種方式,幫助村集體和村民增收。”太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賴國光介紹說,在上級部門獎補資金支持下,村裏還發展了光伏、小型電站等多個項目,目前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能達到20多萬元。

  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業項目,才能特色鮮明、差異發展,效果也會更加明顯、長久。棉洋鎮新光村地理和氣候條件優越,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曆史。近年來,該村積極搶抓發展機遇,依托良好的茶產業基礎,不斷擴大茶葉種植麵積、改良加工工藝、擴寬銷售渠道,帶動村民通過茶葉種植增收致富。據統計,目前新光村茶葉種植麵積7000多畝,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相關行業的戶數有200多戶,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通過專心種茶製茶,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連年攀升,目前每年能達到近20萬元。

  除特色種養項目,五華不少村還“各顯神通”,通過發展光伏產業、鄉村車間等項目,讓村集體實現穩定增收。在周江鎮新良村,該村利用鄉村振興資金、獎補資金、政府貼息貸款等,投資新建了光伏發電項目,如今每年可為村裏帶來7萬多元收益。“光伏產業項目收益比較穩定,也相對可觀。接下來,我們還考慮利用收益資金,繼續擴大光伏產業項目規模,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新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向宇說。

  探索更多路徑 助推鎮村發展

  五華農村點多麵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曆史欠賬多,鄉村振興仍然任重道遠。如何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結合縣情農情,拉動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一直是五華在實踐中努力探尋的課題。

  今年以來,五華陸續推出“產業村長”、“1234”組合行動、成立強鎮富村公司等係列舉措,持續推動鄉村實現更大發展。今年4月,五華針對村級產業薄弱、村“兩委”發展產業力量單薄等問題,在全市率先推行“產業村長”工作政策,推動縣鎮村三級“產業村長”選聘覆蓋,促進各村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五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71億元,同比增長7.1%,排名全市第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五華鄉村產業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日,轉水鎮楓林塘村俊豐園種植基地的60多畝高山紅薯在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打理後,迎來了豐收,預計總產量可達30多萬斤、總產值70多萬元。基地負責人甘俊文是該村產業村長,其公司自去年8月在該村集約100多畝土地後,便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種植產業,不僅解決了撂荒土地複耕複種問題,還促進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和增收。

  據悉,目前五華選聘的產業村長經營範圍涵蓋茶葉、柚子、水稻、特色水產、畜禽養殖等主要產業,今年以來累計帶動農戶數3070多戶,帶動村集體增收748萬元。同時,五華把推進“產業村長”工作與“四上”企業、各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有機結合,不斷加強要素保障和指導服務。

  接下來,五華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認真做好各村產業項目謀劃、實施工作,以項目實效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實現更多增收。(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文敏 曾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