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奏響發展強音 奔向強富綠美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0-09 10:09:20

雁洋鎮雁上村高梘下自然村,一棟棟客家民居穿上了風格統一的“新衣”,白牆黛瓦客韻十足。(林翔 攝)


9月28日,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電解銅箔首期項目投產。(連誌城 攝)


BPW(梅州)車軸公司傳承“工匠精神”,持續發力智能製造。(連誌城 攝)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今年以來,梅縣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按照市委八屆七次全會部署要求,搶抓梅州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機遇,推進“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今年上半年,梅縣區地區生產總值105.1億元,比增9.3%,居全市第一。

  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當前的梅縣區,正以爭創全省“百千萬工程”示範區為契機,著力做大縣域、做強產業、做特鎮村、做美鄉村、做活文旅、做優生態、做實作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打造強富綠美新縣域,努力爭當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壯大實體經濟 築牢發展根基

  在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銅箔首期項目生產車間,隨著工作人員按下通電開機按鈕,生箔陰極輥緩緩轉動,薄如蟬翼的銅箔被成功生產出來……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是梅州曆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計劃總投資約81億元,僅用半年時間實現“拿地即開工”,創造了“梅州速度”。目前,該項目首期年產5萬噸電解銅箔項目廠房已完成建設,其中2萬噸於今年9月底投產。

  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銅箔首期項目的順利投產,是梅縣區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大抓實體經濟工作要求的具體行動。去年以來,梅縣區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加快培育銅箔、裝備製造、智能家電“2+1”現代工業集群,著力構建從上遊新材料到下遊新能源應用產業鏈條。同時,樹牢“用戶思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尺,全麵推廣“並聯審批、以函代證、容缺受理”,提標推進行政審批雙百工程,把資源要素優先用在“打糧食”項目上。今年1月至8月,梅縣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9.1億元、比增23.5%,規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比增19.1%;新簽招商引資項目75個、計劃總投資198.1億元;動工項目48個、實際完成投資12.6億元,完成率81.4%,居全市第一。

  今年9月,由海南睿電新能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0億元的梅州綜合保稅區獨立儲能電站項目正式動工,這是梅州綜保區立足自身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取得的又一成果。項目建成投產後,將進一步助推梅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據了解,封關運作一年多來,梅州綜保區采取“一企一策一範一站”工作服務模式,為入區企業提供“一對一”針對性輔導,目前區內共落戶企業26個。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梅州綜保區完成進出口額8.45億元;二區建設順利推進,年底申請封關驗收。

  堅持精準畫像 培育“四上”企業

  走進位於水車鎮的梅州鎂坍工貿有限公司展廳,琳琅滿目的藤製手工藝品讓人眼前一亮。“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在工藝品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公司訂單不減反增,2023年預計產值4000萬元。”負責人彭高升說,訂單實現逆勢增長,除了公司不斷創新產品設計,還離不開水車鎮黨委、政府的靠前服務,幫助協調解決各類困難和訴求,讓公司發展無後顧之憂。

  “盤家底、拉清單、定目標,組建培育工作專班、要素服務專班,實時服務年度目標鎂坍工貿、科森建築等企業‘上規’全流程。”水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丹說,水車鎮正全力抓好“四上”企業培育納統工作,持續盯緊“四上”培育企業發展勢態,培育、引進兩手抓,全要素、全流程,全力以赴做好升規納統服務保障。

  而在雁洋鎮,已走出兩家銅箔行業上市公司,究其原因也離不開當地良好營商環境的助力作用。“我們持續完善黨政領導掛點服務企業製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業走訪對接,向上爭取獎補政策和資金,支持配合企業增資擴產、排憂解難。”雁洋鎮黨委副書記楊青說,該鎮還專門成立黨員服務隊,完善企業代辦服務,今年以來已協調解決企業用地、廠房建設、配套設施、管線遷移等各類難題120多項。

  一手抓增資擴產,一手抓招商引資,是雁洋鎮做大鎮域經濟的核心思路。目前,總投資5000萬元的嘉元科技複合銅箔研發試驗線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3.76億元的超華科技年產600萬張高端芯板和年產2萬噸鋰電銅箔項目正加快建設,華鑫環保和富華科技等企業已成功“上規”。通過以鏈招商、以商招商,今年雁洋鎮已引進富華科技等總投資4.6億的工業項目落地建設。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以來,梅縣區堅持把“四上”企業培育招引工作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高位推動,建立“四上”企業培育調度、閉環管理製度,成立“四上”企業招引培育服務隊,不斷做實項目、做大企業、做強產業。截至目前,梅縣區共有“四上”企業381家、占全市總量的26%,新增“四上”企業13家。

  強化黨建引領 賦能發展動力

  推窗見綠,出門皆景……漫步在雁洋鎮塘心村,記者感受到了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創建工作帶來的成效。“村裏有如今的模樣,得益於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的創建。”塘心村黨總支部書記陳忠彩說,一開始村民對示範帶建設都持觀望態度,他便通過召開黨總支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帶領黨員和村幹部帶頭幹、做宣傳,帶動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創建工作中。

  “堅持黨建引領,高標準建設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項目是梅縣區區級“書記領航項目”。自該項目啟動創建以來,梅縣區堅持“區委統籌、政府落實、鎮村推動、部門聯合、群眾參與”,製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到黨建引領、高位統籌,並成立區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創建工作指揮部,建立“區領導+部門+鎮+村”的示範帶推進工作機製,全力推進示範帶建設,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美鄉村逐漸成為該區亮麗的名片。

  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發展強。近年來,梅縣區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和“黨建賦能工程”,通過突出強化作風建設、全麵建強基層組織、持續完善網格服務、引領保障產業發展,切實以黨建“引擎”激活帶動爭先動能、組織功能、治理效能、發展勢能,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石扇鎮鬆林村的鹹菜生產車間,工人們正有序忙碌著,一包包石扇鹹菜和梅菜扣肉等土特產將被銷往全國各地。近年來,鬆林村堅持以村黨支部為引領,充分發揮盛產芥菜的優勢,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石扇鹹菜產業,在推廣芥菜種植的同時建設了鹹菜加工廠房,並成立了鹹菜和預製菜研發部,研發推廣石扇鹹菜包、梅菜幹牛肉醬、梅菜扣肉等產品,不斷提高鹹菜產業附加值。

  “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讓鬆林村走出了一條標準化、規模化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去年,村裏芥菜種植麵積達200畝,年產鹹菜30萬斤,年產值約300萬元,預製菜產值約50萬元,聯動帶農100多戶,農戶人均增收6000多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鬆林村黨支部書記、產業村長鄧榮生說,今年還成立了梅縣客家預製菜(石扇)產業黨支部,以黨建引領帶動形成產業發展多元化、可持續的強村富民之路。

  “我們有什麼事都會第一時間向村委反映,村幹部也會及時過來處理。”南口鎮文光村村民劉女士說。文光村是梅縣區首批無信訪村(社區)之一,在文光村,有訴求先找村幹部已成為群眾的共識,這得益於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我們的村幹部都熟悉村情民意,貼近群眾,在化解矛盾糾紛時確保公平公正。”文光村黨支部書記羅偉新說,為及時解決群眾訴求,還通過激發自治活力,讓部分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據了解,今年梅縣區堅持高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落實,積極開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目前有95個村(社區)被授予首批無信訪村(社區)榮譽稱號。

  厚植生態底色

  推進綠美梅縣

  在梅佘快線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範帶,今年新栽下的樹木錯落有致,迎風挺立……這是由梅縣區委書記親自掛點,投入13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建設的示範帶,打造全長40公裏的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綠美國道,成為綠美廣東研學活動現場教學點。在推進綠美梅縣建設中,梅縣區堅持示範帶動,圍繞“一點一特色、一點一品牌”,精心打造省級示範工程,引領梅縣綠起來、美起來。

  2023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為貫徹落實省、市相關工作部署,梅縣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梅縣區綠美梅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製定了深入推進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和責任分工,建立了統一領導、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的綠美梅縣工作機製,高標準建成三級林長責任體係,構建了區、鎮、村齊抓共管新格局。

  “我們堅持規劃先行,按照‘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 圍繞打造‘三江四線’生態景觀廊道,突出山邊、水邊、路邊、鎮邊、村邊‘五邊’,科學製定綠美建設實施方案,部署開展‘十大工程’,量化2023、2025、2027、2035年四個階段任務,明確時間表、施工圖,全力擴大綠量、提升綠質、增強綠效,打造‘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綠美新城鄉。”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表示。

  當前,梅縣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積極打造廣東最美林相,努力爭當綠美廣東示範區”的總目標,以推深做實林長製為抓手,深入實施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十大工程 ”,掀起生態文明建設熱潮。同時,紮實開展“植此青綠·綠美有我”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鄉賢、群眾“認種、認養、認捐”,凝聚幹群合力,今年捐款總額達2100萬元,形成了全社會愛綠、植綠、護綠的濃厚氛圍。

  去年以來,梅縣區共投入綠美梅縣生態建設資金2.88億元,建成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一個、示範帶兩條,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6.6萬畝,建設憲梓公園、長山壩古樹公園和新塘綠美紅色鄉村,營造“一路一樹一花”的景觀道路45.5公裏,新建萬裏碧道5公裏,打造2個美麗學校、3個美麗圩鎮、5個美麗鄉村示範點。今年11月,梅縣區將代表梅州參加“綠美廣東競風華”總決賽。(記者 吳麗伶 羅誠浩 朱慶強 馮森達 王雅 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