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農旅融合路 強村富民促振興
梅江區西陽鎮大力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田園詩意的西陽鎮筀竹村,為慕名前來的市民遊客帶來舒適、愜意的遊玩體驗。(吳騰江 攝)
走進梅江區西陽鎮筀竹村、直坑村等地,綠水青山相伴相生,田園詩意撲麵而來;采摘園裏葡萄、火龍果、鷹嘴桃等水果陸續成熟,遊人興致盎然體驗采摘樂趣……近年來,梅江區西陽鎮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多業態全域旅遊產業集群,全麵加快推進“農旅強鎮 山水西陽”建設,合力繪就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綠水青山繪就富美畫卷
遠離城市喧囂,感受寧靜的鄉野生活,是近年來不少市民遊客喜歡的一種休閑度假方式。記者近日走進西陽鎮筀竹村,古樸的民居白牆黛瓦,嫋嫋的炊煙若隱若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為慕名前來的市民遊客帶來舒適、愜意的遊玩體驗。
近年來,筀竹村充分發揮山水人文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發展多元產業,引進山村書屋、咖啡館、啤酒館、民宿等多個業態入駐,有效盤活閑置土地和房屋,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同時也拉長了鄉村旅遊產業鏈,滿足遊客不同的消費需求。“筀竹村不僅空氣清新而且環境也非常優美,紮染、鉤織發帶等市集活動很有體驗感,我們很享受在這裏休閑娛樂的時光。”遊客梁莉芬說道。
熱鬧的不止筀竹村。記者走進鯉溪村“阿鯉廊”,隻見萌寵樂園裏,土撥鼠、兔子、鸚鵡、孔雀等10多種小動物在各自區域內玩耍進食,悠閑自在。“最近月均接待8000多名遊客,多是來自梅州當地或周邊地區。”“阿鯉廊”項目總經理熊子君介紹,該項目致力於打造集農業、研學、遊玩於一體的旅遊產業鏈,目前已建成有瓜果長廊、格桑花園、辣木科技園,以及花鳥蟲魚動漫景觀等,園內還種植了樹葡萄、香水檸檬、百香果等農產品供遊客采摘。該項目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萬多元,還聘請了40多名員工,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園內的工作比較輕鬆,而且離家近,既能照顧家庭,還能有一份收入。”在阿鯉廊工作了7年多的村民鍾苑玲說。
道路平坦寬闊,房屋幹淨整潔,一河兩岸風景秀麗。每年在直坑村的櫻花盛開之時,吸引眾多遊客紛紛前來“打卡”觀光,為該村聚人氣、增財氣、添朝氣,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正經曆著“蛹化成蝶”的美麗嬗變。“大眾的旅遊需求不斷變化,我們也嚐試推出了露營旅遊項目,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直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世鈺表示,該村計劃改變單一的觀光旅遊模式,建設櫻花露營驛站,探索“特色櫻花+露營體驗+鄉村度假”的特色發展模式,既能讓遊客享受綠意盎然的鄉野樂趣,還能壯大村集體收入,帶動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動力。
甜蜜水果迎來采摘遊客
火熱的盛夏至今,西陽鎮各種時令水果陸續成熟,為鄉村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龍坑村客來林葡萄園,一串串色澤誘人、果形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大棚內飄滿了清甜果香。 “我們種有‘陽光玫瑰’‘巨峰’‘藍色拉威爾’‘夏黑’等品種,均按照精細化操作程序進行管理,產出的果子甜度高風味足。”葡萄園負責人張彬賢告訴記者,他從2020年開始種植葡萄,種植麵積達15畝,每畝產量3000斤左右,並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自開園以來,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前來體驗休閑采摘。”張彬賢說道。
打造集生態采摘、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成為不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結合鄉村遊,家庭農場不僅能節約人工、運輸成本,還能解決銷路問題。”走進嶂下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示範基地內,隻見鷹嘴桃掛滿枝頭,農場負責人陳維錦穿梭在桃林間,采摘成熟的桃果。“鷹嘴桃以肉質爽脆、果汁多、甜味濃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但它對生存環境、土質要求非常高。”陳維錦告訴記者,今年鷹嘴桃產量有1000斤左右,采摘價10元一斤。
據了解,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陳維錦自2018年開始種植綠色有機農產品,並於2019年創辦家庭農場。目前,農場裏種有桃子、脆皮金桔、柑子、藍莓、黃花菜等。一到成熟季,便會有不少遊客來體驗田園采摘樂趣。
如今,一顆顆“甜蜜果”不僅帶動西陽鎮種植戶增收致富,還帶來了可觀的客流,連片盤活周邊資源,以“鄉村遊”帶動“采摘熱”,激發農旅融合新業態,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我為改革獻一策
鄉村要發展,不僅要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士和本地村民加入,發揮規模效應,還要在原有業態的基礎上,開展多元化經營,如創新拓展共享農業、手工製造、特色文化體驗、農副產品加工、電商物流等業態,拉長鄉村旅遊產業鏈。同時,加強培訓,讓村民掌握拍攝、製作短視頻等技能,引導村民通過線上宣傳推銷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購買鄉村的“土”味產品,或者走進鄉村體驗,讓村民的腰包更鼓。(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 戈 陳綺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