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打通大動脈 暢通微循環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9-15 14:41:25

當前興寧市農村公路已經實現“由線到網、由窄到寬、由通向暢、由暢向美”轉變。

興寧市高速路網在農村延伸,不斷打通交通“大動脈”。

徑南鎮新洲村道路經過升級改造後成為當地農戶的“產業致富路”。

麻嶺旅遊公路成了沿線村莊的標誌性景色之一。


  道路通,則百業興。“四好農村路”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一直以來承載著百萬興寧人民的鄉村振興夢、共同富裕夢。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努力改變山區麵貌、加快蘇區振興,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交通“微循環”,已經成為興寧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興寧市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總要求,因地製宜、創新提出“一中心、兩紐帶、四示範”工作思路(“一中心”即全力打造“四好農村路”中心區域;“兩紐帶”即國道、省道主幹線建設;“四示範”即全力打造黨心民心路、平安便民路、產業致富路、美麗農村路四個特色示範路),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逐步消除製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黨心民心路 賦能蘇區振興發展

  駕車從興平高速公路大坪出口駛出,迎麵可以看到一條嶄新、平坦的鄉村道路。這是高速出口通往大坪圩鎮,把羅屏漢故居、黃文傑故居、南粵古驛道三個重要節點串珠成鏈、打造紅色精品旅遊路線的交通要道。

  記者了解到,大坪鎮原有的水巷街曾經由於路麵狹窄,隻能滿足小車通行,再加上過往車輛多,特別是節假日期間頻繁造成長時間大範圍塞車,影響群眾出行安全,這也是嚴重製約“紅色大坪”發展的交通瓶頸。為此,當地積極實施大東村水巷街道路遷移改道工程,對該路段進行遷移改道。於是,一條按照三級公路標準進行改造,長約350米、寬約20米的道路,連接了高速公路延伸線和坪洋橋,成為名副其實的民心路、致富路、小康路。

  “興寧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原中央蘇區縣,為改變革命老區蘇區山高路遠、交通閉塞的曆史現狀,我們把通村公路建設作為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龍頭項目。”興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興寧走出了一條交通路網“高速度”和老區蘇區振興“高質量”協調並進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串聯起羅屏漢故居、何子淵故居、何天炯故居、光夏村、獅子岩、李潔之將軍府等許多革命教育基地,讓老區精神、蘇區精神在紅色資源的保護活化利用中得到傳承發揚。

  平安便民路 築起生命安全防線

  “這條盤山公路僅3公裏左右,但以前卻有29個急彎,是典型的事故易發多發路段。”在縣道014線梯子嶺段,興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省道225線經黃陂鎮甘專段轉入羅崗鎮、羅浮鎮的交通要道,由於盤山坡陡,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出行安全。為此,興寧市投入3800多萬元,將路麵由7米擴寬至9米,急彎減至10個,降低了公路坡度。經過改造升級,盤山險路變得直緩,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惠及沿線周邊20多萬群眾。

  “興寧地處重丘山區,農村公路臨崖、臨水,多急彎、陡坡,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公路養護升級改造尤為重要。”興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市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以來,完成隱患整治1796公裏,“平安村口”建設改造295處,完成“暢返不暢”路段整治265公裏,大中型危橋改造9座。如今已經完成農村公路由線到網、由窄到寬、由通向暢、由暢向美的轉變,夯實群眾出行的安全之基。

  與此同時,興寧市還提升養護能力,持續開展路政管理、超限治理、日常養護工程、技術狀況檢測評定等工作,如今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養護質量達90%以上,自動化檢測比例達50%,實現了縣級有標準化養護中心、鎮級有管養所、村級有養護室,優良路率穩步提升,為人民群眾創造了更加安全、便利的出行條件。

  產業致富路 助農增收百業興旺

  “以前運輸李果要先用小車進村拉,然後再轉到大車上。現在大貨車可以直接開進來,為我們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興寧市順景種養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幸新萍說。

  該合作社位於徑南鎮新洲村,在興寧市建設徑南鎮“茶果飄香·醉美徑南”鄉村振興示範項目過程中,新洲村村道經過升級改造,由4.5米擴寬至6米,並進行了水泥硬底化工程和瀝青鋪設。如今的村道由原來會車不便,到現在收割機、大貨車等大型車輛可以直達田間地頭,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來到徑南鎮東升村,沿線3公裏的鄉道柏油路麵平坦寬闊,道路兩旁風景秀麗,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當地的月形山旅遊區相關負責人潘國強告訴記者,村裏的道路經過升級改造,已經可供旅行社的大巴車通行。道路的暢通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也進一步帶旺了當地農特產品的銷售。

  “我們堅持‘因地製宜、融產入路’的發展思路,圍繞‘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係,打造‘農村公路+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興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全力打造“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的鄉村新貌,先後完成農村公路拓寬128公裏,完善路網改造265公裏,讓“產業路”串通起百鎮千企、“致富路”連接起千家萬戶。

  美麗農村路 連接城鄉綠色出遊

  在葉塘鎮河西村,麻嶺旅遊公路串起了“兩鎮五村”,也成了沿線村莊的標誌性景色之一。這條靚麗便捷的農村公路作為串聯美麗鄉村的“珠鏈”,將散落的農村居民點、風景旅遊資源、曆史文化資源等有效串聯起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鄉村旅遊“網紅打卡點”。

  近年來,興寧市積極探索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深入開展綠美興寧生態建設,堅持以路為引,以景為介,通過“四好農村路”串聯帶動沿線溫泉、花燈等特色小鎮、旅遊景區、美麗鄉村等,讓城鄉各處越來越美,群眾出行越來越便利,同時也成就了全域旅遊、多彩鄉村的紅火事業。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網,興寧市還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打通城鄉通行“最後一公裏”,目前已基本形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和客運物流服務體係。

  “我們始終堅持‘以路為媒、以路促遊、以路興業、以路富民’的發展思路,形成農村公路‘+黨建’‘+產業’‘+旅遊’‘+文化’‘+生態’‘+電商’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興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興寧市將積極搶抓梅州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的曆史性重大機遇,持續抓好“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四好農村路”連起鄉村通向八方、跨越山海的紐帶,架起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共同富裕的“金橋”。(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  通訊員 楊凱波  攝影記者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