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

平遠縣在石正河沿岸打造了集防洪固岸、休閑娛樂於一體的親水河濱公園。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石正鎮“水打壩”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打卡”。(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平遠縣河長製宣傳管理公示牌。(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東石鎮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竣工。(圖片來源:平遠縣水務局供圖)

河頭鎮魚鱗壩水流在陽光照耀下“鱗”光閃閃,形成別具一格的特色景致。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近年來,平遠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全麵推行河長製的工作部署,高質量推進萬裏碧道建設,突出河流保護和生態修複,抓好各地治水治河工作,補齊水生態短板,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奮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修建碧道 升級河流環境
初秋時節,漫步在平遠縣河頭鎮魚鱗壩上,隻見水流在斜坡處傾瀉而下,形成層層疊疊的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鱗”光閃閃,形成別具一格的特色景致。
“以前河道裏雜草叢生,河水也比較渾濁。現在空氣清新、河水清澈、河堤穩固,看著心情都很好。”作為河頭碧道建設的見證者,河頭鎮河頭村的肖女士內心無比滿足。她告訴記者,如今魚鱗壩不僅讓附近村民有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而且成了眾多遊客青睞的生態“打卡地”,每到周末、節假日,就有不少人前來休閑遊玩,自己家開的小賣部生意也好了許多。
“魚鱗壩的修建,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了環境上的改善,更是給他們創造了‘美麗經濟’,幫助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河頭鎮河頭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安告訴記者,讓人驚喜的是,水生態環境的改善還吸引了許多水鳥前來覓食、棲息、繁衍,一些水鳥從“候鳥”變成了“留鳥”。
這隻是平遠縣高質量推進萬裏碧道建設的一個縮影。2019年至2022年,平遠縣充分整合特色資源、利用發展優勢,以水為軸,打造集環境整治、景觀提升、文化休閑於一體的濱水景觀,累計總投資1735萬元完成碧道建設19.1公裏,有效改善了河流麵貌,大幅提升了全縣城鄉環境,讓每條河流都成為一道風景,豐富當地旅遊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壓實責任 抓好建後管護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行走在石正鎮“水打壩”,水麵碧波蕩漾、清澈見底,兩岸綠植錯落有致、景觀優美宜人,絲毫不見曾經河道積淤、河堤不穩、河水渾濁的景象。近年來,平遠縣大力開展清淤疏浚河道工作,並在河邊修建綠道及親水平台,打造了集防洪固岸、休閑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親水河濱公園。
要建好,更要管好。“結合河長製工作,我們鎮按照‘政府主導、第三方管護’的模式進行碧道建後管護,通過與第三方訂立保潔合同,明確河道管護目標、保潔範圍和清運要求。石正河碧道兩岸的花草樹木、河道漂浮物等,也會安排專職人員及時進行修剪清理。”石正鎮政府四級調研員王興連告訴記者:“我們還會不定期督查第三方管護情況。若發現河道髒亂現象,則第一時間與第三方負責人溝通,請他們盡快清理,保障河道暢通。”
為進一步提升全縣河流斷麵水質,維護好碧道及河流環境,平遠縣河長辦不斷完善河長製體係,及時調整更新縣、鎮、村三級河湖長名錄,目前共設立縣、鎮、村三級河長182名,其中縣級河長9名、鎮級河長50名、村級河段長123名。同時,嚴格落實各級河長巡河、管理、治理“三位一體”責任,堅持“一河一策”,針對巡河發現的突出問題認真研判、“對症開單”,實施係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推行“河長+檢長”“河長+警長”等機製,形成河湖監管合力,確保全縣河湖長製從“有名有實”向“有力有為”轉變,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幸福感。
統籌治理 改善河湖生態
走進平遠縣東石鎮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區,映入眼簾的是通暢的河槽、穩固的護岸、涓涓的流水、寬敞的堤路,近處流水潺潺、遠處青山疊翠,兩岸風光秀麗,好一幅優美宜人的“風景畫”。
這是平遠縣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部署,補齊“山洪災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生態修複工程”水利工程短板而實施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該項目概算總投資2900多萬元,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整治區、水土流失治理區和人居環境整治區,以及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麵積35平方公裏,於2022年6月正式開工。截至目前,該項目共計完成河道清淤疏浚4.3公裏、漿砌石護岸6.5公裏,封禁管護35平方公裏,修建休閑廣場1000平方米、汶水河親水步道200米,項目區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75.5%,增強了河道禦洪能力,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提高了水土資源利用率。此外,平遠縣稔田河樓前段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仁居鎮井下村片崩崗綜合治理工程也在加快建設中,以重點項目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
除了紮實推進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項目,平遠縣還全麵實施小水電清理整改、著力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資源利用管理,通過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複工作,從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環境、水文化等方麵推進河湖建設,以幸福河湖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防治汙染 共創碧水藍天
如今,平遠縣一條條碧道、一條條河流都成為了群眾休閑好去處、遊客網紅“打卡點”、美麗鄉村新典範。這背後,是平遠縣高效推進水汙染防治、全麵打好碧水保衛戰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縣取得了“全縣3條主要河流和7個監測斷麵每月監測均達到標準、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88.64%遠優於省級要求目標75%”的實實在在成效。
綠水長流,水質必須提檔升級。平遠縣全麵實施斷麵水質達標攻堅行動,落實重點斷麵“一策一表一圖”要求,加強幹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和入河排汙口整治,持續推進河流“清四亂”“五清”常態化、規範化,全年共投入資金98萬元,清理河道150公裏、漂浮物130噸,清理水域3.3平方公裏。同時,打好“監管牌”,強化水域治安管理和生態損害責任追究,由公安部門協助各級河長開展聯合巡查執法,及時發現、製止和打擊違法違規排放傾倒汙染物行為,對在河湖管理範圍內堆放垃圾、涉河違建等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此外,平遠縣還注重抓好生產生活汙水處理工作。全縣累計建成11座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垃圾分類示範村全覆蓋,今年以來縣城新建改造生活汙水管網8.2公裏。在防治農業汙染方麵,引導農民清潔生產和清潔生活,突出畜禽汙染治理,對限、適養區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推廣微生物發酵方式處理養殖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綜合利用,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88.64%,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葉嘉瑤 劉巧 朱雙玲 袁誌鵬 吳輝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