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區縣動態

百萬人口大縣的教育“答卷”

五華群策群力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9-07 10:03:47

五華水寨中學小都校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張炳鋒 攝)


五華中英文實驗學校。(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五華縣教師發展中心。(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張炳鋒 攝)


今年秋季開學,龍村鎮第一小學老師在給學生上興趣課。(圖片來源:五華縣教育局供圖)


  作為百萬人口的大縣,“人口眾多”是五華縣的特點,也是對該縣教育事業發展的巨大考驗。抓好教育是百姓最大的期盼,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五華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投入補強短板,並通過積極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以奮進之筆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紮實推進學位擴容 持續增加優質學位

  今年秋季開學,五華共有4所新建、改擴建公辦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3315個,將有效緩解“大班額”、孩子就近入學難等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其中,五華縣岐嶺鎮第一小學改擴建一棟教學樓,能提供25個教學班,新增學位1125個;五華縣第八小學改擴建一棟教學樓,能提供22個教學班,新增學位990個;五華縣登佘中學改擴建一棟教學樓,能提供18個教學班,新增學位900個;五華縣實驗學校於2022年複辦高中,經改造提升後,可提供300個高中學位。

  “以前的教學樓比較破舊、擁擠,改擴建完成後,教室多了不少,還增加了不少功能場室,‘大班額’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五華縣第八小學校長古建成指著一棟剛落成的六層教學樓說,目前該校在校學生約1000人,學校“空間”一下寬敞了,有效解決了“大班額”問題。

  據統計,五華現有學校660多所,學生22萬多人,教師1.4萬多人,辦學規模居全市第一。但各學校尤其是縣城學校“大班額”現象卻是曆任縣教育局局長和各學校校長最為頭疼的問題,拿出有效舉措解決“大班額”問題,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和關注。早在3年前,針對縣城部分學校“擁擠”現象,五華縣教育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製訂積分入學製度,以製度管束入學規範。

  “除了不斷健全、規範各項入學製度外,五華更著力從根源上找問題,把提升學位供給能力作為解決‘大班額’問題的治本之計。”五華縣教育局局長張偉雄介紹說,近年來五華紮實推進學位擴容,投入19.71億元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建設,完成水寨中學百年紀念大樓、中英文實驗學校、長樂小學、縣第八小學、登佘學校等一批學校項目建設,增加優質學位1萬多個;升級改造20所學校運動場,實施鄉鎮小學、教學點校容校貌管理提升工程,提升優化學校環境。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有學上,還要上好學。五華深知,要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就要辦好每一所學校,全麵提升教育品質。但擺在五華教育麵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作為山區城市,大部分學校分布在鄉鎮,要想實現全縣辦學質量大幅提升,首先要補齊農村學校的短板,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麵對“熱門學校擠破頭,鄉村學校冷清清”的現象,五華縣也曾以強校幫扶弱校的方式試圖緩解,但收效甚微。為此,五華探索集團化辦學,以學位緊缺的城區和中心鎮為重點,發揮教育集團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優質師資保障幫扶校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麵,破解發展不平衡,提升五華教育整體水平。“集團化辦學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緊密型、協作型、合作型,目前已成立三種8個教育集團,都已經走出了自己的路子,‘1+1>2’的溢出效應初步顯現。”張偉雄說,集團化辦學讓學校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實現統一管理、教研、培訓,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以五華縣第八小學為例,該校成為南山小學教育集團上壩校區,由南山小學對該學校的人、財、物進行全麵管理,帶來了校園環境的持續美化和教學成績的大幅提升。

  此外,五華還全力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投入1.3億多元改造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設11個專業;投入4億多元建設縣技工學校,開設12個專業,與高職院校“三二分段”貫通培養,為建設“工匠之鄉·宜居五華”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學校采取校校聯合的辦學模式,引進佛山桂城技工學校開展合作辦學。”五華縣技工學校負責人表示,該校的建設有效解決了企業技能人才緊缺問題,並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新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五華投入3000多萬元遷建縣特殊教育學校,努力打造特殊孩子學習成長的樂園。據了解,該校集教育、康複、養護為一體,規劃招收學生300人,目前基本解決了全縣殘疾少年兒童的就學問題。

  社會各界共同出力 助學重教氛圍濃厚

  “再也不用羨慕城裏的學生了,我現在的學校又大又漂亮。”五華縣水寨中學小都校區是一間鄉村學校,但其校舍卻比城裏的學校還漂亮。該校學生談起這間美麗學校,直言無比幸福和自豪。

  “無比幸福與自豪”,這背後是廣東鴻藝集團總捐資2.3億元,在全市首創“交鑰匙工程”,讓師生拎包入校帶來的驚喜。廣東鴻藝集團董事局主席、客天下創始人蔡鴻文是從小都村走出來的鄉賢企業家。談起捐資助學初衷,蔡鴻文表示自己從小目睹家鄉的貧窮落後,長大外出打工,更是看到了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一顆想要搞好家鄉教育、改變貧窮落後現狀的責任心,讓他下定決心要改善家鄉的教學環境和條件。

  此外,五華傑出鄉賢、廣東根基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漢傑致富不忘教育、慷慨解囊捐資4000萬元,會同上級專項資金建設五華縣教師發展中心培訓大樓。新落成的五華縣教師發展中心功能場室齊全,能滿足各類教學研訓需求,為提升該縣教育質量和推動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樣從五華走出去的鄉賢企業家卓定華,也一直心係家鄉教育發展。從2003年開始,卓定華出資設立的希望工程卓定華助學基金已經連續20多年捐資獎教助學,捐資額達4500多萬元,資助學子3594名。與此同時,五華商會的企業家們也從2015年開始,連續多年獎勵高考前100名優秀學生,獎勵金額達500多萬元。

  除眾多鄉賢企業家的大手筆外,五華各鎮各村也積極行動,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獎教獎學、捐資改善當地學校辦學條件,讓涓涓細流不斷彙聚成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力量。五華縣河東鎮三田村獎教獎學已有20多年曆史,共有近千名師生得到獎勵。這些受獎勵的學子在事業有成後,也懂得感恩不斷反哺家鄉,紛紛積極捐款修繕村裏的三田小學,壯大教育基金,有力助推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據介紹,目前五華還設有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認捐1.56億元。在此帶動下,五華去年已實現16個鎮級教育基金全覆蓋,並且設有村級教育基金會、助學協會73家,各學校也相繼成立校級基金會,形成全社會關心教育、支持教育良好局麵。(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文敏 曾曉彬  通訊員 曾坤華 羅旭輝)